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学生在写作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没东西可写”。也有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孩子挺喜欢读书的,但写作文时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积累,都不会自动地“跑”到写作者的笔下,如果缺少了“触发感悟”这个催化剂,生活、阅读、写作就可能是互相割裂的。只有经过“触发感悟”这个熔炉,让语文生活化,才能真正把生活和阅读的活水引到写作中来。本节写作指导课旨在架设生活与语文的桥梁,是语文生活化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课堂实录】
  一、释题导入,引发联想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学习的关键词就是黑板上的这个词——“触发”。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触发,我有两个理解,但又觉得可能都不太对。第一个理解是指植物生长;第二个理解就是一个动词,有一种情感油然而生。
  师:“触发”没有植物生长的意思。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可能是由于外在的某个东西触动了你。“触”是什么意思啊?
  (有学生小声说“碰”“触摸”。)
  师:“碰”“触摸”,对的。我们的手触摸到这张课桌,硬邦邦的,冷冰冰的,有感觉吧?如果我们把手放在同伴的肩膀上,感觉到是比较柔软的。触,是要触碰,要接触。你们能不能用“触”组几个词?
  生:触摸、触觉、触手。
  师:能再组几个四字成语吗?
  生:一触即发、触手可及、触目伤怀、触目惊心、触景生情。
  师:很好,还有“触类旁通”等。有一天,我听班上的同学讲了一个网络词语——“大触”。一个同学指着另一个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他是我们班的大触。”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大触”是网络用语,指特别厉害的画手。
  师:特别厉害的画手,高手,有点像我们以前讲的“大咖”,或者是“大腕”。他有很高的本领,在某个方面水平很高。这个词蛮有意思的,是个网络新词,在座的很多同学跟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听到。但愿我们也能成为写作的“大触”。
  二、关联写作,激起兴趣
  师:“触发”这个词,简单来说有两个意思——触动,引发。刚才那名同学说得很好,“触发”可能是引发一种情感。但引发一种情感往往需要外在事物的触动。比如我们坐在这里(编者注:报告厅)上课,跟平常在教室里上课不太一样吧。咱们往右边看,全是听课的老师,这是平常上课没有的,所以我看到大家还是有些紧张。平常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刚才还有同学告诉我不喜欢写作文。是的,我们的生活看上去每天都差不多,每周都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一些同学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之外还有一个课外班。但是我们回想一下,咱们学校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啊。我上咱们学校的网站浏览了一下,活动还真不少,秋游有吗?
  生:和军训一起的。
  师:秋游和军训融合在一起了,是吧?创新!体育节有没有啊?
  生:有。
  师:刚才你们老师告诉我还有英语节,学校很重视的,进行口语训练。还有艺术节,可能是少部分同学参与的。我们学校最近就有阳光体育节,包括篮球赛、排球赛等。如果你们还是说“没得写”,恐怕就要用到“触发”这个词了。如果大家在路上看到这样的风景(展示图片),会有什么感触呢?说说你的直观印象,或者直接的心理感受。
  生:我直接的感受就是,风景虽然很美,但有一种悲凉的气氛,提醒我要多穿点衣服。
  师:你是个非常懂得照顾自己的人。你用了一个转折句,“风景虽然很美”,具体什么很美啊?
  生:金黄的颜色很壮观。
  师:色彩如此之美,但还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悲凉,为什么?
  生:画面非常萧瑟,人也很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萧瑟的?
  生:池塘里的荷叶全枯萎了。
  师:原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不见了,满塘枯荷让人觉得非常萧瑟。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有种悲伤的感觉,因为树叶已经纷纷飘落,满地都是落叶。
  师:是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确实让人感伤。还有谁要发言的?
  生: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是永无止境的。
  师:哎呀,还有一个小哲学家在这儿呢!你是怎么从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是永无止境的呢?
