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机理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其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探讨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机理。
  关键词:园区经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机理
  
  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纷纷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经济园区。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耦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2]。本文借用“耦合”一词,可以很准确地表达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
  
  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具有较强的集体效率,能聚集并释放出区域经济内部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可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园区经济的投入要素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而且特别强调企业家资源、人才资源的培育及其在发展中担当的作用,更是要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等对园区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园区经济系统将这些区域内的软、硬资源整合、优化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必须从更大范围内取得资源供应。因此,园区必须通过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的产业协作网络和上下游联系,采取投资、技术转让、产品收购等方式,促进周边地区增加生产,发展农业和初级加工工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当园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除了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和市场外,更加注重外部资源、外部市场的为其所用,扩大园区经济的影响力,形成动态的竞争优势。外资在向园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必然会带动新企业在园区内的繁殖和成长,从而依赖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强大吸引力量,形成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和吸收利用外资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园区经济与区域市场运行效率的耦合
  
  在园区内,无论是主导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天然形成严格而精细的专业化分工,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企业在园区的集聚。园区内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为区域专业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从原材料供应、配套产品支持到最终产品销售,园区内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专业产品市场,丰富了区域专业市场的内涵,提升了市场品味,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专业市场的推动下,不仅使园区内的大量的中小企业能够共享到的外部生产要素、信息资源汇聚到整个网络层次上,使得中小企业充分发展其决策灵活、反应快速的特点,而且由于区域专业市场拓展了其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了企业资金流动速度,以及由规模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这些中小企业采取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通过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形成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推动了企业的合作创新,创造了园区经济整体的营销优势,从而促成了区域品牌的形成。
  
  三、园区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
  
  区域经济决定了园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演进路径,园区经济的发展优化了区域的产业结构。园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受资源、历史、文化、制度等要素的共同影响,而由于各个地区在这些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依托当地资源产生和发展园区经济,就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并能有效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依赖于产业结构转变,特别依靠具有高于平均增长率的高新技术产业来支撑。园区经济作为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当园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其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必然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它的扩散效应既表现为园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产业向周边经济腹地转移,又表现为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溢出。随着园区内新的研发活动以及制造业活动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地区的就业机会,因此带动就业人口增多,引起地区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扩大当地的消费需求,使得本地的第三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园区经济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了区域整体的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得以改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四、园区经济与区域城市化的耦合
  
  城市化是指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3]。园区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园区经济为区域城市化降低了成本。众多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集聚在园区发展,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性,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其次,园区经济为区域城市化聚集要素资源。园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并进一步推动交通、餐饮等服务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批转移,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再次,园区经济为区域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支撑。园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的集聚,集聚在一起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引起住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产业的新需求与发展。最后,园区经济为区域城市化拓展了发展空间。园区内企业集群在促进产业规模集聚的同时,还增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能力,导致城市地域的外延与扩展,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目前,许多工业园区都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新城区。
  
  五、园区经济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耦合
  
  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成群,集聚区内的企业界在生产经营中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并在市场交易与竞争中彼此之间形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协同创新。这种创新的网络根植并融入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而形成具有较强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系统或柔性生产地域系统[4]。园区经济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高,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园区内大量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特别是隐形知识的传播,既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又可能产生相互学习的效应,有利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不仅可分散创新风险,减少创新困难,而且可加快创新速度。同时企业的创新成果易于为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吸收,扩散更快,从而促进整个群体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园区集群机制为创新提供着有利的条件,创新主体在园区内更容易找到创新所需的人才、资金、信息和设备等各类资源,这使园区往往成为创新主体并反作用于区域创新环境,如通过内部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形成区域要素禀赋,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
  
  六、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耦合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园区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同一产业内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通过使用公共基础设施减少分散局部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实现整体规模增大而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通过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成为可能,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同时,企业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能形成维护这种信任关系的区域文化,从而积累社会资本,降低交易费用;从创新的角度看,园区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七、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耦合
  
  生产要素和产业的空间聚集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也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园区可能带来外部不经济。园区经济在发展到适度规模以前,众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可以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获取集聚经济的好处。但当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其供给量,会造成公共资源的紧缺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外部不经济。二是园区与外部联系松散,会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在某个区域聚集,其主要动机往往是寻找成本较低的地理位置,并不能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及其选择。园区可能导致对外实行技术封锁和阻碍交流,这就可能影响园区内企业了解和吸收外部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如果园区内缺乏技术和经验的共享机制,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完善的影响就会很大。三是园区内企业往往会采取模仿的发展方式,容易导致行业结构的趋同化,使园区内企业产生过度竞争,最终削弱企业及园区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这种现象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园区内更容易出现。
  
  八、小结
  
  综上所述,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系统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区域,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了,园区经济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应充分利用园区的聚集经济优势,发挥园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向世聪.园区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
  [2] 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
  [3] 杨方东,许慧.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8,(22).
  [4] 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通讯地址:长沙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新化县职业中专湖南 娄底 417600)
其他文献
摘 要: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造成的影响使人们再次重视金融风险的预警研究。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国外相关风险预警模型的介绍,特别以KLR信号法、Probit/Logit模型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为重点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对国内今后的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风险;预警模型;KLR信号法;Probity/Logit模型;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    引言:    发生于
期刊
摘要:CS(顾客满意)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把顾客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利于顾客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营造一种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本文着重就cs理论在威宁市电脑行业售后服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就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脑;售后服务;C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特点:并购方式以横向并购为主,以股本置换代替货币支付;跨国并购向第三产业集中;跨国并购实施的行为主体发生变化。对跨国并购动因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包括速度经济性理论和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等。影响跨国并购行为发生的因素包括国家层面的宏观因素、产业层面的中观因素和企业层面的微观因素。国家层面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贸易、税收与会计等政策差异等因素。产业层面的中观因素主要包括产业
期刊
摘 要: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新产品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而企业则要通过降低引入新产品的失败率使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及自身受益。品牌延伸正是作为一种战略被企业运用。最成功的品牌延伸往往考虑到母品牌和延伸品牌间的高程度感知相似性,低程度感知风险,在市场中的知名度等因素。本文就二十几年来国外学者对品牌延伸消费者评价做出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暗示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    前言    从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因为财务会计丑闻导致股价暴跌,到国内的“郑百文”、 “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等案件的发生,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我们不仅
期刊
摘要:油田企业在勘探和开采中,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一般具有高压、流程化、设备昂贵以及维护费用高等特点,而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现代油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创造更高价值,使油田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工程方法    1 油田设备管理简况    油田企业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道德问题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营销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必要大力加强企业营销道德建设,弘扬企业营销诚信理念,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媒体对营销的监督等,如此才能解决企业营销中的道德问题。  关键词:市场;企业;营销;道德    2007年以来,诸多媒体报道的影响市场经济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在触碰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从问题猪肉,劣质米,假冒酒到去年震惊世界的三鹿奶粉事件。问题产品可谓“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这同时也在拷问着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拷问着每个人的良知。本文从商家、名人,消费者、国家各自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剖析内在展望未来,为我国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食品安全;名人代言;原因    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在触碰着每个中国人的
期刊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经营具有范围广、环节多、风险大等特点。为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在项目投资前期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已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必备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根据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特点,提出工程咨询行业要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写高质量的可研报告,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评价;高质量    一、政府监督方
期刊
摘 要: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已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但实践中由于招标投标双方总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之各自对制度的了解程度与理解不同,使得双方在招标投标活动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为此,本文在总结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纠纷的基础上,从分析这些纠纷的民事法律责任入手,积极探讨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工程招投标;常见纠纷;法律视角    一、工程招投标中的常见纠纷    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