美国青春片成长史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说美国青春片浮于表面,无法触及本质,不管它们的主题多么烂俗,多么奇葩狗血,甚至出现各种露骨的暴力、色情和低俗场面。但这些都是面子,里子总是让主角慢慢转变,回到家庭的轨道上来,走上一条美国主旋律的“不归路”。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美国青春片的发展历程。
  青春片的专业术语叫“YA电影”(Young Adult)——泛指17至25岁年龄段的电影消费者所欣赏的青春影片。该类型片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悄然兴起,不过那时还不成气候,也过于保守。1953年的歌舞片《学府趣事》大概算是兴起之作。50年代的青春片大都青春靓丽,直到1955年的《无因的反叛》才真正让青春片声名大噪。在叛逆的青春期,如何帮助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永远都是每个家庭的话题。方法派演员詹姆斯·迪恩去世时年仅24岁,只演过三部电影,本片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戏中的每一个表情都是既天真又邪性。故事讲的是反叛皆有因,愤怒青年并非主动去愤怒,而是在时代和家庭逼迫下的爆发。
  在学校范围内,也有非常正面的问题片。同年的《黑板丛林》就有着鲜明、强锐的议题。教师在一所学校中与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相处,由于他们太顽劣,为了制服他们,不得不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应对。师生间一场夺刀的戏,也震动了银幕和社会。教师的教育苦心却说明了他是一个好人。但影片上映后,很多地区的电检人员都认为教师不该如此,他们却不认为学生不该如此,导演的表达可谓真实。后来又相继出现了类似的师生电影,如《吾爱吾师》《春风不化雨》等也都是上乘之作。
  这一时期的青春片是积极向上的,随着20世纪60年代性解放兴起,青春片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在60~70年代,美国很多青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奉行自由主义,无视各种传统观念。这样的嬉皮士精神虽然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倡导爱与和平,但负面作用也很大,例如性解放带来的滥交与早孕。
  早孕话题在《冷暖人间》(1957年)中已经有过轻描淡写,在《畸恋》(1960年)中就有比较深入的笔触了。年轻人糊里糊涂地做了不可告人之事后,父母该如何处理呢?经过一番周折,父母为孩子觅得一条出路:离开学校,以避传闻。同时让他们结婚,双双到孤独的小岛上居住。这部青春片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少年太荒唐,家长既不管束也不负责。他们虽然为这对糊涂虫解决了问题,却没有找到负责的方法。此后,这种影片也越来越多。连1968年的经典青春片《毕业生》也不例外,青春之余,也将婚外恋的篇章带入其中。
  每代人的青春都有相似之处,《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在拍“星战”之前,拍摄的《美国风情画》为70年代的青春片增添了历史的厚度。影片记录了四个70年代美国高中生的一夜,扮酷、泡妞、游车河、讲义气、迷茫,几乎白描的手法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可以嗅到那个夜晚青春的逝去。太阳升起意味着青春的结束,每个人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那个躁动、纯真、热情、伤感的青春之夜,正是一幅动人的“美国风情画”。
  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青春片主题要么是《毕业生》这种体现年轻人迷茫生活的,要么是各种宣扬自由享乐主义。80年代是青春片的辉煌期,导演约翰·休斯可以说是青春片的萨特。他导演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十六根蜡烛》《早餐俱乐部》都是青少年题材电影的典范。他担纲编剧兼制片的《小鬼当家》系列等也流行一时。《春天不是读书天》无外乎就是逃课带小妞兜风的通俗电影,但被休斯化腐朽为神奇,拍得神采奕奕,并影响了美国后20年青春校园电影的走向。欢乐的80年代青春片就该如此简单,不需要低劣重口的笑料,从头到尾轻松精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男主角无拘无束地逃课一天也揭示了人生苦短和及时行乐。观众在十年后,在《小鬼当家》中亦能找到相似的脉络。
  另一位编导卡梅伦·克罗算是接了约翰·休斯的班。他编剧的《开放的美国学府》(1982年)也是80年代的经典之作。他导演的青春片屈指可数,但无论是《情到深处》(1989年)还是《几近成名》(2000年),都是不同时期的青春片翘楚。《情到深处》中,罗伊站在女主角窗下,举着录音机高喊的一幕感动了整个美国。后来,中国导演伍仕贤的《独自等待》几乎将这场戏原样复制了一遍。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青春片,全都春气撩人,一伸手就能触到风和灵魂。
  发展至千禧年,畅销的青春片开始变得粗俗不堪,像《美国派》系列、《欧洲任我行》《邻家女孩》这样的性喜剧,最受年轻人追捧。很多影片甚至在公映后,又推出了“未分级”噱头的DVD来吸引眼球。青春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淳朴了。
