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当前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非营利组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为非营利组织战略的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法律法规的遵循等提供合理保证,本文运用COSO等内部控制理论来分析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简易分析框架。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 管理构架;内部控制
一、问题提出
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既满足了社会成员个人成长的需要,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自我实现,又丰富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内涵,加速了社区建设的步伐。非营利组织在扶贫、环保、教育、维权,慈善、文化等许多领域取得政府和企业无法取得的成绩。在我国社会,非营利组织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其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部分非营利组织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不明晰、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造成非营利组织运营困难。在经营管理运营方面 ,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存在着诸多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完善非营利组织治理、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正确执行公司发展战略,减少经营风险,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健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完善现代组织制度、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管理构架解决的是组织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号传递以及信誉机制原理,可以提高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是促进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选择 。
二、理论基础
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三维的有机整体(见图2-1)。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一维)是合理确保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控八个元素(第二维)构成,八个元素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且必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此外,对于企业内的任何业务单位包括子非营利组织、业务单元、分部、主体层次(第三维),同样也需要八个元素共同作用,方能达到该业务单位或经营活动的相关目标。
八要素的具体内容为:
2.2内部控制本质的理解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与企业契约相关的一套机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契约运行的监控者和管理者,实际上就是为了保障人的行为在契约要求的范围之内活动,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地前瞻性地识别促使契约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加以分析,既能够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不会做出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既能够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又能够保持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相对平衡的状态,这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同时内部控制强调“过程观”、“战略观”和“利益相关者观”。“过程观”强调内部控制不是一个事件或一种状态,也不只是制度性的规范条款,而是分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连串行动。它是与管理过程相融合、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把内部控制理解为“过程观”,凸显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战略观”强调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观点,它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来为企业服务。“利益相关者观”强调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引起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在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留下了广阔的管理和服务空白地带,这种空白地带对非营利组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同时政治控制的放松和市场化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产生了政府控制之外的各种资源,使非营利组织有可能不依赖政府而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但部分非营利组织往往忽视企业规范化运作和内部控制,下面运用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来分析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状况。
(1)控制环境方面:最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治理机构非常不正规,无法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无法在一些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根源。其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非营利组织中,许多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最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薪酬水平与营利组织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吸引培养优秀人才,严重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也加大了组织运营的风险。
(2)目标制定方面:非营利组织目标不够明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仅仅关注于某些方面,除了常见的发展、运营目标之外,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市场竞争、财务报告目标、法规遵循目标、风险防范等往往比较模糊。正是这些薄弱环节造成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持续经营出现重大问题。
(3)事项识别方面:非营利组织风险防范观念不强,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处置预案,组织的各部门没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没有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机制。
(4)风险评估:非营利组织普遍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在外部智力资源的利用上大多还停留在技术引进的层面,而在风险管理咨询上的投入相对较少。
(5)风险应对:非营利组织大多是应对事后的风险事项,对于事前的风险防范工作力度不够。
(6)控制活动:首先,会计控制是很重要的控制措施,但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往往不够完善。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大多不需要公开披露财务报告,管理决策基本上依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不高,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其次,财务考核体系不完善。作为绩效考核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在非营利组织普遍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引导基层管理者关注组织的全面发展。 再次,预算控制薄弱。许多非营利组织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大,未能起到执行非营利组织战略和控制的作用。最后,业务操作控制程序不够重视。非营利组织一般在业务操作模式的管理上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业务操作规范指导,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7)信息和沟通:部分非营利组织没有建立起高效规范的沟通渠道,尤其是通过规范的方式与投资者沟通;非营利组织内部各部门的横向沟通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8)监控方面:监督力量薄弱。多数的非营利组织都没有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造成审计监督的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独立性还是权威性都不利于其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非营利组织审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对经营过程中风险事项的识别与防范、业务流程的改进、信息系统的安全以及成本的降低等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这也是现阶段内部审计未能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四、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针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提出非营利组织在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4.1 内部环境
