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1的创业经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细分让它迅速发展,产品线扩张让它陷入困境
  赛思·伯杰是AND1的创建者和前任CEO。AND1是一家以篮球鞋和篮球衣为细分市场的公司,它是伯杰和几个同学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沃顿上学的时候创建的。AND1最初的产品线专门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后来将产品线扩展到了整个服装行业。在伯杰的领导下,公司的营业额从1993年的100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亿美元。2005年,伯杰将AND1卖给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的一家私人鞋品公司——American Sporting Goods。以下是沃顿在线采访时,赛思·伯杰对自己创业的经验和教训的回顾。
  
  创业趁年轻
  
  在体育鞋类和服装行业有很多公司会针对多种运动项目进行生产。但当时没人只专注于篮球运动员这一个领域,所以当时我们觉得可以在篮球领域找到一个细分市场。
  一开始,我们什么经验也没有。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曾在服装或鞋类领域有过经验。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弄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旦知道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你就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我有两三个特别聪明的搭档,我和我的搭档们一起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所以我们第一个需要越过的障碍就是经验的缺乏。
  第二个障碍就是我们太年轻了。当时25岁的我们迈进一间屋子开口就说:“这是一项产自中国的产品,我们可以在四个月之内到货。”他们看着我们,一般会说:‘不,你做不到,你们还是些孩子。”一旦你没了心理障碍就会回答:“既然我们说得出口,就一定做得到”,他们就会信任你。然后我们就跨越了年轻的障碍。
  不过年轻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很大的机遇。我总是告诉后来者,应该现在就开始你的事业一在你拥有很多经验之前。因为经验告诉你的都是哪些是你不能超越的。在21~25岁之间的时候,你一般都不会预设自己不能做什么,你会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这是创业的最佳时刻。当你在40岁的时候回顾往事,往往对当时的自己能干出那么疯狂的事情感到不可思议。
  
  熟知消费者
  
  我们很了解消费者,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消费者。在设计篮球衣和篮球鞋的时候,我们知道一名篮球运动员想要什么。当时25岁的我正处在目标消费市场 16~18岁的运动员的边缘。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消费者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生产出一种我们觉得他们想要的产品。第一批货物在11月份生产出来,那简直就是场灾难。我们做了紫色、橙绿色的衬衫,卖得并不好。第二年春天我将生产的商品全部下架并尝试修正颜色。三个星期之后,我们所有的货物销售一空。1994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仅有10个置物柜,到了6月份就扩展到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500个。从零开始,4个月之内我们就闯进了T恤市场并成为了篮球领域的第二大供应商。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消费者。然后生产出一种他们最想要的产品,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个预算有限的小公司,传递信息的最佳方式就是产品。我们的产品必须穿起来非常舒适,并且能够让顾客领略到这样一种信息:他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同时我们还会实行焦点小组会谈——带着我们的产品去各地的篮球场向孩子们提问:“你觉得这些T恤怎么样?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条短裤?哪双鞋你比较喜欢?”
  随着公司的成长,我们会着手为我们的产品和营销领域雇一些年轻的篮球运动员,通过他们对产品进行第一次过滤。一旦我们的产品过不了他们的关,那我们就不会将其投放市场。然后在将来(6~9个月)的某个时候会购买到我们产品的那些孩子会对这些产品进行再过滤。最后,什么是我最喜欢的并不重要——16岁的孩子们喜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扩张须谨慎
  
