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可能因为李安的电影而认识《断背山》,而《单身》这部曾被誉为“最美的同性恋文学”的小说却并未为人所熟知。
《单身》出自英美小说家、剧作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之手。伊舍伍德出生于英格兰,后来成为美国公民,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在美国任文学教授,代表作有《柏林故事》、《紫罗兰姑娘》、《单身》等等。伊舍伍德受到英美文学界和好莱坞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著名批评家康纳利(Cyril Connolly)称他为“英国小说的希望”,作家毛姆(W.Somerset Maugham)说伊舍伍德的“双手把握着英国小说的未来”,其作品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与《时代》杂志评入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伊舍伍德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单身》于2009年被著名时尚界风云人物汤姆·福特(Tom Ford)改编为电影《单身男子》,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金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的提名和奖项。男主角的扮演者科林·费斯(Colin Firth)也因该角色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英国电影学院奖、奥斯汀影评人协会奖三料影帝。
故事发生于1962年的美国加州洛杉矶。中年英语教授乔治和爱人吉姆相恋十六年,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吉姆的生命。沉浸在悲伤之中的乔治难以自拔,精心准备过完一天后就自杀,小说以冷静的笔风描绘了乔治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
能说出存在和现在,才算醒过来。清醒的部分继续躺了一会儿,往上端详着天花板,往下打量着床上的躯壳,直到认出了我,由此推论出我存在——现在我存在。接下来出现的字眼是“此地”,因而至少令人心慌起来;因为今晨的此地,指的是躯壳应该发现自己所在的地点:此地叫做“家”。
但现在并不单纯是现在。现在还是个冷酷的提醒:比昨日整整晚了一天,比去年晚了一年。每一个现在都标明了日期,使得过去的那些现在全部过时,直到——迟早——也许——不,不是也许——是肯定会:那一刻终会降临。
恐惧扭曲着迷走神经。远远的正前方某处那等待着发生的事物,让人产生极度不适的畏缩感。
但同时,身为冷酷纪律长的大脑皮质已在中央控制室就位,逐一检测各部位:伸展双腿,拱曲腰部,握紧手指后放松。现在,通过全身内部通讯系统,大脑皮质对全军发布今日第一道命令:起床。
听从命令的肉体将自己撑下床——患关节炎的拇指隐隐作痛,左膝也觉得酸痛,痛得眉头紧缩,幽门痉挛还导致轻微反胃。下床后赤着身蹒跚步入浴室,膀胱获得舒解,踏上体重计:仍是150磅(约68公斤)多一些,在健身房吃了那么多苦都没用!然后照镜子。
映入眼帘的与其说是张脸,不如说是困窘的写照。上面布满了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五十八年来它给自己找的种种麻烦。
它再三端详着这张脸,嘴唇张开,开始以口呼吸,直到大脑皮质不耐烦,命令它盥洗、刮胡子、梳头。裸体必须遮掩起来,必须穿上衣物,因为它将要外出,进入有着其他人的世界,必须打扮成那些人认同的样子。其举止也必须能为他们所容。
它乖乖盥洗、刮胡子、梳头,因为它承担着对其他人的责任。它甚至庆幸自己在他们中间仍有容身之地。它知道人们对它的期望。
它知道自己的名字。它叫乔治。
他穿过被他叫做书房的前厅,走下楼。楼梯有个弯角,这楼梯狭窄而陡险,走在上面两手肘能同时碰到左右扶栏,即使你身高和乔治一样只有五英尺八英寸(约1.73米),也只能低着头走。这栋房子格局狭小,但房子的小巧时常带给他安全感,因为几乎没有寂寞的空间。
话虽这么说……
想起俩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共同生活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站在同一个小炉子前做菜时手肘擦碰,在窄梯上侧身让过,在小浴室同一面镜子前刮胡子,时常小跑、推挤、有意无意地碰撞对方的肢体,无论态度是煽情、挑衅、别扭、不耐烦、怒火高涨或浓情蜜意。可想而知,到处都有他们留下的深刻而无形的痕迹!通往厨房的门设计得太窄,让端着满盘菜的俩人匆忙之间常常在那儿撞上。如今,就在这个位置,几乎是每天早晨,乔治下到楼梯尽头,往往倏而发现自己像是走到崎岖曲折、猛然断裂的断崖边上——仿佛觉得道路由于山崩被沙石掩埋消失了一般。就在这里,他突然煞住脚,意识到——一种让人极不愉快的陌生感袭来,一如刚刚得知噩耗时那般:吉姆死了。死了。