  时至今日,美国青春片一直都在推陈出新。往日的现实题材已经不再能满足青少年的口味。现今的青春片除了少数的校园题材,很多都已经被《哈利波特》《饥饿游戏》《暮光之城》这样的青少年魔幻和超自然罗曼史题材所取代。它们大都是根据青少年畅销读物改编,一拍就是一个系列。现阶段,最热门的题材应该是“青少年反乌托邦”(YA Dystopia)了,“女性作者+女性青少年主角+极权主义社会的控制”成为流行,比如《饥饿游戏》和《分歧者》系列,都是这个时代青春片的大赢家。
其他文献
南极的蓝天,清澈,没有烟霞。南极的白云,变化多端。南极的冰山,蓝光幽然。去南极,已不是探险,而是体验它的神秘,感受它的宁静,呼吸它的清新,享受它的清澈,欣赏它的广袤,沉淀个人内心的烦杂,笑纳与企鹅的近距离,还有海豹、鲸、蓝眼鸬鹚、海鸥、信天翁、白鞘嘴鸥……那是让人绝不后悔去过的地方。  黄艳(Terri Wong),生长于济南,生活在香港。三年前放下打拼十年的事业,开始了“旅行摄影、随心而动”的生
期刊
对于爱吃的人来说,浓浓春意不仅盛开在枝头的海棠花上、盘踞在街头少女轻盈的裙角边,更跳跃在一大波汁多味甜的美味水果里!随着春意渐浓,街头巷尾的小摊上那金黄诱人、散发着独特香味的菠萝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光是看着那黄灿灿的果实,闻着酸中带甜的味道已经让人垂涎。今天就跟随小编的脚步,进入菠萝的世界吧!  水果档案  姓名:菠萝  别名:凤梨、黄梨  科属:凤梨科凤梨属  故乡:巴西、巴拉圭  国内种植区:广
期刊
白 镜 Nu Skin体验馆合伙人  趁年轻,去拼搏一次,  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后悔  我出生在济南,生长在济南,爱这里的风景,更爱这里的人文!大学专业是艺术设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项目研发,每天对着电脑不停地完成老板下达的每一项任务。我认为工作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趁年轻去看一看不一样的天空。  在以后几年的工作历练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但最终决定要把一直以来的创业想法变为现实。第一次
期刊
近日,王丽坤为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宣传频频出现在机场,赶赴穿梭于各大城市。然而,其忙碌之余的私服搭配却精致无比,腕间的飞亚达系列腕表更是令“素颜女神”王丽坤惹人“芯”动。  此次王丽坤出演的新片讲述的是三代人的爱情困境重重,每个人都有着不可逃避的现实,带着无法抹去的曾经。如果命运的坎坷无法预知,希望能够以幸运化解一切颠簸。或许正因如此,女主角王丽坤也在近日凤凰时尚的机场街拍造型中,特意地
期刊
sisley希思黎以不懈执著的探索精神,不断为肌肤寻觅着更加高效、温和的天然植物美白护理,缔造盛世名传的美白经典——sisley希思黎植物焕白系列,以众多卓效产品间的相辅相成,带给肌肤柔润细腻、剔透无瑕的傲人质感。  从每天清晨轻柔清洁肌肤的焕白泡沫洁面乳,到收敛、提亮、润泽肌肤的焕白化妆水,再到质地细腻清爽、能带给肌肤加倍润泽质感的焕白亮泽保湿乳,以及能够深层清洁面部浊质,令肌肤迅速匀净、剔透,
期刊
新婚之后首次亮相的“天王嫂”昆凌,在纽约为瑞士百年制表品牌宝齐莱(Carl F. Bucherer)出镜拍摄了一组时尚大片,搭配全新白蒂诗PATHOS 系列Diva 腕表,完美演绎都会女性摩登新风尚。  佩戴宝齐莱白蒂诗Diva腕表穿梭于这座时尚大都会,昆凌将甜美的笑容幻化为真我不凡的自信,彷如将这座城市的流溢光华都收进眼底;腕间的白蒂诗Diva腕表搭配着精致妆容,将她的摩登、时髦与性感演绎得淋漓
期刊
2014年4月,国内出版了爱马仕CEO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著的《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在这本书中,他说:“在爱马仕,物品是人们送给自己或馈赠他人礼物的观念根深蒂固。物品是朋友,它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是美丽、恰当的。它承载着它的品牌、它的设计师及销售者们的理想,它是签了名的。”而今,爱马仕已经成为法国传统手工艺行业领域知名的国际化企业,它的发展壮大,与其始终如一地贯彻“奢侈”这一理念密不可分。  
期刊
加拿大女歌手Carly Rae Jepsen在2011年发行的单曲《Call Me Maybe》使她一夜成名,不但在美国Billboard榜单连续九周夺冠,更为她带来第55届格莱美的年度最佳新人奖提名。如果没有这首歌,很难说她是否会作为“Canadian Idol”选秀节目的第三名,一直不温不火地发展下去。幸运的是,她唱了这首“神曲”,并让全世界的乐迷听到了——《Call Me Maybe》虽然旋
期刊
Adele  《Someone Like You》  实力派神曲  音乐因价值而被传播,大众与媒体的俗化效应,只是不可避免的附加值。但如果没有了流行,作品就失去了强大的影响力,又是双刃两面的矛盾。就像没人会说Adele“俗”,但她大热的《Someone Like You》却做了所有流行歌曲、所有大热“Hit”应尽之事。它能登上皇家艾伯特演奏厅,又能钻进搞笑节目的短剧;它是失恋之人疗伤的午夜金曲,又
期刊
现在的写字楼,空调开得越来越早了。空气里稍微泛起一点热浪,各家商户、公司便忙不迭地催催催,让大厦管理处把冷气开到最大马力。传达室大爷却经常唠叨:“怎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怕冷、怕热的,一点苦也吃不得了?冬天不穿秋裤,夏天不摇扇子,懒得哟。”果不其然,没几天办公室里就多了好几个得空调病的,说话时鼻子囔囔的,情绪颇有些低落。  现在的年轻人怕热不假,大爷教训得没错,可要说只有中国年轻人吃不得苦、受不得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