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者的“无为”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无为”的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庄子的"无为"思想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治国观上,并且两方面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对后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关键词:庄子 逍遥 无为
  一、 庄子关于做人的“无为观”
  庄子关于做人的“无为观”体现于他的处事态度方面。庄子的处世态度是:不求得福,但求免祸,在缝隙中讨生活。
  庄子生活在诸侯争霸、战火纷飞、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但他没有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他深知,“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人间世》)若想要在乱世中追求幸福,躲避祸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即便是讨生存,也需要一套学问。在做人方面,庄子所采取的态度无不体现着其“无为”的思想。《庄子·养生主》中说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即做好事不要达到出名的程度,做坏事不要达到受制裁的程度,以缝隙作为处世的正道,就可以保全身体和生命,可以修养精神,可以终其天年。
  庄子关于做人的“无为”,也体现于他的生死观方面。
  生活于时局动荡的社会中,庄子看到,人之生存际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自己所无法主宰和把握的:“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游于弈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德充符》)人生之中的诸多遭遇既然是人所无法主宰的,而作为人生之大事的生死就更是如此:“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对于这种人之不可参与、不可改易之命的存在,庄子认为它们并不是由外在的神、帝等主宰;相反,而是建基于人之感情的必然性之上的:“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与天地之间。”(《庄子·人间世》)“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庄子·齐物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庄子·德充符》)。对于命,庄子认为其无从获知、无从改变,他对生和死都坦然接受,顺其自然。站在超乎一切的立场,庄子认为生死没有什么区别,人们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大道理人人都知道,他只是在静默中切身感悟,看淡了生死,故有庄周梦蝶,鼓盆而歌之事。
  二、庄子关于治国的“无为观”
  庄子无为政治思想,融汇了儒法等家政治思想的庞杂内容,尤其是把儒法许多政治伦理规范加以改造,成为实现其无为政治的工具。
  对于儒家提倡以仁义礼智治理天下,使天下百姓在熟知仁义礼智等德性的前提下能够自觉地以仁义等德性要求自己,从而实现天下大治的目的的这种做法,庄子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在庄子看来,儒家德治理想之所以不能够在现实政治中实行,就在于这是一种“撄人心”的行为。这种做法只会导致百姓竞相沽名钓誉,反而使得仁义之名为大奸大恶之人所用,在仁义之名下做尽无穷无尽的坏事,扰乱百姓的正常生活。在批判了儒家仁义政治观之后,建基于对大道的理解,庄子提出了无为的政治观,也就是所谓的君道无为。
  庄子对于他所理想的社会多有描绘。“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日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马蹄》)“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肤箧》) 他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是“无为”的,都应该适应、顺应自然之道,因此多数人认为庄子的“无为”是一种倒退的社会观,否认了判断社会、政治制度的是非标准的存在。
  三、关于庄子“无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之个人见解
  庄子的“无为”能够塑造人们不计利害、是非、功过,忘乎物我、主客、人己,自我与宇宙融合的理想人格。庄子反对世俗的“有为”而提倡“无为”,是建立在他对现实社会中种种不满并进行了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的。他看到了统治阶级的黑暗,社会制度的弊端,人的私欲不断膨胀,人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活,“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胜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于是,庄子则产生了对人的自由的问题的思考:人如何才能不被外在的环境、条件、制度、观念所决定、控制和支配?那就是“无为”。
  对于庄子“无为”的治国方法,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倒退的、消极的社会观。可是庄子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天下滔滔,礼崩乐坏,浊浪滚滚,战乱频仍的社会。这么一个动荡的时候,如何“有为”?所以,庄子“无为”的治国思想在当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经过战乱的时局,统治者们总在开朝之初采用庄子“无为而治”的方略,让百姓们有所缓息。而在现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庄子的“无为”, 让社会休养生息,为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处辉,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黄忠晶等,著.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3]聂万厉,李春凯.浅析庄子的“无为”和“坐忘”[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其他文献
摘要: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并不是单纯的讲述生物本性与生殖,而是涵盖了能够解释种族绵延、社会结构完整以及社会稳定等相关内容的所有问题。男女双方相互结合组建家庭,生育子女共同将其抚养成人,适当时间下完成社会继替,这就是我们普遍认同的生育制度。本文重在阐述生育制度中的三大支柱如何发挥其维护社会完整稳定的文化保障功能。  关键词:生育制度 社会结构完整 婚姻 三角结构 社会继替   一、
期刊
摘要: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然而新时期内地非民族院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习、经济、人际交往等方面压力。本文以学院为主导、发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方式进行探索,力求从微观局部出发,以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探索,从基层的最基本的需要出发,建立以学院为主导、发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培养机制,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同学在非民族院校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非
期刊
摘要:随着北京奥运会、国庆60年之后,首都瞄准了建设世界级国际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正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战略构想。当前,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一轮飞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随着新《消防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首都政治中心区火灾防控的推进,消防安全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政府领导、社会单位、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消防安全 防火墙
期刊
〖主要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王晓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校内外吸烟、喝酒,打架。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时默默无闻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分析与诊断〗   该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父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
期刊
摘要: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历经20余年的探索,却始终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败在细节,败在制度本身的漏洞: 法律位阶低、申报主体范围窄、申报内容不全、申报种类单一、问责过轻、有关申报材料的公开规定不规范、受理审查机关缺乏独立性。为此,亟需查补漏洞,完善制度的细节设计:加快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建设;扩大申报主体范围;扩展申报财产内容;完善申报制度种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
期刊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零件的功能与结构日趋复杂,零件设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留给零件的设计周期越来越短,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发展满足了这一要求。根据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教学需求,探讨关于制图课程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AUTOCAD的构想和做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中包含了许多的软件,例如AutoCAD,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之余,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我指的是负面的。这种变化是多元的,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这就是社会危机感。危机感就是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又渴求信任的一种矛盾心理,通过实践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以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危机感 异化 化解   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又渴求信任的一种矛盾心理。反映在社会生活中,
期刊
提要: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 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 翻译策略 简·爱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开始了文化转向
期刊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产生的背景,界定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概念,阐明了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关系, 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由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具有可能性、现实性与必要性,进而说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斗争哲学 和谐哲学  时代不同,指导人们思想的哲学形态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上,对中国
期刊
提要:随着经济、科技变化日新月异,掌握知识的青年大学生毋庸置疑会成为新世纪的主体,新时代的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青年群体大学生凝聚在一起,从而将全党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因此,文章就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和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策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