4.1.1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
学习营利组织,建立合理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董事会治理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应确保非营利组织采用了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证这些政策和程序健全有效。非营利组织应大力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人,主要股东应逐步淡出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管理,而专注于战略决策和内部监控。应该在完善董事会治理的基础上考虑建立类似于公司治理的监事会(应至少设一名监事)以专事监督之职。
4.1.2改革组织机构
适当的组织机构形式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执行,组织机构的设计应以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战略、经营目标及相关目标为指南,搞好组织规划和权责分配,创造有利于贯彻非营利组织风险文化的组织环境。
4.1.3提高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素质是控制环境的核心要素,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不能有效执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应首先从招聘环节抓起,重视岗前培训、升职培训和日常培训。同时充分授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非营利组织应该把有才能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上,通过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以及审计监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控。
4.1.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与非营利组织目标一致,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各单位各部门的行为更符合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需要,使员工更加自觉地执行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创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薪酬制度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
4.1.5搞好非营利组织文化建设
非营利组织应努力塑造有利于内控制度执行的非营利组织文化,倡导照章办事,互助合作的氛围,提倡团队合作,共同关心非营利组织的整体利益和绩效的提高,自觉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非营利组织最高管理层应对非营利组织风险哲学和风险文化有明确的基调,让员工明白非营利组织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要求。
4.2目标制定
根据明确的非营利组织目标制定风险策略,在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平衡风险和机会,才能准确衡量和控制风险。非营利组织应高度重视目标管理的应用,根据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制定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综合考虑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将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正确地分解为经营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计划,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非营利组织外部与内部的平衡,结果与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为非营利组织内部业务流程及外部客户提供及时的反馈,持续改进战略绩效和成果,使业绩评估趋于平衡和完善,以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以目标体系来统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流程优化与组织变革,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有助于减少短期行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4.3风险评估
4.3.1加强品牌管理
非营利组织应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美誉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品牌建设:(1) 保持服务的品质,持续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2)与相关管理机关、新闻媒体合作,维护品牌形象;(3)合理掌握价格政策,正确处理非营利组织混合产品之间价格关系;(4)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避免消费者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产生误解。
4.3.2改善混合产品的产品成本
应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减少混合产品不必要的成本,以更低的成本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水平。混合产品的价值与成本必须引起非营利组织领导和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4.4控制活动
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和程序,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使风险处于非营利组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范围之内。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应渗透到所有的层面和部门,具体应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
4.4.1完善财务及预算管理
首先,非营利组织应该完善财务管理,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利用组织的公信力筹集资金,其次提高预算编制本身的科学性。
4.4.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查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状况,评估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设计和执行缺陷。
4.4.3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应总结业务经验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最有效率的流程固定下来,同时在业务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将控制包含在正常的业务流程中。
4.4.4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应总结经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实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防止重大舞弊的出现,通过内部控制模块的应用可以将预算数据分配到各部门,自动反映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各非营利组织下属单位必须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定期核对账目,做到往来账目清晰,会计记录一致,基础数据由专人负责维护,同时保管好相关文档。
4.4.5加强信息与沟通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依赖于顺畅的信息沟通,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管理层及时得到信息,迅速识别风险,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下属沟通,帮助下属更好地履行内部控制责任;面向流程的管理需要各部门间产生很好的互动,每个人不仅应了解自己的业务,明白自己在内控系统中的职责,也应了解自己业务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执行流程及内部控制。
应成立信息情报中心,关注社会公众关于品牌认知和评价的信息。由于信号传递和信誉机制,在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必须关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状况,倾听消费者呼声,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形象,防范品牌风险。
五、结语
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控制环境这一要素,重点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通过完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改革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搞好组织的文化建设等来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并通过预算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信息与沟通、内部审计等控制活动来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2006
[2]陈晓春.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001.10
[3]陆道生 王慧敏 毕吕贵《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
[4]里贾纳.E赫兹琳杰等. 《非营利组织管理》[M] 中国人民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
[5]于东智.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萧新煌《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M].巨流图书公司印行,2000
