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是思政课,思政课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新课标一直强调的重点问题,但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忽视了此目标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态度 思想政治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9-02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概念
(一)情感
赞同的反应会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而不赞同的反应会产生厌烦消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情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态度
态度积极向上对事物的发展有正向功能。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态度是对教学活动最有利的帮助。
(三)价值观
动机具有导向作用关键在于价值观,人们的认知与需要也反映在价值观上。科学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发展,并对美好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地位
(一)新课改的要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此目标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列入教育目标中。
(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通过与学生加强情感沟通与交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性认识逐步丰富,并促使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提高生活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成效
(一)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列入教学目标
在以前,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并没有关心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而现在,教师或多或少会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仅仅是唱“独角戏”了,有时候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过于笼统,不宜实践
例如教师在设计《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这一课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了如下描述:“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能清楚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且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能保证共同富裕。”显然,这样的描述实施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并不能真正将目标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会在课后总结但也是毫无情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途径缺少多元化,限制发展
有大多数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就是说教课,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虽然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的价值观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只注重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所以当课下再去问学生这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学生一问三不知。
(三)教师观念太老套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教师没有把思政课当作一门重要的课来讲授,有时候为了应付学校或教育部门的检查,只是把课堂当作教学活动,没有认真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很少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课下不会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
五、思政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努力探索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成分,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与互动
教师要及时发现在教材中各种细节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同时还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的原则。
(二)教师要把教学方法变得丰富多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例如,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是教师,教师一般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往往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从而扼杀了學生的个性,使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信心学习并一蹶不振,学生也会变得唯利是图,“为了分数而学习”。因此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政治教学做出科学的评价,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点和不足,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改正。
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大家长期的坚持与奋斗。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事中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杨维风.略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
[2]张泽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与教师,2011,(4).
作者简介:
陈琳(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思政)。
【关键词】情感态度 思想政治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9-02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概念
(一)情感
赞同的反应会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而不赞同的反应会产生厌烦消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情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态度
态度积极向上对事物的发展有正向功能。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态度是对教学活动最有利的帮助。
(三)价值观
动机具有导向作用关键在于价值观,人们的认知与需要也反映在价值观上。科学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发展,并对美好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地位
(一)新课改的要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此目标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列入教育目标中。
(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通过与学生加强情感沟通与交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性认识逐步丰富,并促使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提高生活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成效
(一)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列入教学目标
在以前,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并没有关心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而现在,教师或多或少会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仅仅是唱“独角戏”了,有时候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过于笼统,不宜实践
例如教师在设计《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这一课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了如下描述:“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能清楚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且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能保证共同富裕。”显然,这样的描述实施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并不能真正将目标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会在课后总结但也是毫无情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途径缺少多元化,限制发展
有大多数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就是说教课,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虽然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的价值观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只注重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所以当课下再去问学生这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学生一问三不知。
(三)教师观念太老套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教师没有把思政课当作一门重要的课来讲授,有时候为了应付学校或教育部门的检查,只是把课堂当作教学活动,没有认真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很少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课下不会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
五、思政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努力探索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成分,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与互动
教师要及时发现在教材中各种细节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同时还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的原则。
(二)教师要把教学方法变得丰富多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例如,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是教师,教师一般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往往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从而扼杀了學生的个性,使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信心学习并一蹶不振,学生也会变得唯利是图,“为了分数而学习”。因此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政治教学做出科学的评价,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点和不足,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改正。
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大家长期的坚持与奋斗。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事中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杨维风.略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
[2]张泽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与教师,2011,(4).
作者简介:
陈琳(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