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13632594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好一条河,救活一座城”。熟悉南通的人一定知道漳河对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潦河已经不仅仅是治污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亮点,成了南通城市的形象代言。濠河四周的绿化工程,濠河沿岸的景点布局,都是出自大师手笔。尤其是濠河上的桥,无论是造型结构、雕刻修饰,还是夜晚的灯光照明,都是精心设计、独运匠心。座座桥梁或拱或平,或长或短,有的九孔联拱秀丽端庄,有的单弧飞跨气贯长虹……桥已经成为濠河上最美的一道风景。我们也由此萌生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桥”的构想。
  如果用分解法来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伴随着新课改而诞生的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可以分解成这样三个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是个大前提,是一个不变的恒量。现在很多语文工作者都在呼吁不要“泛语文化”,拒绝“非语文”现象,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儿。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儿”呢?那就是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堂语文课,离不开诵读体会,披文入情;离不开口语训练,斟词酌句;离不开对话互动,发展思维。
  基于以上思考,在《桥》的综合性学习时,我们设计了三大学习版块:了解“桥”知识、话说“桥”魅力、感受“桥”文化,分别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口语训练、阅读感悟的平台。
  
  一、在信息交流中体现语文味
  
  在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有关桥的资料,认识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座著名桥梁。身处信息化社会的学生获得资料并不困难,轻轻点击鼠标,成千上万条信息就呈现在眼前,浏览、打印,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认为学生只有通过二度开发,把资料内化成自己的信息,才是真正的学习。那么,何为二度开发呢?阅读、筛选、梳理、概括、归纳,从大段大段的资料中成功提取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并加以记忆,这样的过程才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为了检查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以及二度开发的情况,我们在了解“桥”版块,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学生可以从古时候的桥谈到现代的桥,从中国的桥谈到世界上的桥,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钢铁构成的……默默卧在河上的桥,就像凝固的历史画卷,会被学生慢慢地打开:卢沟桥上的石狮、赵州桥的古朴、洛阳桥的“牡蛎固基”法、广济桥的开合式结构、苏通大桥创下的世界之最……
  
  二、在口语训练中体现语文味
  
  资料中的桥毕竟遥远,学生更熟悉身边的桥。南通濠河上的桥,大大小小二十几座,且各具特点,桥名、位置、结构、建造过程、发展变化,与桥有关的人物、故事,桥附近的景物……学生通过课前实地的观察,与亲友的访谈,再加上自身日常生活的积累,交流内容会非常丰富。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就会出现井喷的效应。这无疑是口语训练的好机会。因此在话说“桥”魅力的版块,我们首先提出口语训练的总体要求:①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②说出具体的内容。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然后以学校附近的北潦桥为例,落实具体的语言训练。A.用简短的话语介绍桥的位置、功能。如:北濠桥位于北漳河上,连接着主城区和北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如潮,车辆如梭。B.列举具体的数据介绍桥的大小、结构。C.用打比方或其他形象描述的方法介绍桥的姿态。D.今昔对比,说说桥的发展变化。E.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在桥上看到的风景,晴天、雨天、雾天、早晨、黄昏……坐游船从桥下经过时的感受;和小伙伴在桥上玩的经历……就这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眼中之桥、心中之桥,倾诉爱桥之情。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或是最喜欢的一座桥,抓住桥的特点自由地介绍,可以向同伴介绍,可以向听课老师介绍,还可以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桥的资料图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
  我们认为学生语言的训练必须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课堂训练的优势在于:一有老师指导,二有同伴示范,三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四有机会纠正语病。有些中高年级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对于话语不通、词不达意的学生常常苦无良策。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仍然在课堂,指导学生把话语说通顺,把词语用准确;同样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指导学生恰当地使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生动;指导学生使用关联词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常见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做比较……学生一旦养成斟酌词句的好习惯,将会受用终身。
  
