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优秀旅游文化传统,中职教育先行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属于文化活动的范畴,因为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与灵魂,相应的,旅游又是文化的传播渠道与载体。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其对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弘扬中国优秀旅游文化传统,可以有些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优秀旅游文化传统 旅游管理 中职
  近些年,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加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意义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许多新建议。笔者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况以及当前旅游事业的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
  一、塑造职业特色,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
  教师要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塑造旅游职业特色,就必须做到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将其与景区景点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论及道教文化之时,教师可利用电子课件图文并茂的优势,以苏仙岭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苏仙岭原本唤作牛脾山,其名字的更替,源自于一个传说,古籍《水经注·耒水》中有载,在西汉文帝时期,郴州人苏耽曾在此地修道成仙,之后,牛脾山便被更名成了苏仙岭。苏仙岭又享有“天下第十八大福地”的美誉,其中“福地”以及苏仙岭中的“仙”均是道教文化中十分常见的概念。再如,在论及儒家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岳麓书院中的景点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如在岳麓书院的大厅中央,有康熙御赐的四个大字——学达性天。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思想源自于先秦儒家,在《中庸》《论语》等古籍中均能找到其渊源。由上述两个案例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扩充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这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并基于旅游行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二、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其灵魂所在,因此,广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以更好状态为旅游者服务。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去看,教师应秉持“应当知道、应当学会”这一原则。
  “应当知道”是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能够根据景点,迅速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传统文化基础知识。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渗透进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礼节风俗,几乎无一不显。在中国,绝大多数经典景点的民歌、戏剧、碑林、建筑等,都会带有十分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因此,广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和掌握我国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像是儒释道思想、诗词歌赋、传统民俗,等等。
  “应当学会”是指,学生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相关知识,还应当有再现这些艺术形式的能力或者能够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赏析,如茶艺、相声、戏剧、书法等。对此,广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可尝试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扩充或革新,如分出核心课程、行业统考课程、选修课程这几个层次。与此同时,结合现有的资源以及本地旅游行业的需求,增开书画鉴赏、古代建筑常识、旅游史等课程,以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三、培养守护者,护佑我国文化万古长青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前者的存在为后者增添了许多文化品位与内涵。无论是旅游的本土化发展还是全球化发展,都是文化选择中的一种标准或价值尺度,这种标准或者价值尺度势必会带来与之相对应的变化。中国旅游业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立足,就必须加强自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度。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學的角度去看,专业教师应当根据一定的尺度或者价值标准,科学地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选择,并积极培养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涵养,不断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科学地对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如此,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广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要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外,还必须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并基于此,积极帮助学生塑造职业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守护意识,以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金华,石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2):126-131.
  [2]李秀萍.榆林市特色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翻译现状调查及规范性翻译对策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01):77-83.
  作者单位:温州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读书读书,彼时常以为,读书不过是读万卷书。而今年岁过,阅历增,感悟渐变。方觉“书”有三读:一读万卷书,二读各色人,三读世间万物。倘若能左手万卷诗书,右手各色人生,胸怀世间万物。会不会就能通透有灵?  曾有幸游过一回梦里水鄉,试过枕水江南。在乌镇,一个细雨如丝的日暮,一处狭窄回廊里,闲立听穿堂而过的风声,转身欲去,忽见木匾上书“晴耕雨读”。一瞬间,过往诗书跃现,又忆起:  日丽风和,昼出耘田夜绩麻,
期刊
《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记录史金霞老师作为一位家长、一名教师以及自己的成长史,这三种角色的成长历程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很值得我去品味和深思。  近年来,颇为附庸风雅。每逢假期,总会争取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人物景观拍了无数照片,朋友圈也频频分享。亲朋好友閑唠时也常会谈及“你们去哪里旅游”,“那里怎么样?”何谓“旅游”?顾名思义,当然是出门游玩,或是与家人,或是与朋友三五为伴、说说笑笑,游览景点
期刊
人潮人海中,她如此平凡,如一树绿绿的叶,在无声无息中装饰着春天的梦;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时间如流水,从教17年,她始终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视为自身遵循的教育理念,她始终保持初心。她对于自己的岗位有着清晰的认知,并未将自身当做教学的主体,而是视己为引路人,为学生指明方向。她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拼,为学生创造
期刊
摘要:这篇论文对女作家凌叔华的代表性短篇小说《绣枕》和《酒后》进行了对比阅读,重点分析大小姐和采苕这一“旧”一“新”两个女性形象,考查凌叔华写作中女性意识沉浮的内在冲突。以期这种动摇和彷徨里,探寻到五四之女作家笔下关于妇女觉醒和解放的真实面相。  关键词:凌叔华 绣枕 酒后 女性书写  一、引言  凌叔华是五四一代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有人称她是 “中国的曼殊菲尔”,也有人对她 “资产阶级有闲夫人”的
期刊
摘要: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主体叙事部分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不仅写出了母亲的精神品格,而且表达母亲教子、维护家庭团结、捍卫清白的方法、手段和艺术,同时感受母亲矛盾时的悲苦、无助与无奈。“哭”是表象,“苦”是本质,“爱”是核心。  关键词:《我的母亲》 三哭 文本探微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于16岁光绪十五年(1889)嫁给大她32岁的胡铁花,23岁时便成了寡妇,胡适时年3岁。而冯顺弟是胡铁花的第三任
期刊
摘要:藏书票艺术是文化的产物,人文精神的彰显和价值观的传达为藏书票艺术增添了无穷魅力,更是藏书票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藏书票表现内容、价值观等问题进行阐述,将藏书票研究放在与书籍、与文化、与人的精神世界的联系中考查,试图引发对藏书票“中国精神”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藏书票 人文 价值观  从藏书票文化发展史来看,藏书票不仅是一种版画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一件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种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是所有的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西藏地区也不例外,深入挖掘西藏传统文化,开发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地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效思考、寻求合作的动机,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驱动学生保护西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西藏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开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只要我们睁大眼睛,生活中处处是美,处处是微笑!  早晨7点35分,我来到了学校。停好车,就走向操场,进行每天例行的操场漫步。虽然是4月,太阳已早早升起,但还是有点凉意,我不禁把风衣的扣子扣紧了。  学生们吃完早餐,三三两两穿过操场,往教室去了。看着这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心里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暖暖的。我边漫步,边思考
期刊
摘要:《论语》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已提出了道德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如今,随着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德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班主任德育建设中的渗透进行探究,以期为班主任德育工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建设
期刊
摘要:农村弱势群体的年龄大多处于人生的两端——老人和孩子。这也主要体现他们是生理性弱势群体,这也是我国城镇化加剧所必然造成的结果,这些在人生两端的老人和孩子没有年龄和经济上的优势,他们不管在哪里都需要社会的格外关心和爱护。  关键词:弱势群体 群众文化 关注关心 真诚服务  农村弱势群体的自然生理原因和社会变革决定了他们表现出这些具体特征,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同时,应注意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