  生:因為在金黄色的落叶背后,到明年依然会有绿叶满树,依然会有那累累果实。
  师:你的发现很了不起啊!虽然这幅图上是梧桐树,梧桐树结果子是让南京人很苦恼的,但如果换成其他果树,一定会如你所想。这名同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从眼前想到了来年,把眼前的景物放在了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来看待,就有了特殊的感受。每个人看到同一个景物,产生的情感、获得的感触是不一样的,诗里也这样说过,“自占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看到的是萧瑟悲伤的秋天,有人认为它比春天还要好。每个人的感触跟个人的经历、遭遇、心境都很有关系,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感触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三、融入生活,学会体验
  师: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同学们应该学会多角度触发体验。屏幕上有几张跳长绳比赛的照片,除了刚才讲的只关注比赛结果之外,我们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来想一想、写一写呢?
  (学生思考。)
  师:我班上的一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关于班级篮球赛的文章——“比赛输了,三个运动员耷拉着脑袋,脸色比较尴尬地往教室走。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发现教室里面很安静。班里的同学齐刷刷地看向他们。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看,更加尴尬,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当他们鼓足勇气,硬着头皮走向自己的座位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文章的大概内容。这篇文章的写作视角对你有没有启发?
  生:我觉得班里的同学都很体谅他们,并不因为比赛输了就怪到他们身上,而是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一次更好地表现自己。   师:是的,你是从内容上来说的。那这篇文章的写作视角给了你什么启发?
  生(思考了一会儿):他用班上同学给队员们的掌声来侧面衬托他们已经很尽力了。同学们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队员们拼尽全力了,结果并不重要。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师:你还是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考虑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写比赛,往往是写比赛的过程以及结果,但是他并没有写比赛过程,而是选取了比赛结束之后,队员们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的视角。这个视角很新穎。
  师:是的,他把着眼点放在了赛后,跟原来只关注比赛过程本身相比,有了变化。视角变化以后,看到的、感触到的东西就不太一样了。那大家来说说看,就咱们班的跳长绳比赛而言,如果要换一换视角,你们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师: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可以写赛前准备。
  师:刚才那名同学写的是赛后,你写赛前。赛前写什么呢?
  生:就写他们赛前每天怎么训练。
  生:还可以写比赛时我们班的啦啦队员或者其他班级的队员、啦啦队员的评价,从他们的话语中看出我们班的队员比赛时很努力。
  师:从啦啦队员和其他观众的角度来写,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你是运动员还是啦啦队员?
  生:我是啦啦队员。
  师:那你应该有感触。你感觉你们啦啦队怎么样?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表现?
  生:大家为了班级荣誉喊得很卖力,有的同学把嗓子都喊哑了。
  师:我觉得你们的呐喊声里不仅仅有想赢的愿望,还体现着你们班的团结友爱、温暖和力量。
  生:我觉得我会写赛前,写赛前的训练和大家的心态。
  师:听这个话,你好像就是运动员?
  生:是的。
  师:你作为运动员,是不是跟刚才的同学有一些不同的感触?
  生:是的。我们参赛队员在一起训练的时候会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即使断绳了也不气馁,不会责怪谁,感觉这样蛮好的。
  师:队员之间的鼓励跟啦啦队员的鼓励好像还有点不太一样。他们之问更多的是合作和默契,特别是他刚刚讲到的细节,断绳的时候需要相互鼓励。请坐。
  生:我想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来写,因为我就是个运动员。我表面上要求自己必须表现出轻松的样子,因为全班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但无论是在赛前还是在比赛中,我心里还是比较焦虑和紧张的。胜利看上去不是很重要,但是荣誉对我们班很重要。
  师:听了他的话以后,大家是不是更了解运动员的心声啦?在他们看似轻松的外表下,有一颗紧张忐忑的心。这是他作为运动员独特的感触。我们关注了队员,关注了啦啦队,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角度可以关注?
  生:我想从老师的角度去写。我们班比赛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女生在跳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下,我们体育老师就连忙过来问她有没有受伤,让她慢一点,表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师:是体育老师?
  生:对。
  师:体育老师很着急地跑了过来。我想问问你们班主任在吗?
  生:不在。
  师:他为什么不在?大家想过吗?
  生:因为他很忙,临时有事。
  师:他忙些啥呢?改作业?改试卷?备课?他为什么不到现场来呢?体育委员在吗?
