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庞大复杂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现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对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接踵而来。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学”、“以人为本”等层次不穷的设计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各类要素合理筛选与现有的理论相结合达到设计的效果。但无暇顾及景观设计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景观中蕴含的历史元素得不到合理的、科学的利用,无法表现其独特性。这必然导致景观设计的雷同化、概念化。在景观设计中如何表现历史文脉,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景观设计;滇越铁路文化;历史文脉
  一、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双重解读
  景观“某地区或某类型的自然景色”,“可供观赏的景物”。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景观的解释。这也是景观的一般意义。事实上,景观涵盖的内容是更为广泛的,而且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景观的意义还在持续的更新、补充。
  对于设计而言,从广义上讲,设计就是人通过自身意志改造自然界,创造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而从艺术学角度而言,设计主要是指“把一种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
  通过对景观和设计的定义有了分别的解释,景观设计的定义就显的通俗易懂,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的由形态因素和形式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景观设计具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具有形态、颜色、体积的可感因素。二是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孕育着当地人的深厚情感,景观设计连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继承并传承这一历史文脉,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一种愉悦感更多的是加强人们的人性情感和人际脉络。这应该是我们身为设计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它寓意着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期盼。
  面对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我们也不能一味着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在表现历史的同时,以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新材料对历史元素进行整合、构建。这种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设计的内涵和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社会所认知的高品质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例如昆明市北站隧道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把当地人对滇越铁路的情感寄托融入到景观设计中,立足于当地的历史文脉,分析当地人的精神愿望、自然景观、历史风貌用符号的形式提取各个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景观。
  1.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探索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像双胞胎,形式一样、方法雷同这似乎已经成了城市的特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仿佛像昨夜的往事一去不复返。好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经想问,景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探索的正确方向。
  对于景观来说,文化的连续感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中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使人感到文化的延续性,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们的感知性、互动性,文脉的传承不仅是因为传承使文化代代相传,更多的是回忆历史的细节拉进人们的亲切感,真正起到景观设计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一个咀嚼历史的空间,使这个城市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我们日益多变的精神生活,当这个城市可以凭借深厚的文化来展现自己时,它便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以独特的气质展现自己。
  因此景观设计中应寓于历史文脉,把握提炼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汲取当今生活中的活力,使文脉成为景观中的生命。使历史文脉得到好的传承与发展。
  2.历史文脉的特征
  所谓文脉,原指文学中的“上下文”。更广的意义上,引申为一件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设计中译为“文脉”更多的是应该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历史发展证明凡是重大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都会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历史虽然过去,但是它的价值永远都不会被磨灭。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也随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历史遗留下的街道、建筑被成片的拆除,威胁到了城市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的保留这些传统文脉,将使得这个地方更具有地方风味。
