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精神气象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代名人的张謇不朽功业主要有三,即高中状元、实业巨子与立宪领袖,每一项背后,映射的都是他雄浑的精神气象。构成这一气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既重视金钱又超越金钱,既把握大势又审察细理,既自强不息又达观认命。
  1.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
  高中状元对于张謇的事功来说,其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张謇出身贫苦农家,他在科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痛苦,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要特别指出的是,张謇在高度重视科举的同时,又能明了科举的实质,不为科举所困、所累。张謇从15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到41岁中进士,26年间,并不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科举方面。
  首先,他有好几年时间是能够参加考试而没有参加,并不是每试必到。1894年那次,也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和父亲督责下仓促应试的。其次,他在社会实践中所投放的精力很多。张謇在中状元以前,先后有三位贵人相助,即孙云锦、吴长庆与翁同龢。这三人并非张謇亲戚故旧,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倾力帮助张謇,都是看中了他的才学与品德。张謇每做一事,必全神贯注,必全力以赴,必始终如一。他受孙云锦提携,从南通来到江宁学术圈而备受关注。他在吴长庆幕府,一切行事、文章、论说,都不同凡响。他代吴长庆所写《朝鲜善后六策》,备受朝野关注,原因在于他了解实情,明白事理。这些都是科考视野以外的东西,说明张謇在考中进士以前,已经将相当多的精力投放到社会实践当中。再次,张謇中进士后并没有沉醉在状元光环下,也没有恣意消费状元的资源,而是另辟蹊径,走上兴办实业、发展新式教育等全新的道路。
  这三点,说明张謇对于科举考试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重视科举,投身科举,但不为科举所囿、所累、所困。科举取士是自隋唐以后延续千年的制度,是社会公认的成才正途。张謇对于这一制度高度重视,努力参与,这是世之通例,人之常情。能够在重视、参与的同时,看清这一制度的实质,不为这一制度所囿、所累、所困,这是张謇不同于、也是他高于同时代许多士人的地方。
  张謇得中状元,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玩味,即他的试卷不是被挑出来的,而是被找出来的,是被潘祖荫、翁同龢等有心拔擢他的老师找出来的。潘、翁之所以要拔擢他而不是别人,其原因恰恰不是他科考试卷怎么优秀,而是科考以外的才识。换句话说,张謇得中状元,功夫既在考卷之内,更在考卷之外。
  张謇对于其他各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制度、规则、习俗,其态度大多类此。他参与立宪、拥护共和,他弃政从商,都是对现存制度既重视又俯视的结果。所谓俯视,就是对这些制度进行审视、批判,了解其表象,探究其实质。他从官场的等级制度与繁文缛节,追寻到个人尊严问题;他从百姓疾苦,追寻到仁爱问题;他从私利为己、公利为众的辨析中,在价值的层面上化解了义利之争,为他弃政从商找到了理性基点。这是张謇襟怀宏阔、崇尚理性的大聪明处。他复述父亲的处世准则:“生平耻随人世间一切浮荣虚誉,及流俗猥下之是非,向不以为轻重。”他对于人世间习以为常的浮荣虚誉、是非短长,有着自己独立的理解与理性的判断,决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既重视金钱又超越金钱
  重视金钱,是张謇作为资本家的一般属性。超越金钱,是张謇高于一般资本家、不同于寻常人的可贵之处。他谋取公利,不重私财。他创办大生纱厂,自议创至开车,历时44个月,其生活费仅靠书院薪俸维持,未挪用厂中一文钱。他为地方教育、慈善捐了巨额钱款。他谋利有道,不唯利是图。即使谋取公利,也坚持正当经营,不走歪道。张謇自述:“吾国人重利轻义,每多不法行为,不知苟得之财,纵能逃法律上惩罚,断不能免道德上之制裁。”他极其重视诚信,合做事与做人为一体,再三强调:“当悟人生信用,作事一而二,二而一,若人格无亏,则事即艰厄,不至失败;即失败而非堕落,反是则事败而人亦随之矣。”
  在张謇那里,金钱是用来为地方或整个社会造福的工具,不只是满足个人或家庭享乐的资本。他将“利”分为“私利”与“公利”,在价值层面上将义、利统一起来,因为“公利”即“义”,这也就在实质上解决了传统的义利之争。张謇创办了那么多实业,却没有积累起巨额的私人财产,他自奉极端节俭,而为社会捐赠、为慈善事业,动辄成千上万。
  3.既把握大势又审察细理
  纵览张謇一生行迹,不能不叹服他对国际与中国形势的高度关注,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他在1895年以后,敏锐地将精力转向实业,而没有像大多数进士那样,继续在狭窄的仕途上苦斗。这固然与官场政治博弈格局有关,即戊戌政变以后,张謇先前所依傍的光绪皇帝、翁同龢一派力量的失势,更重要的是与他对世界局势、中国局势的了解、判断有关。他在1901年所作的《变法平议》,那种对世界形势的全面了解,对中国社会症结的深刻洞察,对变法步骤的周密设计,涵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洋洋42项,堪称一份稳妥、周密的改革方案。他积极参加立宪运动,在辛亥革命以后,适时地改变政治态度,由致力立宪而赞成共和,都与他对天下大势的理解与把握有关。
  张謇在了解天下大势的同时,对于自己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十分慎重,对于很多细节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全局的关节点,思考得相当缜密。他办厂,注意规章制度建设;办学,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体育教育;办慈善,不但广济穷人,还注意救助残疾人。他为国家设计盐政改革方案,在考察世界各国盐政的同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中国自身特点。他曾自述把握大势与审察细理之间的关系:“吾人所主张之政策,必须适合世界之大势,根据本国之历史,若徒好为高论,无裨事实,不过理想上之改革。”
  4.既自强不息又达观认命