  (体育委员站起来。)
  师:你们班主任在比赛前有没有跟你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
  生:有。他跟我说,学校临时有急事安排他去,让我组织一下。
  师:他为什么不让其他的老师来组织一下呢?让你组织一下,说明他对你——很信任。你的经历可能跟其他同学又不一样。又是一个特别的写作视角,请坐。那你们想不想他在啊?
  生:也想,也不想。
  师:哈哈,为什么又想又不想呢?
  生:想是因为他在,能给大家鼓励和动力;但是如果他在,又会给大家更多的压力。
  师:这又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实,我们有很多聪明的班主任,不一定人在现场,比如早操啦,班主任不在,但他可能在某个角落,远远地看着你们。为什么啊?他想让你们——
  生:独立。
  师:还想让你们学会自律。很多时候,你们的家长也是一样。那秋游的时候你们班主任在不在啊?
  生:在的。
  师:在的时候是一种关心,不在的时候是一种鼓励,这样想一想,是不是会触发一些新的写作着眼点?下面,我们再学习一种触发感悟的途径。一次,我问班上的学生参加篮球赛的时候班主任在干吗,他们说在骂人。我问“骂谁啊?为什么要骂呀?”,他们说在骂啦啦队,因为啦啦队不大声加油呐喊。我又问秋游的时候班主任在干吗,他们又笑着告诉我在骂人。我说“他怎么又骂人了啊?”,几个同学笑着指着旁边的同学说,他们几个走丢了。我说“看来你们老班很喜欢骂人啊,这样的情况该不该骂?”,他们说该骂。那如果把“骂”换成其他的词行不行?
  生:可以换成“批评”。
  师:大家想想,批评啦啦队是为了什么?
  生:是想要啦啦队给参赛队员助威,希望大家能团结赢得比赛。
  师:那批评秋游走丢了的那几个同学,能表现什么啊?
  生:能表现老师的关心与着急。
  师:是啊,有的时候你要是比平时迟一点回家,爸爸妈妈还会骂你一顿呢。这样的批评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和爱护。我记得有篇文章叫《王几何》,人物形象鲜明。如果大家也写一篇《王批评》,倒也是抓住了班主任的一大特点。这是把眼前事和其他几个片段联系在一起看了。所以,你们写跳长绳比赛,也可以这样变换视角,把眼前事放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联系起来看,就可以触发不同的感悟。   (师板书。)
  师:比如我们把跳长绳比赛跟其他事情联系起来想一想呢?去年有没有跳长绳比赛啊?(学生说有。)那把今年的跳长绳比赛和去年的跳长绳比赛联系起来,会不会有新的感触呢?把今年的跳长绳比赛和其他事情联系起来,会不会有新的感触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后发言交流。)
  生:去年因为入学不久,大家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一起跳的时候配合还不是很默契。今年我们已经熟悉了,配合也更加默契,也会互相调整,知道各自的特点。
  师:你看,把这两次比赛放在一起比较,就有了时空的感觉。不仅仅关注跳绳比赛,也在关注时光流逝,情意渐深。
  生:虽然当时我们不熟悉,但心里都想着为班级争光,为班级夺得荣誉。
  师:非常好,请坐。这样联系起来思考,就又有了一种新的感触。有没有同学把这个事情跟其他事情联系起来想一想的?
  生:我是跟比赛之前的一件事联系起来的。那时候物理试卷刚刚发下来,有人考得并不好,但不管是啦啦队员还是运动员,都非常尽力,没有表现出面对不好成绩时的不开心,都是很积极的。
  师:你的意思是,那些像雪花一样的试卷并没有阻挡你们的热情,非常好。一根长绳,一个篮球,激发了厚厚的冬衣包裹下的热情。之前还讲到了班主任,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班主任非常辛苦,把他放在不同的事情中进行比较,也能获得不同的感触。
  四、活用教材,体悟表达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变换视角和联想比较都是在激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时候,如果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也融进生活,触发的内容会更丰富。举个例子,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许多关于父亲的精彩文章,我给大家选了几个片段,我们一起读一读。
  (投影展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指导儿子下来”的片段,学生读。)
  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这位父亲的?