[7]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COSO Report: Framework,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1994
[9]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2004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 管理构架;内部控制
一、问题提出
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既满足了社会成员个人成长的需要,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自我实现,又丰富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内涵,加速了社区建设的步伐。非营利组织在扶贫、环保、教育、维权,慈善、文化等许多领域取得政府和企业无法取得的成绩。在我国社会,非营利组织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其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部分非营利组织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不明晰、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造成非营利组织运营困难。在经营管理运营方面 ,非营利组织之所以存在着诸多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完善非营利组织治理、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正确执行公司发展战略,减少经营风险,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健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完善现代组织制度、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管理构架解决的是组织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号传递以及信誉机制原理,可以提高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是促进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选择 。
二、理论基础
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三维的有机整体(见图2-1)。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一维)是合理确保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控八个元素(第二维)构成,八个元素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且必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此外,对于企业内的任何业务单位包括子非营利组织、业务单元、分部、主体层次(第三维),同样也需要八个元素共同作用,方能达到该业务单位或经营活动的相关目标。
八要素的具体内容为:
2.2内部控制本质的理解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与企业契约相关的一套机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契约运行的监控者和管理者,实际上就是为了保障人的行为在契约要求的范围之内活动,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地前瞻性地识别促使契约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加以分析,既能够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不会做出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既能够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又能够保持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相对平衡的状态,这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同时内部控制强调“过程观”、“战略观”和“利益相关者观”。“过程观”强调内部控制不是一个事件或一种状态,也不只是制度性的规范条款,而是分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连串行动。它是与管理过程相融合、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把内部控制理解为“过程观”,凸显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战略观”强调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观点,它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来为企业服务。“利益相关者观”强调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引起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在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留下了广阔的管理和服务空白地带,这种空白地带对非营利组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同时政治控制的放松和市场化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产生了政府控制之外的各种资源,使非营利组织有可能不依赖政府而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但部分非营利组织往往忽视企业规范化运作和内部控制,下面运用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来分析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状况。
(1)控制环境方面:最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治理机构非常不正规,无法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无法在一些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根源。其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非营利组织中,许多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最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薪酬水平与营利组织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吸引培养优秀人才,严重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也加大了组织运营的风险。
(2)目标制定方面:非营利组织目标不够明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仅仅关注于某些方面,除了常见的发展、运营目标之外,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市场竞争、财务报告目标、法规遵循目标、风险防范等往往比较模糊。正是这些薄弱环节造成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持续经营出现重大问题。
(3)事项识别方面:非营利组织风险防范观念不强,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处置预案,组织的各部门没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没有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机制。
(4)风险评估:非营利组织普遍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在外部智力资源的利用上大多还停留在技术引进的层面,而在风险管理咨询上的投入相对较少。
(5)风险应对:非营利组织大多是应对事后的风险事项,对于事前的风险防范工作力度不够。
(6)控制活动:首先,会计控制是很重要的控制措施,但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往往不够完善。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大多不需要公开披露财务报告,管理决策基本上依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不高,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其次,财务考核体系不完善。作为绩效考核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在非营利组织普遍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引导基层管理者关注组织的全面发展。 再次,预算控制薄弱。许多非营利组织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大,未能起到执行非营利组织战略和控制的作用。最后,业务操作控制程序不够重视。非营利组织一般在业务操作模式的管理上随意性很大,没有系统的业务操作规范指导,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7)信息和沟通:部分非营利组织没有建立起高效规范的沟通渠道,尤其是通过规范的方式与投资者沟通;非营利组织内部各部门的横向沟通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8)监控方面:监督力量薄弱。多数的非营利组织都没有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造成审计监督的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独立性还是权威性都不利于其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非营利组织审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对经营过程中风险事项的识别与防范、业务流程的改进、信息系统的安全以及成本的降低等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这也是现阶段内部审计未能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四、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针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提出非营利组织在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4.1 内部环境
4.1.1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
