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文本特征、把握语文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课程理念,本课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条主线,凭借“排队挑水”、“雨天洗澡”、“一勺水消暑”三个场景,通过品味咀嚼、品评赏析,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潜移默化地深悟珍惜水资源的道理,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自然演绎。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重点句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3.凭借三个场景,欣赏并学习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村民带来的欢乐。
2.欣赏并学习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旨
1.同学们,今天胡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27水。
水是多么平常的字眼。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水在我们眼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是,当代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水又是什么呢?
2.映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重点词“缺水、最珍贵”再读一遍,加深印象。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思绪,走进文本,走进那个缺水的世界。
(设计意图:开篇见山,直奔主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研读的重点。)
二、检查预习,引出新知
1.检查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
(1)听写:“储水一勺膝盖”
(友情提醒:提笔即是练字时,请同学们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评议、点拨。
(注意:“膝”字的右下方不能写成“水”。)
2.交流:通过预习自学,你发现文中主要写了哪三个场景?建议用一句简短的话归纳。
3.引导概括相机板书(排队担水雨中洗澡一勺水纳凉)。
(设计意图:高年级同学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文只有三个生字,所以安排学生自学,课上直接检查、点拨。另外,文中的三个场景写得栩栩如生,预习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课始引导学生概括三个场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述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过渡:当我们搞清了全文的写作顺序后,阅读就有了明确的发现,这叫整体性阅读。有了整体性阅读,接下来就要细致入微地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场景。)
三、走进文本,品析语言
1.学习“排队担水”。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水的珍贵?(教师提示:关注数量词)
(2)交流:
①抓数量词体会。从“一个村子”体会到(人多);从“十公里之外”体会到(路途远);从“一处”体会到(水源少);从“一个小时”体会到(时间长);从“一担”体会到(获得的水少)。
②抓关键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3)欣赏旱情严重地区的图片,受到直观刺激。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第一场景是对缺水之苦的描写,相较于全文,笔墨并不多,主要通过列举数据和村民的话表现。这样的语言学生赏析并不困难,但是这种画面学生非常陌生,因此图文结合,加上音乐渲染,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2.品析“雨天洗澡”。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二节,体会下雨天洗澡给人们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
(痛痛快快、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兴奋……)
(2)学生自学:体会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雨天洗澡的痛快?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来写雨天洗澡的痛快的?
(3)互动交流,映示重点语段。
交流:孩子尽情享受雨中洗澡的痛快。(抓住动作、想象声音)
(4)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画面,读出情境,真正融进文本中。
(设计意图:雨天洗澡对于那里的人们非常难得,尤其是孩子们简直是欣喜若狂。这种心情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欣赏起来并不困难,而且本语段主要是抓住孩子动作来展现的,学生能感同身受,对本语段进行略处理,放手让学生读悟、想象、品评,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
3.赏析“勺水纳凉”。
(1)静心默读4、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让你感受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舒服,可以简单注写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
(3)细品第5自然段:
预设一:品析“滑”字,对比赏析:和改句相比,原句好在哪里?体会四个“滑”字的妙用。
原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改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预设二:赏析:“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
交流、品析:明明只是一勺水流下来,怎么能说是像一条小溪流呢?体会孩子很久没被水滋润过了,所以即使是一勺水也让他们有一条小溪流一样的兴奋。这种夸张的比喻,表现了对水的渴望。
预设三:映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交流、品析“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血管里的血流动在加快。”描写的细腻和“抚摸、几乎”等用词的准确、细致。
(4)小结语言特色:像这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模糊的感觉写具体了,把朦胧的感受写清楚了,这就叫细腻,这就叫生动。学语文就应该这样,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学习文章是怎样写的。
(5)引导学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语言的美和“一勺水纳凉”的乐。
教师引语:烈日炎炎,大地都裂开了缝,一丝风也没有,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个,你就是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准备好了吗?
捧好书……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第五自然段的语言最富特色。作者运用准确、细腻、生动的语言把难以言传的“勺水纳凉”的舒服感受描绘得栩栩如生,有力衬托出“缺水的苦”。所以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详处理,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语言、赏析文本,在体会水的珍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细腻描写感受的方法,深刻感受文本的魅力。)
4.总结升华,设疑铺垫。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这节课我们只是攫取了文中三个场景认真赏析,但是这三个场景,三个写作的素材是怎样自然、有序地衔接起来的?为什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那么多苦,而作者更多呈献给我们的却是水带给我们的乐,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讨论交流吧。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细节,更要进行整体建构。本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选取了写作素材,并进行有序排列、详略安排……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文本特征、把握语文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课程理念,本课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条主线,凭借“排队挑水”、“雨天洗澡”、“一勺水消暑”三个场景,通过品味咀嚼、品评赏析,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潜移默化地深悟珍惜水资源的道理,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自然演绎。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重点句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3.凭借三个场景,欣赏并学习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村民带来的欢乐。
2.欣赏并学习文本灵活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写作内涵。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旨
1.同学们,今天胡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27水。
水是多么平常的字眼。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水在我们眼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是,当代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水又是什么呢?