  生:从语言角度来写的。
  师:再看两个片段,我来读。
  (投影展示《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在医院叮嘱英子要早起、要勇敢闯练”两个片段,教师读。)
  师:这也写了一位父亲,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生:还是从语言的角度来写的。父亲叮嘱英子要早起,要闯练。
  师:叮嘱英子,其实还是在教育她。你有没有想想你的爸爸在家是怎么教育你的?再看一个片段,一起读一读。
  (投影展示《背影》中,“父亲送我去车站”这一片段,师生齐读。)
  师:这又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父亲的呢?
  生:从动作角度来写的。
  师:也有语言描写,父亲在干什么?
  生:送“我”去上学。
  师:一次送别,话语不多,通过动作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又是一个视角。还有一篇写父亲的文章。
  (投影展示《台阶》中,“一年辛劳”这个片段。)
  师:这篇文章里的父亲跟刚才几位父亲不一样了吧?你们看投影上的这段话,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父亲的?写父亲在干什么?
  生:也是从动作角度来写的,写父亲准备造新屋。
  师:是的,父亲想造一个有高台阶的新屋。同样是动作描写,和刚才《背影》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背影》中是用动作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这里表现的是父亲的勤劳与辛劳。
  五、实践练写,师生分享
  师:是的,这里的父亲确实辛劳,他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一位父亲。本文的作者关注的是父辈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读了这么多文章中的父亲形象,看到了不同的作者体会到的不同情感;作者关注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阅读体验、阅读体会也会帮助我们去感受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我们现在有意识地回想一下自己的父亲跟自己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有没有一些被你忽略的小事,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有新的感触呢?选定一个视角,拿笔写一写。它可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动作,可能是不起眼的一句话,甚至可能是我们觉得厌烦的一个习惯。事情可以简单概述,主要是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交流交流,相互启发。
  生:有一天作业很多,我听磁带的时候,录音机一直在卡。爸爸送了一杯水到楼上给我,顺便问我什么时候睡觉,我心里就很不爽,就发火了,对他吼道:“你吵什么吵!”又说录音机卡得不得了,又骂了录音机一通。第二天降温。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晚上我回家的时候,爸爸不在家。晚上八点多,他才回来,头发都淋湿了,手里拎着一台新的录音机。他把录音机给我之后就下楼了。他走了之后,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有点想哭。当时那个录音机其实没有坏,只是快没有电了。
  师:爸爸没有和女儿争吵。我们看过的很多文章里都会写自己和爸爸妈妈吵一架。这个爸爸默默地给女儿换了一台新的录音机,无声的动作。
  生:我在家里,家里人都很宠我。我跟我爸爸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开心了就可以直呼爸爸的名字。有一年暑假,妈妈在北京开会,我就跟爸爸说我想去北京找她,我爸就同意了。他给我买了一张票让我自己过去。他虽然很不放心,但是又觉得女儿长大了,要独立一次,就同意了让我自己去。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但又有一点惭愧,能被这么好的爸爸选中当他的女儿。
  师:在这件事上你不用惭愧,你爸爸一定会说,我为能做你的父亲而幸福。你们看,这是一个鼓励女儿独立的父亲。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好像是共同的传承,写自己脾气不好只是一种衬托。刚才,我还看到一个写自己妈妈脾气不好的,是哪名同学?你来说说。
  生:我爸爸在我眼中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因为他每次做错事,我妈妈都会骂他一顿。他从来不敢回嘴,还在那里呵呵地笑。我看着觉得他特别傻。我其实特别不喜欢他这样,我希望他能反驳一次我妈妈的话,可我每次都很失望。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被狗咬过,所以特别怕狗,就连几个月的小狗崽都怕。有一次,我碰到一条大狗,在那趴着,横在路中间,就不敢走过去。这时,我爸爸就挺身而出,冲到我前面把狗给吓跑了。我感觉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许多。
  师:刚才我也问了她,爸爸为什么总是傻呵呵地笑着给妈妈骂呢?她说,他爱我妈妈哎!多好啊!是不是?在家里傻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懦弱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当女儿需要保护的时候,父亲的勇敢和高大就体现出来了。精心撷取父亲的不同表现组合成文,多好的素材啊!如果我们变换着角度去感触生活,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动人之处。这样,我们写作的源泉就有了,久而久之,就会把写作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一个词“触发”,还要给大家留一项作业——写一篇关于秋游的作文,老话题,要求变换视角写出新意。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打开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切入点。
  教学之后,我有以下思考:
  首先,本文选择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切入点,从“触发”的含义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并以此为主题架构整节课的框架。写作本身就是思想与情感的记录,新颖的切入点不但给学生以新鲜感,更能引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其次,整节课始终以学生的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为素材示例,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确实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时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他们之所以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没有发现事件中的价值,没有触发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这种敏锐的感觉需要长期培养,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加以指导、引导。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更有亲切感,更能引起学生共鸣。