  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由于宗教信仰及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历史文脉的不同。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点。许多人谈起历史文脉就会想到不同国家的特征,如提到法国就会想到它的浪漫风情、埃菲尔铁塔、普罗旺斯就是它的文化。提到日本就会想到日本的茶文化。这些种种让人们记忆犹新的特征便是它们国家的文脉,可以是建筑、可以是精神等等不同形式展示着它们自己特色。这种特色便让人们永远难忘。我们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历史文脉早已扎根于每个人们的心中,如何展现、如何传承、如何具有特色,就要让我们的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手段提炼、升华设计出具有高品味的设计。
  二、滇越铁路文化内涵解析
  滇越铁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于1903年10月始建,1910年1月30日正式通车,全长854公里,是云南历史上建设时间最早、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从越南海防至云南昆明,跨越了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铁路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共有桥梁425座,隧道115座,云南多样性的地理特征使得滇越铁路沿线形成不同的自然文化景观。
  这条铁路是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的铁路之一,它承载了中越两国的文化、民俗、历史。同时对云南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滇越铁路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米轨铁路,曾经为云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滇越铁路同时又是云南、越南乃至东南亚铁路联运的国际通道,对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巩固国防和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物资交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滇越铁路正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2005年,滇越铁路已停止全线的客货运输,而作为中国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痕迹,潦倒的站房、坍塌的建筑、淹没在荒草中正被逐渐拆除的铁轨、这些荒凉的场景就是目前滇越铁路的现状。如何延续历史文脉、怎样让曾经辉煌的滇越铁路不要在时间的年轮里磨灭成为此次设计的重要源泉。   三、昆明市北站隧道景观规划设计
  1.昆明市北站隧道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昆明市北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北站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经历过困境,承担过重要的使命。北站曾被称作昆明总站,1997年恢复中越国际联运客运业务后,其作为起点站更名为昆明北站。而北站隧道的修建推动了昆明市北市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
  1996年以前,北站更多是以米轨为主。其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承担着连接国内外经济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整个中国铁路史上,以北站为起点的滇越铁路极具悲剧主义色彩,被后人贴上“悲壮”、“惨烈”的标签。
  随着北市区的发展,北站下穿隧道被打通在不起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北站隧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融入历史文脉?让北站隧道成为昆明城的文化象征,是此次设计的重中之重。
  基于我的导师是设计北站隧道的主要负责人能有幸了解到北站隧道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通过对北站隧道景观设计的历史文脉的融入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总结出一套针对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
  2.设计元素提取
  (1)历史文脉的调研。
  昆明北站,建于1938年,是滇越铁路的起始点,这条铁路的开通运营,让云南人见到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它是一部革命史的代表,这条铁路记载着法国殖民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压迫的历史。对云南的影响远超于我们能想到的,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渗透在云南人的心中。
  北站作为滇越铁路的重要节点,是这条铁路的生命源泉针对昆明北站隧道的独特性、感知性、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将城市整体的精神与风貌等特质予以提炼,将滇越铁路这重大历史文脉融入到此设计中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文化代表。
  站在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滇越铁路影响着昆明人的生活情感。在设计中立足于北站的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滇越铁路文化的同时,唤醒当代人关注这个历史,继承传承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设计交融,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滇越铁路文化。让文化影响设计的同时,设计也反作用于文化。使北站隧道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象征的城市名片。
