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间体育游戏的改编与组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体育游戏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运用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器械进行的游戏活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民间体育游戏它还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
  一、常见的民间体育游戏及其筛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俗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而民间体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前要将收集到的民间体育游戏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充分注意民间体育游戏的科学性、教育性。筛选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从幼儿体育动作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分类法对收集到的常见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行分类。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创编策略
  (一 )游戏内容创编
  由于有些民间体育游戏的童谣内容不太符合现代幼儿的精神,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童谣的内容进行改编并将游戏动作相应的拓展,生成了另一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如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与“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一起改编创新共成一个新的游戏再进行活动。如“小熊过桥”,孩子在玩时将“桥”横放在地上,然后从上面跨过去,就生成了游戏《跨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刘翔,玩时还学到了刘翔哥哥的动作,别提有多高兴。
  (二)游戏形式创编
  在游戏的形式上,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民间说唱游戏,改编成民间体育游戏。首先把其童谣做改编,把最后一句“叽哩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叽哩咕噜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叽哩咕噜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后来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我们又将“叽哩咕噜跳下来”改为“叽哩咕噜翻下来”,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再加上前滚翻、后滚翻等翻的动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三)游戏材料创新
  民间体育游戏中使用的器械十分简单、廉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或自然材料,好多器械都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的。在民间体育游戏材料投放上,要做到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引导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器械,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例如,骰子,其中骰子就是由废旧的小纸箱做成的。这样,既节约了园内经费,又提高了教师、家长自制器械的动手能力。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策略
  (一)准备策略
  游戏前,老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掌握游戏的玩法,明确游戏的规则等,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以及要预设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例如,“炒黄豆”的游戏主要训练幼儿的两人合作翻的能力,《小矮人与大巨人》可锻炼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和竞走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注意活动量大的游戏要与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结合起来,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情节更新策略
  精神运动学指出,“符合儿童发育特点的、全面的、人性化的运动教育方式”应作为一种新的运动教育,而趣味化、情景化的教学情节迎合了幼儿心理活动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民间体育游戏都需要一定的运动技巧,难度较高,特别是小中班幼儿操作起来挑战性很大,他们在游戏中自我信任度很差,缺乏自我映象能力,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关注教学情节,体现趣味化、情景化,除了分年龄段选择民间体育游戏外,还应对游戏内容创造适当的情节,以增强游戏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三)道具策略
  民间体育游戏的器械,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水、沙、石、泥等。这些材料物美价廉,许多是顺手捻来。但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把一小截残缺的木头当小手枪,玩打枪游戏;用小竹子做成竹竿来跳竹竿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前,可根据游戏的内容、目的要求进行场地布置,准备道具,为达到预期效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幼儿的心情舒畅,对要玩的游戏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感觉。
  (四)安全策略
  安全教育工作重于泰山。因此,在设计、组织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应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孩子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无价的瑰宝。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就是汉字,它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根基,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识字教学均有明确的规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识字教学基础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数一方面受地方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山
期刊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北京市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监测监控工作,从 2008 年起,每年都对北京市的学生进行抽样监测,为各区县改进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数据基础。那么怀柔区小学生这三年来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什么改变呢
期刊
一、激发的概念和意义  激发兴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刺激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激励人去用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因此,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教材的激发  (一)教材的有效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
期刊
一、体育文化的认识与解析  (一)体育文化起源的历史背景  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处在不知不觉之中。  早期的体育,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创造的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学会了跑、跳、投、攀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激活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在十几年的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因学习兴趣和自身音乐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渐渐地疏远了音乐,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慢慢地这些学生就成了所谓的音乐“后进生”。  一、音乐学科中的后进生  学生因为自身的先天因素或者是音乐基础薄弱等种
期刊
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材,打破年龄、班级界限,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满足幼儿多方面需要的活动。怎样在区域体育游戏活动中实现“混龄”活动呢?我园开展全园式的区域体育游戏活动中不断探索、研究,尝试展开“混龄”户外区域体育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写的《体育之研究》中就讲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他说:“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但是,在当前升学竞争和体育竞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怎样摆正体育在学校工作的位置,怎样理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若干关系,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认真研究的。下面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重在一个“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突出了幼儿绘画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成人强制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自由,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尤为重要,当幼儿遇到困惑、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偱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  一、树立正确的绘画观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自主性
期刊
随着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
期刊
泥塑活动本身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活动,是立体的艺术,初中阶段孩子立体思维空间能力发展迅速,渴望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体验,泥塑教学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初中生由于塑造能力不强,只能做泥板、泥条,捏些小碗、小筐等简单器皿,对塑形感到为难,导致不敢做;而彩泥颜色鲜艳,学生认为这是低幼儿玩具材料,不愿做;教师希望学生每节课都出“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的作品大同小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