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不言中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e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虚实相生,让人体味再三,欲罢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课堂沉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沉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如何把课堂沉默的艺术演绎精彩呢?
  一、为保障教学而沉默
  1.用沉默来严肃课前纪律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即使上课预备铃声响起,一时也难以安静下来。此时,教师不必大声斥责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急于开始上课。教师可以先肃立讲台,同时用目光扫视全班或注视那些“不安分子”,这样学生会很快安静下来。威严无声的“沉默”轻轻松松地整顿好课前纪律,悄然无声地在学生的心里撒下安静的种子,而且师生的情绪都不受影响。此时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2.用沉默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教师正津津有味地上课,而个别学生却在下面叽叽喳喳。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和谐的音符,教师便突然“沉默”,并用严厉的目光立刻注视他们。这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也不安地低下了头。如果教师大发雷霆、严厉训斥,只会适得其反。“沉默”的态度是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的姿态,更是用无声的行动替代言语上的说教。
  二、为配合教学而“沉默”
  1.沉默让教学重点更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沉默可产生强化和突出的作用,让学生产生顿悟。这时的沉默更胜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时,为表现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在出示了黄河汹涌澎澎湃的视频资料后,我故意沉默了一分钟,让学生静静地体会,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体会。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激情澎湃。这节课的重点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突破。
  2.沉默让感悟更深刻
  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虽然经过启发,可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稍作停顿,先放一放。笔者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就遇到这种情况。以下是教学的部分实录。
  师:同学们,以你对爱的理解,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学生表现茫然,无所适从)
  师:比如,父母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受到爱?同学的什么话语让你感受到爱?老师怎样让你感受到爱?(让学生静静思考一两分钟)
  生:爱如白糖。有一次我病了,妈妈喂我吃药,药特别苦。妈妈就弄了点白糖在我舌头上,我感觉很幸福。
  生:爱如柠檬,酸酸的。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摔了一跤,老师送我去医务室,路上塞了一块柠檬在我嘴里,嘴里很酸。
  师:酸在嘴里,甜在心里。
  生:爱如月光,给人光明而不耀眼。
  师:爱如咖啡……
  上述环节表明:在学生思维暂时模糊时轻轻点拨后保持沉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路就会在这短暂的沉默后迅速地打开,整个课堂也得以升华。
  3.沉默让思维更活跃
  语文课堂是善于思维者的舞台。思维具有开放性、独创性、探索性的孩子是这个舞台上的佼佼者。而正是课堂沉默为他们演绎精彩,创设了舞台氛围。精彩的回答来源于活跃的思维,是课堂沉默所创设的思氛围的产物。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火星从有水到失去水还可能是什么原因?”提出问题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静下心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来思考,同时适当提供地球上水从有到无的图片以启发学生。数分钟后,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可能是受到小行星的撞击。”有的说:“是地球的吸引力太大,把火星水吸了过来。”有的甚至说:“可能是火星人污染了水源,最后移民到外星球,火星上没人了,水也渐渐枯竭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的沉默让学生酝酿了情绪,调动了知识储备,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真是一举多得。
  三、为拓展而沉默
  教学中,教师有意地把某些知识留着不讲,给学生暂时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克隆》一课即将结束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克隆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可以运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吗?克隆技术除了造福人类,会带来负面影响吗?……当学生用迫切的目光注视着我,渴望得到解答时,我却笑而不语,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收集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克隆和克隆技术的知识。作业成果的展示形式不限,可以是作文、手抄报或绘画。
  这种沉默不是教师思维的卡壳,更不是对学生的疑惑的置之不理。这是艺术的沉默,它可以使课堂多几分耐人回味的余地,给学生留下体验、探究的空间,留下能力发展的空间。
  沉默是一种低调的奢华,它表达了最丰富的内涵,是任何美妙语言都无法比拟的。恰当合理地利用沉默,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故事扣人心弦,描写了发生在二战时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周旋的故事。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较全面地解读这篇长文,把握人物的性格,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是我要认真考虑的。为此,笔者采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集体评戏的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这种鲜活的教学方式,突破长文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其中说明文占据了一定比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使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习得语文学习的能力、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针对此类课文,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呢?  一、关注语
[摘 要]课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对教师来说,控制课堂,巧妙化解意外,才能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把握住。而控制课堂需要认识教学内容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课堂教学规律。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规律 年龄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90  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认一认”的识字教学研讨课,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 体悟出人生的真谛, 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 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 使他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以其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更受广大教师青睐。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游离主旨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意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悟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天鹅的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天鹅的什么
[摘 要]在说明性文章习作指导中,要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夯实阅读中的表达方法指导,在有效链接语言训练点中,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从“说”练起逐步过渡到“写”,将“说”贯穿于“写”之中,让学生课余练法;在循序渐进、扎实细致的指导中,使学生掌握运用方法,从而形成“有法可依”的说明性文章习作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说明性文章 说明方法 习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解析,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读文本,抓单元、依学情、研内容、扣教材,教师应一步步引领学生达到整体感悟。  [关键词]情感 例谈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49  根据“阅读教学要看得见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摸爬滚打,看得见学习有过程、有层次,看得见听说读写
[摘 要]《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有关“中华民风民俗”的略读课文,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把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题单元 课程资源 典型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2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华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