  (2)历史文脉的提取方式。
  通过提取滇越铁路沿途特色站点及特色大桥的符号元素,整合出一套由“形”、“色”、“材”、“光”、“意”、五位元素的设计方法,使历史文脉更好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形”:通过对滇越铁路桥的元素、火车元素、周边民族的生活方式等的细节的提取,通过拆分、重组、变形的艺术手法提炼出代表滇越铁路文化的设计符号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
  “色”:通过理解滇越铁路文化基调,提取出符合滇越文化的代表色,将这种代表色运用于景观之中。
  “材”:通过锈迹斑斑的铁材质来凸显滇越文化的历史沧桑,运用石材料、不锈钢材料进行艺术处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形成一种材料与艺术结合的美。
  “意”:是营造一种以景意情的文化氛围。
  3.历史文脉综合分析
  在整个设计中以整体的设计观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通过立足于本土的设计手法展现出其地域文化的优越性,从而形成了整个设计的脉络。
  在设计中以视觉和感觉为主线,分析北站隧道的地域性、功能性、艺术性等各个要素。宏观的综合运用“形”、“色”、“材”、“光”、“意”、五位元素,深入剖析具有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并对特色予以强调。
  整个方案的布局是以“两横、七纵”。围绕《滇越情怀》和《百业俱兴》展开设计。
  北站隧道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以环境、交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因北站隧道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通往北边的交通要道过往的车辆络绎不绝。在加之北站隧道地势偏低每到闰年雨水量增大都会导致隧道积水大量的车被困在桥底。政府为了市民方便出行大力改在北站隧道的排水系统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为了更好的打造北站隧道根据隧道的情况,在设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基于對北站隧道的综合分析,在北站隧道的景观设计上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设计中主要选用金属、仿砂岩石材、等耐磨抗水材料。同时为了突出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采用硫酸将金属做锈设计火车车身装饰。
  栏杆是主要设计之一,采用不同的型材喷漆后作为材料。以滇越铁路重要的节点人字桥为设计源泉,通过对人字桥的提取概括把“人”的形进行变形、重组。设计之初大量对人字桥进行了考察,分析出人字桥的特色与别致的地方,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形成一幅景观再现。
  结合项目特色在景观概念上大胆的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意在营造一种穿梭在时空的文化意味。北站隧道的设计理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游走在滇越铁路之间,给都市紧张生活带来一丝缓减,每当穿行的车辆经过北站隧道都会放慢速度感受滇越铁路文化魅力。
  4.昆明市北站隧道景观设计整体构思
  为了展现滇越铁路建设的历史,北站隧道分别以《滇越情怀》和《百业俱兴》两个主题展示滇越的历史风貌。
  第一组主题装饰雕塑《滇越情怀》是以同时代法国车型为设计元素,采取了由北向南布局由18节车厢组成,包括1节车头、1节煤车、4节高等级车厢、10节普通车厢、以及2节邮车。中间穿插着7幅浮雕和型材喷漆装饰雕塑,这7幅浮雕分别为:“滇越沧桑”、“梦祭滇越”、“东西交融”、“滇越兴衰”、“抗战风云”、“滇越风物”、“秀拥滇南”。
  
  图一 滇越情怀
  第二组主题装饰雕塑《百业俱兴》是由南向北的布局,画面由12节车厢同时还有7幅浮雕和型材喷漆装饰雕塑组成。整个火车造型取自于“和谐号”,由两节车头,10节车厢组成。7幅浮雕的主题分别为:“昆明解放”、“民族团结”、“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成就梦想”、“高铁建设”、“展望未来”。   
  图二 《百业俱兴》
  5.历史文脉在北站隧道景观设计当中的符号体现
  (1)设计概述。
  北站隧道的整个设计是以滇越铁路文化为中心,采用拆分、重组、夸张的艺术手法提炼滇越铁路文化元素运用现代工艺手法巧妙的把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相连接。在整个北站隧道的景观中都给人一种身心舒畅的感觉。
  第一组主题装饰雕塑《滇越情怀》法国车型为设计元素,7幅壁画中因不同的主题对文化进行了不同的表达。
  “滇越沧桑”通过对滇越铁路历史的分析得知法国人当时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东大门并且修建了滇越铁路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在浮雕设计中着重运用了人物及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浮雕的上半部分加入战船、硝烟、斗争的元素描绘当时的外来侵略,下半部分通过加入法国人当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场景来构成整个滇越沧桑的场景。
  “梦祭滇越”通过提取滇越铁路元素、法式建筑元素、法国人与中国人在云南的生活场景构建了一幅和谐安逸的景象,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当时的场景让人们感觉到像回到了那个时候宁静而又安逸。
  “东西交融”主要通过描写当时因滇越铁路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整个浮雕中融入了碧色寨车站的站台元素、同时还融入了当时等候火车的当地少数民族元素、有穿梭在其中的法国男女的元素、也有已经坐在火车上吸烟的青年、端庄的女士、务农的老伯。整个场景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滇越兴衰”通过描写滇越铁路的从1903年始建至1949年的变迁,画面中加入修建铁路的工人他们用力往隧道外拉着绳子,反映了当时修建滇越铁路的不易。同时画面也加入了今天的高铁元素,烘托出铁路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抗战风云”图中加入了云南省的地图元素、高铁元素、地铁元素、和当今的摩登都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的风云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滇越风物”整个浮雕气势磅礴浮雕的上半部分通过提取当时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描绘他们为了阻击敌人的侵略拆除部分滇越铁路路段的场景元素表现当时人们的英勇善战,下半部分提取了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元素庆祝滇越铁路再一次的修通运营。
