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口号:“脚放平,身坐正,离一尺,左轻按,右慢移,读准音,不加字、不漏字,要动笔,留痕迹”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其次,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读, 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 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 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 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 要夯实学生的基础, 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 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 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 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 选择朗读, 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新接触一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 可以选择默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小孩子而言,兴趣的有无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所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自觉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视频、以及生活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用这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吸引住学生,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才会萌发学习的欲念,并且会保持注意力一直紧跟教师的步伐。所以,只有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好感。例如, 教师在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 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 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 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 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教师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手握铁锹、满头大汗、仍不肯休息、仔细看看”等,再通过教师范读中语音强调来帮助学生体会邓爷爷的勤劳。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小雨点儿》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4.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時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表达得真有感情”,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要是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一个好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就是让学生爱上读,爱上读书,如果你的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爱好,那你就非常成功了。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口号:“脚放平,身坐正,离一尺,左轻按,右慢移,读准音,不加字、不漏字,要动笔,留痕迹”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其次,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读, 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 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 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 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 要夯实学生的基础, 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 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 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 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 选择朗读, 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新接触一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 可以选择默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小孩子而言,兴趣的有无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所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自觉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视频、以及生活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用这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吸引住学生,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才会萌发学习的欲念,并且会保持注意力一直紧跟教师的步伐。所以,只有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好感。例如, 教师在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 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 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 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 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教师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手握铁锹、满头大汗、仍不肯休息、仔细看看”等,再通过教师范读中语音强调来帮助学生体会邓爷爷的勤劳。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小雨点儿》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4.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時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表达得真有感情”,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要是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一个好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就是让学生爱上读,爱上读书,如果你的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爱好,那你就非常成功了。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