2.映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重点词“缺水、最珍贵”再读一遍,加深印象。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思绪,走进文本,走进那个缺水的世界。
(设计意图:开篇见山,直奔主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研读的重点。)
二、检查预习,引出新知
1.检查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
(1)听写:“储水一勺膝盖”
(友情提醒:提笔即是练字时,请同学们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评议、点拨。
(注意:“膝”字的右下方不能写成“水”。)
2.交流:通过预习自学,你发现文中主要写了哪三个场景?建议用一句简短的话归纳。
3.引导概括相机板书(排队担水雨中洗澡一勺水纳凉)。
(设计意图:高年级同学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文只有三个生字,所以安排学生自学,课上直接检查、点拨。另外,文中的三个场景写得栩栩如生,预习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课始引导学生概括三个场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述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过渡:当我们搞清了全文的写作顺序后,阅读就有了明确的发现,这叫整体性阅读。有了整体性阅读,接下来就要细致入微地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场景。)
三、走进文本,品析语言
1.学习“排队担水”。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水的珍贵?(教师提示:关注数量词)
(2)交流:
①抓数量词体会。从“一个村子”体会到(人多);从“十公里之外”体会到(路途远);从“一处”体会到(水源少);从“一个小时”体会到(时间长);从“一担”体会到(获得的水少)。
②抓关键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3)欣赏旱情严重地区的图片,受到直观刺激。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第一场景是对缺水之苦的描写,相较于全文,笔墨并不多,主要通过列举数据和村民的话表现。这样的语言学生赏析并不困难,但是这种画面学生非常陌生,因此图文结合,加上音乐渲染,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2.品析“雨天洗澡”。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二节,体会下雨天洗澡给人们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
(痛痛快快、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兴奋……)
(2)学生自学:体会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雨天洗澡的痛快?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来写雨天洗澡的痛快的?
(3)互动交流,映示重点语段。
交流:孩子尽情享受雨中洗澡的痛快。(抓住动作、想象声音)
(4)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画面,读出情境,真正融进文本中。
(设计意图:雨天洗澡对于那里的人们非常难得,尤其是孩子们简直是欣喜若狂。这种心情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欣赏起来并不困难,而且本语段主要是抓住孩子动作来展现的,学生能感同身受,对本语段进行略处理,放手让学生读悟、想象、品评,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
3.赏析“勺水纳凉”。
(1)静心默读4、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让你感受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舒服,可以简单注写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
(3)细品第5自然段:
预设一:品析“滑”字,对比赏析:和改句相比,原句好在哪里?体会四个“滑”字的妙用。
原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改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预设二:赏析:“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
交流、品析:明明只是一勺水流下来,怎么能说是像一条小溪流呢?体会孩子很久没被水滋润过了,所以即使是一勺水也让他们有一条小溪流一样的兴奋。这种夸张的比喻,表现了对水的渴望。
预设三:映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交流、品析“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血管里的血流动在加快。”描写的细腻和“抚摸、几乎”等用词的准确、细致。
(4)小结语言特色:像这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模糊的感觉写具体了,把朦胧的感受写清楚了,这就叫细腻,这就叫生动。学语文就应该这样,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学习文章是怎样写的。
(5)引导学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语言的美和“一勺水纳凉”的乐。
教师引语:烈日炎炎,大地都裂开了缝,一丝风也没有,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个,你就是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准备好了吗?
捧好书……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第五自然段的语言最富特色。作者运用准确、细腻、生动的语言把难以言传的“勺水纳凉”的舒服感受描绘得栩栩如生,有力衬托出“缺水的苦”。所以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详处理,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语言、赏析文本,在体会水的珍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细腻描写感受的方法,深刻感受文本的魅力。)
4.总结升华,设疑铺垫。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这节课我们只是攫取了文中三个场景认真赏析,但是这三个场景,三个写作的素材是怎样自然、有序地衔接起来的?为什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那么多苦,而作者更多呈献给我们的却是水带给我们的乐,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讨论交流吧。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细节,更要进行整体建构。本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选取了写作素材,并进行有序排列、详略安排……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