  “秀拥滇南”描绘了滇越铁路中国段内的6个少数民族提取苗族、傣族、彝族、独龙族、布依族、哈尼族载歌载舞的元素,同时还描绘了云南的大好河山提取了石林元素、山脉元素、滇越铁路大花桥元素描绘了一幅景色秀美的滇南生活,整幅作品主要以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
  第二组主题装饰雕塑《百业俱兴》是由南向北的布局整个火车造型取自于“和谐号”,由两节车头,10节车厢组成。7幅浮雕运用的不同的手法进行设计。
  “昆明解放”通过写实再现了昆明解放的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浮雕中加入昆明的代表性建筑金马碧鸡坊的元素、同时融入的当时的解放昆明的英雄人物的元素描绘出一幅和谐的解放场景。让人们也能在从中感受到无限的喜悦之情。
  “民族团结”通过描绘少数民族生活场景,提取少数民族乡村元素构建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以云南56个少数民族为元素,描绘出一幅大家载歌载舞的幸福场景,表达一种民族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
  “日新月异”通过提取现代工人修建房屋的场景元素与现代建筑元素以及以前人们的牛耕的生活方式的相关元素,通过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表现日益繁荣的昆明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通过提取滇越铁路人字桥的元素、大花桥元素、当地农民插秧的元素等融入在浮雕中,表达一种改革开放人民幸福的生活场景。人物生动写实给人们一种真实的体会。
  “成就梦想”通过借用工人的头像元素、滇越铁路元素、现代都市的元素描绘出一幅人们生活质量突飞猛进的提高、经济飞速的发展梦想成真的愿景。全副整齐和谐营造出一种幸福的氛圍。
  “展望未来”通过提取铁路logo元素、人物元素、高铁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整个画面让人都感觉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种和谐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昆民人对未来心中的蓝图。
  
  
  图三 浮雕设计图四细节图
  此外,在人行通道侧墙面用型材切割的装饰雕塑,在设计元素中提取滇越铁路重要节点桥的元素和铁路站点名称及代表性建筑。运用抽象夸张的设计手法来表现滇越铁路的威严,材料选用型材喷漆装饰目的为了一是防止因下雨材质被侵蚀;二是为了表现滇越铁路历经岁月的苍山依然静卧在哪里。
  同时为突出整个北站下穿隧道铁路文化色彩,机非隔离护栏以滇越铁路“人字桥”结构为基本形,改建为1000余米人字桥造型护栏。在隧道4个出入口开敞空间进行装饰设计。
  (2)设计原则。
  在北站隧道的景观设计中主要考虑到它的环境适应性和地域文化运用的传承性,因此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石质材料、铁质材料避免因下雨天积水腐蚀,同时考虑到滇越铁路的地域文化的传承问题,浮雕的元素提取及周围栏杆的元素都采用滇越文化的相关元素。
  景观设计中因植入地域文化使其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多元性,不仅在保护地域特色同时区别其它地区的景观设计。避免了景观的雷同化、单一化的特点。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景观的实用功能,实用大于装饰从原料的选择到艺术的表现都因符合当地的环境要求。真正起到景观设计的作用,舒缓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历史文脉在北站隧道景观设计中的设计方法及意义
  1.元素的组成
  北站隧道景观设计运用了滇越铁路历史文脉元素的组成,在设计中起到了好的反响,在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影响的背下,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使其具有独特性、地方性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对此次设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设计方法。即“魂”——历史文脉的元素、“取”——历史文脉元素的提取、“组”——历史文脉元素的组合、“成”——历史文脉的最终应用。
  元素的组成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要对历史文脉有相当透彻的了解,才可能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提取、移植、改造。
  在景观设计中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主要涉及到当地的风土民俗、地形地貌、风景名胜、气候条件等诸多要素的了解。设计师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设计出属于当地的景观文化,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的一些东西,挖掘出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的设计元素加以利用。
  充分对当地的历史文脉有所了解之后,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资料进行整理。从“形”、“色”、“材”、“光”、“意”、五位元素出发,分别对历史文脉的形态、色彩、材料、质感、意境分别的提取应用。
  2.元素符号化
  元素的的符号化是景观的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提取历史文脉的相关元素结合涉及的景观项目运用符号学的设计原理将元素符号化,在设计中一定要立足于本土同时还要有创新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
  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是整个设计的亮点所在,需要结合新形式有意识的改变符号的组合排列,创造出一个既立足于地域文化又有现在的独特新颖的设计元素的景观作品。