《单身》出自英美小说家、剧作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之手。伊舍伍德出生于英格兰,后来成为美国公民,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在美国任文学教授,代表作有《柏林故事》、《紫罗兰姑娘》、《单身》等等。伊舍伍德受到英美文学界和好莱坞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著名批评家康纳利(Cyril Connolly)称他为“英国小说的希望”,作家毛姆(W.Somerset Maugham)说伊舍伍德的“双手把握着英国小说的未来”,其作品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与《时代》杂志评入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伊舍伍德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单身》于2009年被著名时尚界风云人物汤姆·福特(Tom Ford)改编为电影《单身男子》,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金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的提名和奖项。男主角的扮演者科林·费斯(Colin Firth)也因该角色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英国电影学院奖、奥斯汀影评人协会奖三料影帝。
故事发生于1962年的美国加州洛杉矶。中年英语教授乔治和爱人吉姆相恋十六年,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吉姆的生命。沉浸在悲伤之中的乔治难以自拔,精心准备过完一天后就自杀,小说以冷静的笔风描绘了乔治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
能说出存在和现在,才算醒过来。清醒的部分继续躺了一会儿,往上端详着天花板,往下打量着床上的躯壳,直到认出了我,由此推论出我存在——现在我存在。接下来出现的字眼是“此地”,因而至少令人心慌起来;因为今晨的此地,指的是躯壳应该发现自己所在的地点:此地叫做“家”。
但现在并不单纯是现在。现在还是个冷酷的提醒:比昨日整整晚了一天,比去年晚了一年。每一个现在都标明了日期,使得过去的那些现在全部过时,直到——迟早——也许——不,不是也许——是肯定会:那一刻终会降临。
恐惧扭曲着迷走神经。远远的正前方某处那等待着发生的事物,让人产生极度不适的畏缩感。
但同时,身为冷酷纪律长的大脑皮质已在中央控制室就位,逐一检测各部位:伸展双腿,拱曲腰部,握紧手指后放松。现在,通过全身内部通讯系统,大脑皮质对全军发布今日第一道命令:起床。
听从命令的肉体将自己撑下床——患关节炎的拇指隐隐作痛,左膝也觉得酸痛,痛得眉头紧缩,幽门痉挛还导致轻微反胃。下床后赤着身蹒跚步入浴室,膀胱获得舒解,踏上体重计:仍是150磅(约68公斤)多一些,在健身房吃了那么多苦都没用!然后照镜子。
映入眼帘的与其说是张脸,不如说是困窘的写照。上面布满了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五十八年来它给自己找的种种麻烦。
它再三端详着这张脸,嘴唇张开,开始以口呼吸,直到大脑皮质不耐烦,命令它盥洗、刮胡子、梳头。裸体必须遮掩起来,必须穿上衣物,因为它将要外出,进入有着其他人的世界,必须打扮成那些人认同的样子。其举止也必须能为他们所容。
它乖乖盥洗、刮胡子、梳头,因为它承担着对其他人的责任。它甚至庆幸自己在他们中间仍有容身之地。它知道人们对它的期望。
它知道自己的名字。它叫乔治。
他穿过被他叫做书房的前厅,走下楼。楼梯有个弯角,这楼梯狭窄而陡险,走在上面两手肘能同时碰到左右扶栏,即使你身高和乔治一样只有五英尺八英寸(约1.73米),也只能低着头走。这栋房子格局狭小,但房子的小巧时常带给他安全感,因为几乎没有寂寞的空间。
话虽这么说……
想起俩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共同生活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站在同一个小炉子前做菜时手肘擦碰,在窄梯上侧身让过,在小浴室同一面镜子前刮胡子,时常小跑、推挤、有意无意地碰撞对方的肢体,无论态度是煽情、挑衅、别扭、不耐烦、怒火高涨或浓情蜜意。可想而知,到处都有他们留下的深刻而无形的痕迹!通往厨房的门设计得太窄,让端着满盘菜的俩人匆忙之间常常在那儿撞上。如今,就在这个位置,几乎是每天早晨,乔治下到楼梯尽头,往往倏而发现自己像是走到崎岖曲折、猛然断裂的断崖边上——仿佛觉得道路由于山崩被沙石掩埋消失了一般。就在这里,他突然煞住脚,意识到——一种让人极不愉快的陌生感袭来,一如刚刚得知噩耗时那般:吉姆死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