学习营利组织,建立合理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董事会治理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应确保非营利组织采用了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证这些政策和程序健全有效。非营利组织应大力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人,主要股东应逐步淡出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管理,而专注于战略决策和内部监控。应该在完善董事会治理的基础上考虑建立类似于公司治理的监事会(应至少设一名监事)以专事监督之职。
4.1.2改革组织机构
适当的组织机构形式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执行,组织机构的设计应以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战略、经营目标及相关目标为指南,搞好组织规划和权责分配,创造有利于贯彻非营利组织风险文化的组织环境。
4.1.3提高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素质是控制环境的核心要素,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不能有效执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应首先从招聘环节抓起,重视岗前培训、升职培训和日常培训。同时充分授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非营利组织应该把有才能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上,通过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以及审计监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控。
4.1.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与非营利组织目标一致,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各单位各部门的行为更符合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的需要,使员工更加自觉地执行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创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薪酬制度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
4.1.5搞好非营利组织文化建设
非营利组织应努力塑造有利于内控制度执行的非营利组织文化,倡导照章办事,互助合作的氛围,提倡团队合作,共同关心非营利组织的整体利益和绩效的提高,自觉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非营利组织最高管理层应对非营利组织风险哲学和风险文化有明确的基调,让员工明白非营利组织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要求。
4.2目标制定
根据明确的非营利组织目标制定风险策略,在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平衡风险和机会,才能准确衡量和控制风险。非营利组织应高度重视目标管理的应用,根据非营利组织发展战略制定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综合考虑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将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正确地分解为经营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计划,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非营利组织外部与内部的平衡,结果与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为非营利组织内部业务流程及外部客户提供及时的反馈,持续改进战略绩效和成果,使业绩评估趋于平衡和完善,以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以目标体系来统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流程优化与组织变革,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有助于减少短期行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4.3风险评估
4.3.1加强品牌管理
非营利组织应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美誉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品牌建设:(1) 保持服务的品质,持续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2)与相关管理机关、新闻媒体合作,维护品牌形象;(3)合理掌握价格政策,正确处理非营利组织混合产品之间价格关系;(4)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避免消费者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产生误解。
4.3.2改善混合产品的产品成本
应用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减少混合产品不必要的成本,以更低的成本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水平。混合产品的价值与成本必须引起非营利组织领导和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4.4控制活动
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和程序,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使风险处于非营利组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范围之内。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应渗透到所有的层面和部门,具体应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
4.4.1完善财务及预算管理
首先,非营利组织应该完善财务管理,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利用组织的公信力筹集资金,其次提高预算编制本身的科学性。
4.4.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查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状况,评估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设计和执行缺陷。
4.4.3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应总结业务经验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最有效率的流程固定下来,同时在业务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将控制包含在正常的业务流程中。
4.4.4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应总结经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实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防止重大舞弊的出现,通过内部控制模块的应用可以将预算数据分配到各部门,自动反映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各非营利组织下属单位必须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定期核对账目,做到往来账目清晰,会计记录一致,基础数据由专人负责维护,同时保管好相关文档。
4.4.5加强信息与沟通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依赖于顺畅的信息沟通,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管理层及时得到信息,迅速识别风险,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下属沟通,帮助下属更好地履行内部控制责任;面向流程的管理需要各部门间产生很好的互动,每个人不仅应了解自己的业务,明白自己在内控系统中的职责,也应了解自己业务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执行流程及内部控制。
应成立信息情报中心,关注社会公众关于品牌认知和评价的信息。由于信号传递和信誉机制,在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必须关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状况,倾听消费者呼声,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形象,防范品牌风险。
五、结语
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控制环境这一要素,重点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通过完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改革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搞好组织的文化建设等来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并通过预算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信息与沟通、内部审计等控制活动来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2006
[2]陈晓春.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科学(专辑),2001.10
[3]陆道生 王慧敏 毕吕贵《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
[4]里贾纳.E赫兹琳杰等. 《非营利组织管理》[M] 中国人民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
[5]于东智.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萧新煌《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M].巨流图书公司印行,2000
[7]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COSO Report: Framework,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1994
[9]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2004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