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00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名,,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周2天测7段血糖,检测时间6月。比较服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显示两组降糖效果均可,但相对口服鹽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好。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胃肠道、低血糖等副作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低于盐酸二甲双胍片,服用次数相对减少,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疗效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背景,因胰岛B细胞分泌进行性降低,致使功能失代偿最终出现血糖进行性升高,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血糖升高有关,大血管并发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有关,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盐酸二甲双胍是一个疗效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的药物,其降糖效果被在临床均有所认可。盐酸二甲双胍抗高血糖药物,对正常人无降血糖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可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和输出。盐酸二甲双胍能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并且是唯一被证实能够降低心血管危险性、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口服降糖药。
  盐酸二甲双胍的剂型:由于盐酸二甲双胍普通剂型易溶于水,口服后迅速溶出,且半衰期短,需每日多次服用,患者顺应性差,易漏服使疗效不稳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方便患者使用,并且体内的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较普通片减少,副作用降低。
  临床资料:本实验是随机分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名,其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35-60岁,受试者询问病史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示异常,不吸烟,不嗜酒。药品及来源:受试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500mg参比试剂:盐酸二甲双胍 0.25g
  方法:给药方案:30名试验者随即分甲、乙两组,,甲组16受试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剂受试试剂500mg/人,每天二次,每周2天测7段血糖,检测时间6月,每两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乙组14受试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受试试剂500mg/人,每天三次,每周2天测7段血糖,检测时间6月,每两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讨论:盐酸二甲双胍不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均有改善血糖和降低糖尿病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作用。盐酸二甲双胍对心血管有直接和间接的保护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血管舒张性,降低血小板凝集性和黏着性等。盐酸二甲双胍不良反应:普通片剂在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服药,约有20%的人出现胃部不适反应,引起恶心、呕吐、厌食、口中有金属异味、大便稀薄及腹泻等胃肠不适。原因可能是由于盐酸二甲双胍在胃内立即溶解,高浓度的盐酸二甲双胍附着在上消化道粘膜上,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消化道不适。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盐酸二甲双胍极少发生乳酸酸中毒,每10万人中只有2-5人。
  盐酸二甲双胍不仅降低基础血糖,也降低餐后血糖,其药理机制独特,能减少高胰岛素血症,控制体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其生物半衰期较短,约为117-415h,病人每天必须服用多次,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保证了体内药物的平稳释放,避免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药品的不良反应,且服用次数减少,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上述实验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盐酸二甲双股普通片治疗2型糖尿病对降餐前、餐后血糖均有一定的疗效,对糖化血红蛋白均能降低无明显差异性,但相对副作用,普通剂型相对较多,缓释片不良反应轻微,缓释剂配方设计是一个双层亲水聚合物基质系统,盐酸二甲双胍被含在聚合物颗粒中,其外在包被一层不含盐酸二甲双胍的聚合物。外层的聚合物在胃里水花形成凝胶,能使盐酸二甲双胍向胃肠道长时间的定量释放,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剂型与即释型相比,其吸收更加缓慢、平稳、吸收时间更长,达到最大血浆浓度需要时间也更长(缓释型为7小时,即释型为3小时),且胃肠道、低血糖等副作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低于即释型,服用次数相对减少,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伴有肥胖、超体重、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或者糖耐量受损者为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均可选用盐酸二甲双胍,若胃肠道不适,老年患者或服用药物依从性较差的可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来减低血糖。
  参考文献:
  [1]纪立农、陈颖丽等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08,25(5):64
  [2]赵明、刘志民.二甲双胍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370-371
  [3]王佑民.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原则及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63-264
  [4]丁一冰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药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大学学报,2003,34(5):438-4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临床上胃肠道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进行诊断,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手术之后,观察和分析其的病理学形态,并对肿瘤的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根据这些指标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在1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120例,占90.9%;CD34阳性表达为90例,占68.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着重探讨体态语言在肝科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护士恰到好处地运用好体态语言的沟通技巧,向病人传递积极的信息,解决病人的需求,来增加无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增进护患关系。结果 体态语言的临床运用使肝科病房内病人的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护士在肝科病房内积极应用体态语言。  关键词:体态语言;沟通技巧;肝科病人  在社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除了广泛地运用语言交流外,还常用一种无声的方式进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应用涡轮牙钻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下颌阻生智齿135例,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切割牙冠去除牙周阻力拔除中低位阻生智齿。观察术中进展情况、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局部肿胀、张口受限情况。结果 应用涡轮牙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以缩短手术时机,减少出血,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涡轮牙钻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可以达到微创的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保守内科治疗,一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微创血肿清除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组,p<0.05;对其进行随访,微创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患者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h内冠状动脉再通率、急性期4w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60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运用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办法之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科学的护理办法,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措施  支原体肺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应用CT、B超定位引导的价值。方法: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CT及B超引导下,在C形臂检查床上操作。结果:穿刺建立引流通道77个部位,最终全部穿刺成功,其中CT定位引导下穿刺成功45个部位;CT联合B超引导成功12个部位;B超引导下成功20个部位。结论 在进行PTBD操作时,合理运用CT、B超引导能明显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X线计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痞散结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科门诊确诊FD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验方四君子汤加减,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分别复发5例(9.1%)19例(35.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叶酸对患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在治疗效果上比常规的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仰卧拔伸手法结合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本院门诊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仰卧拔伸手法+中频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中频治疗,分别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仰卧拔伸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