  (1)提取。
  提取历史文脉的元素是整个设计的第一步,历史文脉的提取可以让我们从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找到文化中的闪光点。因民族的不同、自然条件的不同、经济的发展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现代文化所需要的元素符号通过对空间形态的改变、元素排列的调整形成现代所需要的设计元素。
  (2)移植。
  在提取历史文脉的过程中创新是现代设计的主标杆,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摒弃原有的文化元素。基于传统的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及设计技巧,巧妙地加以创新设计出全新的设计符号。在宏观背景下,对一些内容及细节加以设计使得历史文脉重获新生,同时也设计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3)组合。
  通过运用变形、拆分、组合等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使原有的传统元素更有吸引力,设计师要考虑的事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作用。元素要植根于传统又要秉承现代的设计思潮,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想让每个设计师都可以大展身手。
  3.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
  在提取了历史文脉的设计元素以后,怎样才能更合理的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成为设计的聚焦点。总的来说需要看设计师的设计构成从点、线、面、体的角度出发,这种构成可以组成不同的景观格局。在提取设计元素之后可以点、线、面、体任意的要素出现,因此元素在景观设计的应用中应该趋于多元。可以运用到景观小品中,也可以运用到景观雕塑中使得景观作品形式丰富表现力强。
  同时也可以将提取的元素符号图形化,运用组合、夸张的表现手法得到类似的符号图形。这种表现手法往往是等于符号本身,图形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欣赏。但有些符号并不是明显存在的它趋于隐晦,也就是说它可能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而这些就需要借用设计的手段将它表现出来。
  4.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在北站隧道的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贯穿于整个设计中,主要遵循了设计的整体设计的思想。通过运用艺术技巧情景再现、写实、拆分、重组的表现手法,通过综合运用“形”、“色”、“材”、“光”、“意”、五位元素强化艺术特色。意在立足于地域文化、本土特色的设计思路,营造出以景寓情的景观画面。
  北站隧道的景观设计以滇越铁路文化为主线,滇越文化影响着云南的方方面面。其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随着高铁等交通的快速发展,滇越铁路已经成为过往烟云静卧在哪里腐蚀、拆除成了它的命运。然而北站隧道的景觀设计是对滇越文化的传承,使更多的人们了解滇越文化让他们意识到保护滇越铁路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伟大工程。
  五、对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应用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景观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将设计理念统一为一种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形态,大量的设计强加在不同文化的景观设计中,导致景观设计的雷同化、平面化、概念化尤为严重。因此探讨景观设计将要走怎样的路,如何走?便提上日程。
  历史文脉运用于景观设计将会改变景观设计存在的雷同化现象,凸显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的不同,景观设计中能够把握历史文脉的元素,将它巧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将会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
  城市记忆的延续,不仅意味着探究历史而且意味着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环视一下我们周边的现状,不乏“地道式模仿”、“改良式模仿”以及“符号的演绎”等大量作品。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重塑新面貌,便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景观设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造成大量挪用西方的设计,而中国的设计师普遍存在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错误思想,导致很多设计都沿用西方,产生很多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景观设计过度崇洋媚外,地方特色的缺失。就植物设计而言,本应是因地制宜的栽植不同地区的植物,因我国南北气温地势的差异,所栽培的物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但有些设计者追求“异域风情”大造景色“特色”这些景观造园材料大多都是花高价从千里之外购回。这些违背了自然规律,后期必将承担巨额的养护费。
  景观设计的平面化,在设计的图纸平面布置上往往表现的美轮美奂,但事实上亲自去景观现场就能感受到很多设计仅仅成了装饰品,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用心。加之传统的设计都偏向概念化,设计师首先被框在一个框框里,然后在赋予设计理念,而人们往往不满足于这狭小的空间。而是需要更广的活动空间。设计的图纸化也是一大问题,很多设计者不愿或者很少去工地,最终设计的图纸与施工严重脱节,设计师完美的设计只能在图纸上表现出来。
  因此,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便提上日程。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将景观设计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赵守谅,陈婷婷.总体城市设计产生背景、实施障碍与实施路径[J].规划师,2010(06).