  再次,充分利用教材的写作教学价值,给学生以具体的写作示范,更有可操作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如何用好这个例子是个大课题。本课中,我把描写父亲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其目的不只在于教學生写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触发思考的示范。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思考,写作的重点和主旨就不同。学生写作时经常关注的是父子之情,而忽视了对于父亲自身的爱好、梦想、情感的关注。利用这样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触发体悟能力,效果是明显的,在后来学生的当堂写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生活教育理念下初中生语文实践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c/2013/02/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江苏省无锡市蔡成德名师工作室由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江阴市名师蔡成德主持。工作室共有成员16人,分别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市區级优秀青年教师。  工作室致力于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共生教学”理论的实践与推广,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本色语文”的基本主张,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工作室成员认为,“言语形式与言语意涵”的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其他一切共生都以此为根基向外延展。工作室课题“
期刊
英语教学中,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该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阶段探究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深层次解读教材、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以及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牛津译林版《英语》7AUnit 7 Shopping Reading板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明确主题意义引领,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一、创设良好情境,有效引入主题  英语教学贵在创设丰
期刊
摘要  “赛课”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结合两年的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赛课活动,从参与的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教学基本功可看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应重视平时的修炼。  关键词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优课评比 教学设计 结构化板书  笔者有机会连续两年(2019年和2020年)参加了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初中数学优秀课评审工作。2019年,赛事采取14名
期刊
[理念阐释]  这节关于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读后指导课,其个性化之处在于全课基于学生读书笔记实施教学,并努力寻求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语言,在积累品析中建构;方法,在迁移学用中内化;情怀,在连通比较中厚植。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并做了6篇读书笔记。谁来解读一下这个书名的含义?  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
期刊
设计理念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等,其中科学探究是关键,而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枯燥的原理、定律变得不再晦涩难懂。下面以“平面镜”的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验: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透明的玻璃杯中也有一支“
期刊
摘要  教师应给自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做减法,抓住文本语言的特点,关注小说留白的余韵,合理运用助读资料等,提升小说教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自读 教学品质 《台阶》  《台阶》是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的文章。按照小说的体式要求,教学重点在于对“父亲”这一形象的把握。现在的孩子会懂得父亲、理解父辈吗?能够理解经过漫长农耕社会已融进中国人血液中的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如果对学习概念重视不够,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既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直接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学生不能灵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好概念。因此,概念教学需要从知识内部结构和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充分展示概念的自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从概念学习中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思想方
期刊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习题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初步解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运用读取的信息,数形结合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解读大多停留在较为无序的感知阶段,对复杂情境中的函数图像,难以准确地读取信息,因而无法顺利地解决问题。  该从哪些角度层层解读,从而获取足够多的信息,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从章中课拓展到章首课和章尾课,分别对应“前建构”“中建构”和“后建构”,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整章教学系统。现以“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章尾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后建构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基础知识结构、建构思想方法结构、聚焦能力素养立意。  关键词  后建构课堂 章尾复习课 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  一、比赛之后的思考  2017年11月,江苏省青年教师
期刊
【设计思路】  《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天花板”,其中不乏科幻小说的精彩情节,更包含着作者的人文情怀。我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度阅读《三体》,找寻科幻外衣包裹着的人文情怀,设置有趣、有深度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宏大叙事视野和博大胸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人类和未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班级“《三体》热搜榜”最火话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