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更好地发展。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许多一线的教师因为对学生资源重视不够,使他们面临新的困境。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就是要克服思维的定势,重新认识学生资源,树立起学生资源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让教师与学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获得双赢。
  【关键词】学生资源 开发 利用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许多一线的教师,在慨叹课程资源匮乏的同时,又以“画地为牢”的思维模式,禁锢自己的思想、行动,使自己对身边——包括对自身所蕴涵的丰富课程资源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学生资源熟视无睹,造成各种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很显然,目前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不在于资源的短缺,而在于教师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就是要把一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着眼于最容易为人所忽略的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学生资源
  
  一般来说,凡是在课内外表现出来的、可被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均可称之为学生资源。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和难以复制等特点,它往往透过学生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则以一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氛围、环境和机会来彰显。
  弄清学生资源的概念,必将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成为开发学生资源的主体
  
  教师有着普遍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理所当然地肩负着挖掘学生资源、服务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使命。
  
  1、树立学生资源意识
  意识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这里特指教师对学生资源的主动觉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把教学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这些有型的物质形式里。而在电教设备普及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到各式的教学课件这样一些虚拟的数字信息里。思维观念的定势,使很多的教师习惯于按自己的教案、预设组织教学,对最能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的学生资源则视而不见。因此,教师必须从意识上承认,除了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各式教学辅助资料外,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等待教师的开发和利用。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之后是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冰雪融化之后是春天。”
  这是一个既写实,又具诗情画意的答案,不正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吗?遗憾的是,教师没能抓住这个不期而遇的资源,而是颇费唇舌地把学生引导到“冰雪融化后是水”这样的科学答案上。这样一个案例,除了说明教师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语文功底外,与教师缺乏学生资源意识也不无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确立学生资源意识呢?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父母,或许我们就是其中一个: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是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一些为旁人忽略的小事,往往却是许多为人父母者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孩子一言一行,基本没能逃过父母的“火眼金睛”。究其原因,一是基于天性,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所肩负的责任,让他们成为孩子的有心人。
  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师,他们在孩子的心中,不仅仅是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多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当教师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想到把学生资源看作是一个宝藏,用心地去开发和利用。
  
  2、不断提高自身挖掘学生资源的技能
  既要有心,还得有力,否则只能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少一线的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资源,虽然意识到它的价值,但却时常显得束手无策。如果你是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大概也曾遇到过课堂上因为学生打翻水桶、调色盘,洒落墨汁、颜料,而使本来有序的课堂一下子“失控”的经历。在一次大型的公开课上,一个学生边举手,边陶醉于欣赏自己刚完成的创作。没想到正在这时,前面飞来的两滴墨汁刚好不偏不倚落在她的画上。泪水盈眶的孩子眼看就要“哇”的大哭,年轻的女教师边抚摩着孩子的头发,边从孩子手中取过毛笔,“刷刷”几笔,两滴浓墨成了两只栩栩如生的蜜蜂,孩子马上破涕为笑,犯错的孩子也从刚才的惊恐中恢复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旁边的孩子在惊叹老师处变不惊的同时,更为老师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喝彩,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资源时而不经“预约”、突然而至,明摆在你眼前。但更多的时候却以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学生当中。只有走下讲台,进入到学生中间去,一些不易被发现的资源才有可能暴露在教师的眼前。当突发性和生成性学生资源一旦出现,教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恰当判断和决定:审视这个资源对本课教学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价值?明确了这些问题后,再决定是课上即时捕捉还是延时捕捉,是直接利用还是间接引用。这样的判断和决定,既考教师的眼光,更考教师的能力。
  
  三、学生资源的利用
  
  学生资源不能仅凭经验去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发,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假若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源简单地堆砌到课堂教学上,硬塞给学生,可能让学生成为唐代大师柳宗元笔下的新蝜蝂,为“资源”所累。如何用好用活挖掘到的各种学生资源,让它们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呢?
  
