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通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目前临床上对于稳定性良好,非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大多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而对于移位的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常会伴有骨质疏松症,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以及风险,且术后极易并发螺钉松动、骨折移位、肱骨头坏死等各种并发症,预后不良[1]。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近年来我院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肝、肾、肺等严重器官衰竭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开放性肱骨近端骨折等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7.9)岁;根据Neer 分型:21例3部分骨折者,9例4部分骨折者。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6岁,平均(74.1±8.1)岁;根据Neer 分型[2]:20例3部分骨折者,10例4部分骨折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Neer 分型等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单,取患者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依次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逐步分离肌间隙,使肱骨近端充分暴露,仔细探查肩袖损伤,保护关节囊以及骨膜,将血肿清除后,应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3-4枚)将肱骨近端妥善固定,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单独用拉力螺钉从近端前侧加强固定,并不通过钢板螺钉,或者从不同方向将大、小结节骨折块以及股骨头进行固定,应用3-4枚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肱骨干处。
1.2.2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入路与对照组相同,应用肩外展位进行牵引进行初步复位,待确定复位成功后采用克氏针用来临时固定,将锁定钢板上端放置在肱骨结节间沟后1cm以及大结节顶点下方0.5cm,同时安装导向装置、锁定加压钢板钻头导向器,应用钻头导向器在接骨板近端引导、钻孔,测量深度后,选择2-4枚适中长度的锁定螺钉锁定,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若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应进行关节囊修补;若患者肩袖损伤,应进行修复。确定患者肩关节正常后,应进行冲洗,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功能评分参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3],主要包括解剖复位(10分)、功能(20分)、运动限制(25分)、疼痛(35分)。术后进行半年随访,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较差:<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尚可 较差 优良率
观察组 30 18 10 2 0 28(93.3)
对照组 30 14 9 6 1 23(76.7)
3.讨 论
无论是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都容易产生继发性关节僵硬以及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且大多数老年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手术难度以及风险。目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克氏针以及解剖钢板是两种常用的内固定治疗,克氏针最大的优点是费用少、创伤小,但也存在固定不牢,极易松动、移位、断裂等缺陷,且术后固定时间较长,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而解剖钢板固定会紧密接触骨质,术中极易破坏血运,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出现肱骨头坏死、骨不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锁定钢板可加强整个骨折块,可在近端不同方向进行交叉固定,可大大增强锁定螺钉的抗拔出力以及锚合力,内固定性更加稳固,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高如峰等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以及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优良率(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且术后出现肩关节疼痛、肱骨头坏死、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25%)明显低于对照组(52.08%)。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研究结果稍高于高如峰等研究结果,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但结果再一次证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鹏翼,黄煌渊,陈文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010,27(12):946-948.
[2]黄强,王满宜,荣国威.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1,25(23):159-164.
[3]高如峰.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8-3290.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通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目前临床上对于稳定性良好,非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大多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而对于移位的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常会伴有骨质疏松症,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以及风险,且术后极易并发螺钉松动、骨折移位、肱骨头坏死等各种并发症,预后不良[1]。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近年来我院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肝、肾、肺等严重器官衰竭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开放性肱骨近端骨折等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7.9)岁;根据Neer 分型:21例3部分骨折者,9例4部分骨折者。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6岁,平均(74.1±8.1)岁;根据Neer 分型[2]:20例3部分骨折者,10例4部分骨折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Neer 分型等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单,取患者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依次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逐步分离肌间隙,使肱骨近端充分暴露,仔细探查肩袖损伤,保护关节囊以及骨膜,将血肿清除后,应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3-4枚)将肱骨近端妥善固定,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单独用拉力螺钉从近端前侧加强固定,并不通过钢板螺钉,或者从不同方向将大、小结节骨折块以及股骨头进行固定,应用3-4枚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肱骨干处。
1.2.2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入路与对照组相同,应用肩外展位进行牵引进行初步复位,待确定复位成功后采用克氏针用来临时固定,将锁定钢板上端放置在肱骨结节间沟后1cm以及大结节顶点下方0.5cm,同时安装导向装置、锁定加压钢板钻头导向器,应用钻头导向器在接骨板近端引导、钻孔,测量深度后,选择2-4枚适中长度的锁定螺钉锁定,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若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应进行关节囊修补;若患者肩袖损伤,应进行修复。确定患者肩关节正常后,应进行冲洗,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功能评分参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3],主要包括解剖复位(10分)、功能(20分)、运动限制(25分)、疼痛(35分)。术后进行半年随访,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较差:<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尚可 较差 优良率
观察组 30 18 10 2 0 28(93.3)
对照组 30 14 9 6 1 23(76.7)
3.讨 论
无论是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都容易产生继发性关节僵硬以及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且大多数老年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手术难度以及风险。目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克氏针以及解剖钢板是两种常用的内固定治疗,克氏针最大的优点是费用少、创伤小,但也存在固定不牢,极易松动、移位、断裂等缺陷,且术后固定时间较长,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而解剖钢板固定会紧密接触骨质,术中极易破坏血运,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出现肱骨头坏死、骨不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锁定钢板可加强整个骨折块,可在近端不同方向进行交叉固定,可大大增强锁定螺钉的抗拔出力以及锚合力,内固定性更加稳固,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高如峰等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以及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优良率(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且术后出现肩关节疼痛、肱骨头坏死、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25%)明显低于对照组(52.08%)。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研究结果稍高于高如峰等研究结果,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但结果再一次证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鹏翼,黄煌渊,陈文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010,27(12):946-948.
[2]黄强,王满宜,荣国威.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1,25(23):159-164.
[3]高如峰.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8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