  [2]龙彬,张峰.对城市风貌特色人为缺失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0(01).
  [3]马武定.风貌特色:城市价值的一种显现[J].规划师,2009(12).
  [4]徐苏宁.我国城市更新中的类型学思考[J].城市建筑,2012(08).
  [5]胡希军,陈玲循.基于特色景观视野的长沙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创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1(05).
  [6]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12).
  [7]周波.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8]韩秀茹,何跃军,刘志成.浅谈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蓝天园林.
  [9]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10]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李志慧,女,云南艺术学院,专业:公共艺术方向,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所构建的生涯评估模型的分析得出,在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心理、学习能力、经济能力、年龄及阅历等若干因素,并且评估模型需要不断地改进调整以适应社会潮流的变化。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高校;评估模型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尽早做好未来职业的规划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也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很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跨国交流日益紧密,中国文化也逐渐的被世界所知,而其中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以丽江为例,从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为契点,探讨民族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学习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英语教学;少数民族文化;丽江  一、民族地区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教学内容的背景  云南,位
期刊
摘 要:《庄子·养生主》这么描绘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解牛这一领域而言,庖丁当然是专家了,因为在他眼里,解牛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场艺术盛宴。连解牛都可以音乐化舞蹈化,教学不可以吗?梁实秋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梁启超上课时,说老师上课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们的课堂如何走出刻板,摆脱说教,怎样寓教于乐,
期刊
语文体验式教学作为最近几年在中学语文课堂开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受到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它是一种从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进而达到建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第一境界:入境与解情,构建语文体验式课堂教学新秩序  “文者,发乎于情。”语文教学,就应该以情入境,引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教学当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本文以江西工貿职院建筑装饰专业中的《3ds Max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作为探索创新创业改革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效果图表现;教学探索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岗位分工细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借鉴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以“going to college”这一主题为例,讨论了在选择性学习假设的启发下如何完成“语言促成”阶段的教学以及这个教学设计的效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选择性学习假设;语言促成;教学设计  1 “产出导向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借鉴作用  “产出导向法”由著名学者文秋芳教授提出(production
期刊
摘 要:幼儿与游戏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个体,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体验以及创造的精神,游戏精神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的趋于合理化,本文主要对当前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从意蕴到行动注重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行动;意蕴  在平常对于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很多的教师不够重视融合游戏精神,也不够尊重幼儿在教育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扩展教学张力,实现教学目的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结合江城文化,依托《文化生活》版块教学的开展,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相关的理论经验为指导,研究提出《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解决方法,期望能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及师生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提
期刊
摘 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由相对独立的家庭小生产逐步演变成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化大生产。本文以梁峰村特色产业发展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梁峰村;特色产业  一、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
期刊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认真品读《人生,边走边悟,且行且惜》,领悟生活,珍惜当下。我们的人生既然需要边走边悟,那怎么悟呢?有领导一语点破其中的道理:“人的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它需要我们边学边悟,边走边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与悟不可分离。  经常读《西游记》,总在想唐僧的三个徒弟怎么会那么巧都是以悟为名:“悟空、悟能、悟净”。一直悟到现在才算有点眉目。孙大圣出道之初陷于名利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