  张謇自强不息的事迹极多。1870年4月,他往通州赴考,结果却排在百名之后,其师大怒,说:“即使1000个人中取999人,落榜的那一个人就是你!”张謇对此铭记在心,将“九百九十九”五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刻在学馆的窗户上、座位上,从此学业大进。他参加科举考试首尾20多年,仅在考场上耗去的时间就有120多天,没有顽强的毅力是很难实现的。他筹办大生纱厂所遇到的巨大困难,建设垦牧公司所遭遇的无情天灾,办理地方自治过程中面临的复杂人事,无一不是以无畏的气魄、超常的韧劲、细密的对策,一步一步闯过来的。
  自古以来,伟人都是自强不息、意志超群的强人。但是,天下事完全能够遂其初衷、圆满实现的并不多见,不理想、不圆满、不如意事常八九。对此,张謇的态度是,尽其在我,成之在天。他引述他父亲的教诲:“凡事成败,凡物去来,皆若有命,事安能保其终不败?志士图成而已。”这是一种超越成败的豁达心态。一个人过分在乎成败就会失于执,过分不在乎成败就会流于空,张謇徜徉于执、空之间,能行则行,不能行则止。有了这种心态,其人虽终身勤勉,亦终身旷朗!诚如他的儿子张孝若所说:“我父亲一生无论在个人得意时不得意时,事业在轰轰烈烈时困顿不堪时,他的心地意态总是一样的。就是碰到很失意和棘手的事,也是处之泰然,不改常度。”
  (摘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2016年1月31日,袁庚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谈及袁庚,人们总是将他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相联系,喜欢讲他如何把招商局资产由1.3亿升值为200多亿元的经济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袁庚自己对这些经济上的贡献并不很感兴趣。袁庚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袁庚在蛇口改革的成功,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成功,更是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版物,我一向喜欢,那些为大展特展而出的专辑和图录尤其好,常能从中知道一些平日不太会注意或别处无法知道的事。台北故宫的清宫档案多达四十万件,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一大奇观。武侠和历史小说里常听说奏折、密折、朱批、圣旨、国书,所以每逢在图册里遇到,总是看得兴致盎然。看大臣对皇上讲话的语气,虽然官样文章,也能窥见人物的性情。至于皇帝的朱批,不仅看文辞,也看笔迹,和平时零星得来的印象作对
无机材料是指由无机物单独或混合其他物质制成的材料。无机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常常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既能生产无机材料又不污染环境的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工程师蒂莫西卢认为,如果我们利用活的生物制造材料,就可以既避免污染,又能节省能源。为了创造这样的材料,蒂莫西卢的团队绘制细菌细胞,进行“工程化设计”,他们将活体细胞和无
五部门:农村学校食堂不得对外承包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明确: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按照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伙房)从业
作品简介  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转播的演唱会,发现当吉他手演唱的时候,要来回移动话筒和支架,这既耽误时间也使得演唱会现场显得非常混乱。同时,吉他手演唱时不能离话筒太远,这也影响吉他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使他不能率性发挥和表演。现在有了我研制的这套装置,就能够帮助吉他手解决演奏时受困于话筒位置的问题,此装置同时具有在线直播和录制视频的功能,以适应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提高吉他演奏的趣味性和表演的互动性
一次,我们一家外出郊游,临走时阳光明媚,于是就打开了窗户,可是下午就变得风雨交加。等回到家,家里已经变成了泽国。  我想,开窗通风本是居家常见之事,但由于空气质量、下雨和刮风等天气的影响,人们在家中无人时又不敢开窗。能不能设计一个可以根据环境自动开关窗的装置,解决人们的开关窗之忧呢?  经过研究和推敲,我确定了设计方向:使用机器人控制器、粉尘、温湿度、可燃气体,以及红外等各种传感器,利用驱动板、电
索马里海盗,曾是亚丁湾的霸王,令来往商船头痛不已。但近几年,他们从新闻版面消失,一下子销声匿迹。朋友网上传来一则报道,才知道他们竟然被一个手无寸铁的日本人摆平了。  63岁的寿司连锁店老板木村清,经常要进口高价鱼“黄鳍鲔”,而这些鱼的渔场就在索马里外海,因海盗猖獗,渔船都不敢进入,所以产量有限。他灵机一动,既然渔民怕海盗,为何不能使海盗从良,变成渔民?  于是他冒险去到索马里,找海盗们谈生意。  
近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再度紧张和南海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议题升温,引发了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中美两国冷战历史的演变逻辑?有哪些内容可以称为“时代遗产”?如何评价中美历史竞合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何认识当前中美两国“战略相互疑虑”?中美互动关系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有何启示意义?本刊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  中美竞合的历史遗产  《领导文萃》:您认为中美由对抗到合作的历史,有哪些
可怕的殺人风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已在句容(今属江苏镇江)做了九年县令的徐九思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乡亲们得知他要离开句容,依依不舍,请求他临走前留下几句训词。徐九思很动情,不忍拂了乡亲们的美意,挥泪对大家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只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记住三个字——勤、俭、忍。能勤,一定不会衰败;能俭,就不可能浪费;能忍,则会变得谦让宽容,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斗。”  言如其人,徐九思自己做事也很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