  1、激活学生资源,使其成为教学双赢的利器
  某些学生资源,客观来说还不能称之为资源,因为被利用之前,它通常以沉睡的方式存在于学生当中。对于这样的资源,教师意识到它存在的同时,还得通过设定某些教学情境,激活这些已知的资源,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心情放松、思维敏捷,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享受,各种的奇思妙想也会随之产生,生成性资源和个性资源就会相伴而至,并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中显出优势。学生的“奇思妙想”,不但能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还会引发教师授课灵感,成为教学相长的利器。
  
  2、学会“由己及人”、“由近到远”的资源利用模式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圆圈,他分别向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提了同样的问题:“这是什么?”结果发现,年龄越大,回答越理性,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越少;相反,年龄越小,他们的答案越五花八门,想象出来的东西也越丰富。心理学家经过潜心的研究发现,人的年龄、经历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人创造力发展的驱动力,处理不当,还会发展成为阻碍人创造力提高的桎梏。如何帮助孩子不落入俗套?笔者以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学会“由已及人”、“由近到远”的资源利用模式。即从自己已有的资源,由自己熟悉的资源入手,从小学会主动地学习、实践、探索,学会不断发展、永不满足。在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创设了《竞争商场经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他把各式商品制成POWERPOINT教学课件,让孩子根据生活的经验和刚学到的分类方法,通过拖动鼠标在电脑上对商品进行分类,然后附加没有电梯、化妆品搞促俏等限制,让学生优选出最合理的分类或摆放方式,使经理人选脱颖而出。这样一个数学活动,就是让孩子运用资源,挖掘出商品分类的多重标准,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并初步体验激烈的生存竞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搭建利用的平台,放大资源的功效
  当捕捉到对课堂教学产生较大作用的学生资源时,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如在《比一比》教学时,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就教材内容而言,包括“谁比谁多(少)、谁比谁长(短)、谁比谁高(矮)”这样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像踢毽子、跳绳和投球这样的游戏活动。结果孩子们在“玩”中不但明确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还比出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捕捉到这样的学生资源后,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取消预设的其他教学内容,临时安排了一分钟的口算和一分钟的拍皮球比赛,得出的数据,孩子们通过两两比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对“谁比谁多(少)”这部分内容的认识,为后继相关的练习扫平了障碍。
  很显然,资源利用的过程,是一个效能放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异质分组的合作学习模式,让个性化的资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被利用、提炼,在小组汇报或展示时,转化为小组的资源,又在比较、总结的过程中转化为集体的资源,进一步放大其功效。
  着眼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只有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学生资源才会以各种生动的形式纷呈出现。对捕捉、激活、开发出来的学生资源,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开阖自如地加以利用,必将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益源:《浅谈课堂教学资源》,《广西教育》,2002.第34期
  2、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和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云南教育》,2001.第20期
  3、陈惠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同心教育网
  4、李建平:《中国教育报》,2005.10.8第2版
  5、蒋建平:《中国教育报》,2003.8.30第4版
  
  (作者单位:51036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五眼桥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并加以使用。本文从作者自身的经历谈CAI课件的制作及运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课件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用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Visual FoxPro 6.0的特点、难点和传统教学的缺陷,提出了用大例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制作查询表单为核心、按应用系统分类进行纵向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VFP表单面向对象教学    Visual FoxPro 6.0(以下简称VFP)是第四代DBMS编程语言,它是一个可运行于Windows 98/2000、Windows NT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面向对象和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
期刊
在我国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而是要培养发展的人,职教生作为主要的职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一支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为未来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做出个贡献的生力军。而从现状看,正值青春期的职教生却常常是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普遍认为他们低分低能,和普教的学生没法相比,从而导致职教生自卑、消极、厌世以至于出现厌学、逃学等一些不良行为,适应社会能力差,严重影响
期刊
中央领导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教育战线上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实施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
期刊
储能中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进入21世纪,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行为规范训练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绩显著。学校连续十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并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以“英才辈出,桃李芬芳”给予热情赞扬,上海市市
期刊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得好,愈合得快。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之中,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它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并伴随着情景产生而产生、消失
期刊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定义阐述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
期刊
均衡价格决定模型是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熟练掌握这一模型,透彻理解模型的经济意义,能给我们从容、熟练、准确地分析微观经济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以下介绍自己的一点心得,可以帮助微观经济学的初学者快速地掌握这一基本分析工具。    一、均衡价格决定模型的一般分析    在“供给棗需求”决定均衡价格模型中,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均衡点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园林专业课教育,从端正动机、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传输信息、端正态度等方面,介绍了培养师生关系“亲和力”的途径与方法,旨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新的教学策略体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培养 师生关系 亲和力    在自然科学里,亲和力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亲和力也用于人际关系,表示亲密和睦的人际交往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彼此接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