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检测的科学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的检测和甄别对于治疗至关重要,新冠肺炎导致的肺炎曾被当作普通流感治疗。病毒核酸检测是一种从基因水平进行筛查检测的方法,相较于血清学检测,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它可检测出标本中极低含量的病毒,并大大缩短了病毒检测“窗口期”。
  直到今天,我们对微生物的了解还是极其有限的。在微生物的世界中,我们有如懵懂的孩童在管中窥豹,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17世纪显微镜逐渐成形后,人类终于可以看到微生物了,但是对于致病微生物的发现,一直以来都困难重重。
  在人体中,天然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以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群最为丰富。我们的皮肤、汗液,甚至健康人的尿液中都有微生物天然存在,这些微生物大多数都是益生菌,和我们的身体和谐相处,甚至为我们提供很多帮助。
  古希腊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到四种元素、四种气质,并认为四种体液在人体内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疾病,又称为四体液学说、四体液说,这一观点主导了欧洲长达2200年。现代医学发端以来,欧洲的医学一直围绕着四种液体进行。
  所以,显微镜发明以后,医生们也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锁定在血液上,并很快意识到,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通过用显微镜检测血液中是否有微生物,人类发现了败血症的原因;通过检测体液,人类发现了霍乱的致病菌。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病原微生物发现都采取“观察看见—分类培养—接种动物试验确认”的方式来进行。一路下来,成果也着实惊人。
  现代传染病研究是建立在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基础上的,快速鉴别病原,甚至是一些很难分离和培养的病原微生物,能在不需要培养的情况下就精确鉴定,是每一个传染病研究和治疗中最关键的技术。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揭示,核酸是生命的基础这样的观点开启了新的时代,人们设想对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只需要确定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就可以知道是否有病原体是生命病原体。可是要实现核酸的检测却非常困难,一个成年人的细胞中,也仅有3皮克DNA(1皮克为万亿分之一克),必须要通过实验方法放大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申请专利后,人们开始在试管里大量复制任何DNA片段,从此使得人类在体外检测病原体的DNA变成了现实。
  1963年,埃德尔曼(Edelman)与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 Robert Porter)结合两人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抗体分子模型。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Milstein)和法国科学家科勒(Kohler)发明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1976年,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和同事发现人体中可以通过基因重排,产生数百亿种不同的抗体,很好地解释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抗原的原理。这样人们就可以大量获得特异性很高、纯度很高的抗体,并且利用这些抗体的特异性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而且这种“抗原—抗体”反应非常迅速,并且可以实现化学试剂和抗体结合,让检测结果通过颜色反应肉眼可见,于是,就有了我们熟知的检测试纸条。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也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但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拥有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比细菌小很多,又是寄生在细胞内,致病病毒的检测要远比致病细菌检测难很多,病毒的培养也远远比细菌培养难,如果依靠传统的检测方法,我们依然很难发现并追踪病毒,这个人类杀手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幸好有了歷代科学家的积累和发现,人类掌握了核酸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技术。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为案例,目前我们可以用的成熟的检测试剂盒有两种: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试剂盒,如华大基因捐赠的试剂盒等,这些试剂盒是目前主流的检测试剂盒。由于冠状病毒无论是寄生状态还是游离状态,它都需要有遗传物质,也就是它自己的RNA,RNA可以通过反转录酶变成DNA,之后再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现指数级的信号扩增放大,在扩展放大过程中,加入荧光基团结合在扩展产物上,检测的时候用仪器读取荧光值,不但可以实现定性检测,判断病毒有无,还可以实现初步的定量检测,判断病毒数量多少。这种检测方法非常精准,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
  基于抗体检测技术,这类检测试剂盒一般被制备成为试纸条,试纸条上化学修饰过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在遇到待检测体液中的病毒,会快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不同的颜色,整个检测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内,结果肉眼可视,这种检测可以实现即时检测(POCT),但是准确性略差,特别是在病毒潜伏期,病毒浓度和数量都较少的时候,容易漏筛。