  AND1最重要的特质是:它就只是一个篮球运动品牌。我们感到自己并不能在所有的运动服装领域都获得顾客的认可。我们想要确保他们看到篮球的第一个念头就是AND1——我们没必要在他们想到橄榄球或足球的同时联想到我们的牌子。
  是市场细分让我们走上了正轨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实际上,之后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公司受到了重创。当你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时,你就很想让它持续增长,并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这就与你最初的定位矛盾了,你也很难再为同样的客户服务。
  作为一个针对青少年的篮球品牌,我们逐渐感觉到我们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就只有这些了。所以我们开始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产品。我们开发了便鞋、训练鞋以及便服。然后我们就改动了一下Logo,以便看上去不要只是篮球的感觉。当时的出发点其实是“我们需要让更多的顾客感受到他们可以购买我们的产品”。
  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品牌形象弱化。我们本应该说:“也许要花费10年的时间变成3亿,4亿或5亿的公司,那是我们竭尽所能可以达到的程度。”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这比起“为了在2年内变成5亿的公司,我们需要扩展我们的产品线”更加地道。我们不应该忘记顾客为什么会喜欢我们。
  我觉得错误在于我们曾认为“可以成为盈利3个亿的公司是很棒的,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要想成长就必须购买其他针对不同顾客的品牌。”所以,与尝试扩展ANDI品牌相反的是,我们采取了购买一个慢跑品牌的错误策略。这成为公司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最终,我们不得不卖掉了这家公司。
  实质上在我经营的后期,这个行业的活力已经减弱了很多,我相信很难有人再做成像耐克或锐步那样成功的厂商。我相信在未来,网络、零售和制造业的联手将会变成潮流,耐克等品牌运营商会通过互联网新开上千家自己的专卖店,而不是通过传统渠道接近顾客。这样一来,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会越来越方便。
其他文献
SaaS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前不久,易观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到2011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528~L元,增长率为63,5%。就目前SaaS市场现状而言,这个预测似乎过于乐观了。  SaaS概念在中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互联网在线租赁使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软件高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对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短短几年中,电信运营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电子商务提供商、IT服务厂商、互联网
期刊
人人都能成为高绩效员工    作为一个领导,究竟应该如何发掘、培养员工的潜力,让员工的能力得以发挥?首先,你要常常给予员工正面的评价。当员工表现优良时就要不吝惜地给予明确的回馈,让大家知道,你期望的行为是什么。其次,要思考用什么新方式,延伸员工现有的优势。你要常常思考员工经具有的能力有哪些,这些能力如何转成需要的技巧。要发掘员工潜力,你还必须询问员工喜欢做什么事。如果没有率先了解员工的期望,反而可
期刊
要熟知消费者定义价值的方式和对经济衰退的反应  做海外销售,比较可取的策略是先在相邻的国家开展销售,再扩展至别国。  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对不少全球经营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著名企业联想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5年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Z--,开始全球营销,并着力打造全球品牌。但如今看来,这个梦想的实施并非当初期望的那么容易。  在不景气情
期刊
靠“聪明的力量”推出新商业模式,创造新价值取向    实质上,在以往的经济衰退期,仍然诞生了很多非常伟大的公司!比尔盖茨就是在1981年经济萧条的时候建立了微软。美国航空公司在1981年推出了旅客里程计划—因为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人们会考虑减少搭乘飞机,改用其他交通形式。因此,经济萧条的时候正是那些聪明的公司推出新兴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价值取向的良机!  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该怎么办?    应中欧
期刊
这个产业正受到各方投资者的青睐  在线教育机构应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社区,用虚拟社区提高已有用户的忠诚度  目前,中国教育培训整体规模达到3500亿人民币,并且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企业数量已超过10万家。随着通讯产业飞速发展、网速的不断加快、视频信息的便捷使用等因素,在线教育成为培训行业发展的新契机,成为最具“钱景”的朝阳产业之一。    优势明显    在线教育行业的优势极为明显。第一
期刊
要通过服装建立自己的权威感  女高管在公司里往往是魅力的代名词,她们的审美风格会引导公司的审美文化,她们自身的职业形象也是其人格魅力不可缺少的元素。作为女高管,如何彰显自己既有格调又引领时尚的职业形象?我们邀请五位嘉宾,分享她们的心得与体会。    张萍 专业稳健是理性美    我认为一个有魅力的职业形象应该是专业的、健康的、自信的、向上的,作为高管,你的职业形象是什么样子,传导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对
期刊
HR疲于为核心人才流失灭火,总裁应负首要责任!  通过HR外包,把辅助性的管理工作交给更专业的公司,是招到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资方和雇员(包括非股东高层管理层)利益发生本质冲突的时候,HR的功能就是灭火器、挨骂者,而总裁并没为HR承担责任,涉及与高层管理层冲突更严重。这种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挫伤企业竞争力。那么,如何调整与HR的关系?  首先,总裁要给予HR独立地位,即相当于准高
期刊
擂台·争鸣  工资遭泄密,老板应该怎么处理?  某公司实行的是薪酬保密制,只有老板、HR经理及薪资主管了解全部情况。最近,技术部的几个同事在吃饭时聊起了大家的工资,几句来回,就把彼此的工资和其他部门的工资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办公室其他人也听得一清二楚。这下可不得了了,工资低的人郁闷,工资高的人尴尬,特别在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微妙起来了。老板对于员工私下讨论工资非常不满,要求HR总监立即拿出
期刊
从2002年如家在北京建立第一家如家快捷酒店,5年之后,2006年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到2010年6月我们拥有近700家酒店,市值超过100亿元,到2011年酒店就要扩张到1000家,员工达到3.5万名。如家超常规可持续发展,到底依靠什么?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成功要素,第一是我们很幸运生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30年的飞速发展。第二,我们有领先的商业模式。如家的成功,抓住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期刊
聚光灯下看到的应是团队的风采,而不是领导者  “这是一个安全网,你在跳舞,很多双眼睛在默默地看着你,做很多幕后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在舞台中央万众瞩目的大多是主角。同样在公司不断上演的“大戏”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管理层叶自点江山的表演,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而陶氏化学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于淼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给团队更大的机会,聚光灯下看到的是他们的风采,而不是我的风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