  三、在阅读感悟中体现语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其他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对语言文字的诵读、理解、感悟。没有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它可以是美术课、音乐课、科学课、社会课等等。因此,我们设计了第三版块:感悟“桥”文化。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财富。在本堂课上,它的具体物象是与桥相关的几段文字,再辐射到与桥相关的民间故事、影视作品、名家画作等。桥不仅是重要的建筑物,它也是文化的载体。著名画家吴冠中不仅喜欢以桥入画,还写了一篇优美的小品文《桥之美》。他说,如果拆尽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桥,尽管绿水依旧绕人家,可是必定摧毁了画家眼中的形式美、结构美。著名诗人徐志摩特别留恋康桥,尤其是克莱亚的三环洞桥以及桥附近的美景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底,让他感受到身心的宁静与自由。在他的《再会吧,康桥》、《再别康桥》、《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都可以找到桥的身影。而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刘墉则认为时代是洪流,每个人就是架在其上的一座桥,传承着生命、历史,文化、艺术……在比较阅读中,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感悟到每个人心中的“桥”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感受“桥”文化版块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关注与桥相关的一切,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从具体走向抽象,从有形走向无形,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可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固然要体现它的综合性,但这主要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拼凑,多学科的割裂呈现。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桥”是贯穿学习的一条主线,串起的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交流,是书面与口头结合的观察表达,是语言文字的个性阅读与多元感受。它体现的是浓浓的语文味儿。
其他文献
三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起始年级,很多学生在尚未起步之前,就已经从多种渠道耳闻习作艰难,心理上产生了惧怕之心。那么,如何在作文的起始年级,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将这一需要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呢?  一、巧用日记,呼唤尽情表达  三年级的小学生天真烂漫,情感丰富,乐于表达。很多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这正是他们渴求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反映,也是进行写作兴趣激发的最佳时机。针对这一现状,我
现在为大多数中国哲学家、美学家所接受的是李泽厚先生所主张的“自然的人化”。美是只有在主观实践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意义上才可实现的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都认为: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而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而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所以美是自由的形式。  什么是自由?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有这样一段话:任性和偏见就是个
教学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写作文”。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教学目标    1.把握年段习作的特点,简化习作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参加“劳动实践基地”活动的见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在习作交流与指导中,渗透习作方法(选材独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养成学生良好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讲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死”的课堂。这里的“死”,基本含义有二:一是学生外部行为、课堂气氛的“死”,即学生无法与老师或同伴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交往与应对,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内部心理、思维活动的“死”,这是外部“死”的根源所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或启发,他们无法进行积极的读书与思考。本文通过一位新教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的评析,谈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不少小学生能熟练地背出许多成语、名言名句,甚至能背出不少名篇佳作。然而,当他们操纵语言这个工具——需要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童时,却勉为其难,词不达意。分析学生个体语言形成的心理过程,就会发现,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有关研究证明
【关键词】活动,探究,语文实践,戏剧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是戏剧,文本主要有《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等。教材将这个单元定为“活动·探究”,并设计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这种创新的单元设计,启发教育者应当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探究、体会,提高学科素养,形成关键能力。  “阅读与思考”这个任务,
汉字是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石,是实现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一定数量的汉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读写问题,进而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部分的汉字,包括大部分的简化字,都还是隐含“六书”原理的。不仅表现在汉字与音、义发生直接联系,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物质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对这些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也有人将小说分为以写人物为主和以叙述故事为主两种形式。统编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的小说(或小说节选)可分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与外国小说。由于外国小说经由文字翻译而成为中国语言的小说,所以若除去外国现代主义各流派对于小说写作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传统的外国小说与中国现代小说可视为一大类,本文暂且称之为传统小说,即本文主要讨论的小说类型。  法国叙事学
“语文园地”和“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我会……”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可以合作交流,它是培植学生语文学习自信的重要平台。同时,新课程的“语文园地”与“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信息量更大,与生活的链接更加密切,更加注重学生的发现、实践、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园地”也应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舞台。  在以往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