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浅谈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养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有言:“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有问必有思,思后而问,问后再思,不断地拓展想象,这就是一种思维,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 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拘泥、不陈旧、勇于探索、勇于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习动机.
  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导入
  “新课标”中提到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好的铺垫.
  例如有一次外出听课,在教学关于“用字母表示数”时,其中有位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会在1秒钟说出你的年龄. ”此时,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学生对问题感到奇怪,心理产生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说做统一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课中教学
  1. 创设讨论情境,在讨论中创新
  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讨论的机会,多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总是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生出更多的问题,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思维.
  2. 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创新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不要求学生创造数学知识,只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在实际活动中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改变原来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在先学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教材列举的“从平行四边形一个顶点向对边做高,再沿高剪开,平移后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出不同的剪拼方法. 学生积极动手亲自实验得出:“只要沿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平移后都会拼成—个长方形的结论. 如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不仅品尝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创设开放性情境,在训练中创新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会逐渐释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这样正好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例如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想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然后复习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呢?当学生纷纷猜测是1000时,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办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大部分同学想到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一摆,沿着长摆了10个,沿着宽摆了10个,这样就算出一层摆了100个,然后沿着高摆了10个,也就是10层,这样一共就是1000个. 还有少数同学把边长1分米换算成10厘米来计算体积,即10 × 10× 10 = 1000(立方厘米).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再创造,而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拓展性习题,在练习中创新——课后巩固
  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材料,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提升突破,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 在课后习题中,我经常通过改造思考题的原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
  其中有一位老师在上 “元、角、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一个盒子中有许多1分、2分、5分的硬币,一次只能摸出3枚,① 最多摸到多少钱?② 最少摸到多少钱?③ 还可能摸到多少钱?学生通过猜想,出现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这样的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能有效地预防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 另外,设计开放题要注意适时性和适用性,不要过多过滥,同时要使用到位,真正发挥每一道开放题的价值. 另外一题多变也是常用的一种编题方式,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或者倒置,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同时还应强调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本,发到各班共160本,还剩多少本?”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本,发到各班共160本,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本,发到各班共160本,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本,发到各班共160本,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原有经验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突破,创造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实践的成果. 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关注我们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过分依赖大纲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盲目地把教材的逻辑起点作为学生的学习起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众多学科中都有所运用,在高中数学中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能够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创新,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学习模式,它是学好高中数学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育改革;课程需要  研究性学习牢牢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种学习方法是对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也是创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必须突出主体,关注学生,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施创新
【摘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学生的理解接纳是教学是否高效的决定因素. 学生的错误不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就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自我否定、自我改正”的内化过程. 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摘抄本”这把密钥,实施记录策略、分析策略、改错策略、使用策略,对错题进行科学管理与利用,让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错题;摘抄;分析;
随着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保障工作的职能范围、工作标准、工作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教学保障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取更大的成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控好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辅助于我们来解决数列的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路.  【关键词】函数;数列;数列通项公式;函数图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一类函数,所以我们研究数列时可以从式上利用函数的思想对数列加以研究,这样更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利于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近几年的高考中对数列的最值问题考查得比较多,而这一问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表现,是一种积极营造环境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的核心.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确立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
纵观国内广播电视塔的塔桅构筑物的发展状况,喜中有忧,其中结构的安全问题是从事结构设计和研究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塔桅结构设计中的混沌现象和相应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习数学. ”如何触及孩子年轻的心灵?如何又能使广大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能力和体验呢?笔者长期从事高段教学,不断尝试着用多种方法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