  1月6日完成病毒测序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通过测序技术所获得病毒的基因组信息,同时分离病毒,现代的检测技术让病毒一旦被锁定就无处可遁。华大基因的创始人汪建老师提出,“建设万人级别的检测中心”是对目前检测的最好解决方法,集中检测不但效率更高,还可避免病毒在检测环节的二次传染。
  ◎ 来源|科技日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文化教学尽管已在外语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但我们对其重要性和具体教学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汉语教学对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要懂得中国的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教学;导入重要性;中国文化  【Abstract】Language
期刊
“隐形飞机多牛啊!幻化于无形,在敌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主宰天空。”  “做梦去吧,这种将实体粒子化的技术有且只有科幻电影会出现!”  隐形技术于1958年由美国率先开发,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技术让U-2侦察机躲避苏制萨姆防空导弹。虽然当时目标并未成功,却为后来的军事隐形技术奠定了基础,改变飞机外形与吸波材料就是当时的设计思想。    视觉隐形    低可见度适用于任何军事飞行器尤其是隐形飞机。它需要通过
期刊
最近,上海市气象局全国首创“鼻腔清洗指数”,引发热议。该指数根据当日空气质量、悬浮颗粒物等指标,提示市民应及时清洗鼻腔,以预防上呼吸道疾病。    清洗鼻腔?给个理由先!    卫生部门的专项调查显示,在病毒性流感、鼻炎、咽喉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中,80%是由鼻腔缺乏应有的清洁保健引起的,病从“鼻”入的几率比病从“口”入要大5.8倍。  耳鼻喉专家称,只有当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过多,鼻子来不及清洁
期刊
或许对鲎熟悉的人不算很多,可是在我国东南沿海滩涂上能见到它们身影。每年立夏至处暑是中国鲎的产卵盛期,退潮后在海滩上能捡到雌雄成对的成体鲎。它们头尾长约60厘米,背部拱起,腹面平整,身后拖着长剑尾,形状略似倒扣的瓢。别看它们青灰的体色在海滩泥沙间不怎么起眼,鲎已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年之久,而形态上无多大改变,因此赢得了“活化石”称号。鲎又可供食用以及提炼医疗检验试剂,具有经济价值;还被我国东南部省份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强,随着进入高校的门槛的降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课题和挑战:如何更行之有效地实施大学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和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试图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和实现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探讨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上升,社会对英语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课本的讲解仅仅局限于“从全篇内容着眼,并对一些常用词和词组的用法进行分析”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关键词】英语文体学;理论;分析;作用  【Abstract】With the general increase in college level English, English society increas
期刊
战车资料    名称:斯特瑞克(STRYKER)M1 132工程扫雷装甲车  乘员:车组乘员2名,可同时搭载工兵9名  时速:99公里/小时(续航能力480公里)  全车载重:步兵车16.44吨,火炮突击车18.73吨  武器系统:M240机枪一挺,依据战场需要,可安装陶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可选装备:扫雷犁、扫雷碾辊、平路铲或者地雷感应器  服役时间:2002年4月进入美国陆军现役  特点:斯特
期刊
近年来,一项名为“沸腾可乐”的游戏在国际上风行。游戏吸引人之处,在于它能产生10至50厘米的“沸腾可乐喷泉水柱”!各国玩家在自家后院或浴缸里亲自实验,美国有的学校甚至还把这个游戏当作课外活动,在操场上演示给全校学生欣赏。  实验的过程很简单,你只需往一瓶可乐里扔颗曼妥思薄荷糖,就能制造出壮观的可乐喷泉。有人说,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是曼妥思里的阿拉伯胶,它遇到含碳酸盐成分的可乐后,使水分子的表面张力更
期刊
最近,四川射洪县动物园的一只黑熊失踪,当地发布公告,提醒周边居民注意安全。“熊出没,注意!”最初是张贴在北海道的警示标语,那万一情形变成了“熊出!没注意……”呢?躺下装死吗?许多人都听说过,遇到熊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躺下装死,因为熊不吃死了的动物。这个说法对吗?    熊不吃死肉?忽悠谁呢!  虽然熊是杂食性动物,但毕竟身为食肉目的一员,多数熊还是更爱吃肉:马来熊经常享用老虎的残羹,就连有“素食主义
期刊
最近,杭州一名消费者在酸奶中发现了一只苍蝇,在进行索赔时,厂商竞要求消费者对苍蝇进行“尸检”,确定苍蝇的死亡时间,以此判断苍蝇“是否是在死后被抛尸”。那如何确定苍蝇是“生前溺水”还是“死后抛尸”?    昆虫会淹死吗?  可以确定的是,昆虫的确会因缺氧而死。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的罗伯特·查尔德就曾对“昆虫窒息实验”进行过讨论。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苍蝇可以在气门关闭或被堵塞的情况下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