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表现,是一种积极营造环境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的核心.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确立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确定、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以“主角”和“权威”自居. 教要服务于学,教师要关心、信任、理解每一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保留意见,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1. 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当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2. 提供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泛的联想空间,可以使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创新热情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的条件.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动作方式,便在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必须经过个体的主动探索,通过个体的观察、思考、实验、讨论、操作等手段主动发现规律、性质和联系. 这种探索过程既是个体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是个体思维发展、产生新认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中,我没有简单地将课本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讲解给学生听,而是改“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在特设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教学伊始,让学生首先简要回忆一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引导学生讨论:(1)三角形是怎样转化为已学图形来求它的面积的?(2)平行四边形又是怎样转化为已学图形来求它的面积的?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疏理出“合”(即两个拼起来)与“分”(即割补)两种推导思路. 这时,老师出示一个梯形并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要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根据所学的知识、方法,怎样推导它的计算公式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有的说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起来,有的说将梯形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 趁此机会,我说:“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到底行不行,大家一起试一试. ”结果,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均推导出统一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再组织交流,全班学生均掌握了推导方法. 在这里,教师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提高,并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洞察能力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疑问是创造的源泉. 能否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品格,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有“疑前人所未疑,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的勇气,还要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只有他们会质疑、能发现问题,才能启动创造意识,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小学生学习数学,开始往往只满足于“知其然”,而不追求“知其所以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从而使学生敏于质疑,善于解疑. 这种洞察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能够从一些司空见惯、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认为老师的言行总是正确的. 因此,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不迷信课本、教师,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四、巧设思维障碍,克服定式思维
  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理解,以及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常常产生一种定式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式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的意识也就不容易产生. 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学生的学习也要像蝉蜕一样,抛弃陈旧,才能创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巧设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实践环节,增强应用意识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明创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凭空口说教是不行的,还应让学生观摩实践、亲自实践,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启动并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达到既提高认识、又掌握方法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 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用以前学会的算法来解决,那么它就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了. 例如,要给教室里三个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个窗户高1.5米,宽1.2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布?这是一道求面积的应用题,学生自然会根据每个窗户的高与宽,再乘以3就可得到结果. 但要解决好这个实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既要考虑窗帘必须大于窗户,又要考虑到市场上窗帘每幅宽度等因素. 又如在教学统计图表后,安排一道课后作业,让每个小组在课后校门口或路上收集某一段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学生通过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往往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
其他文献
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走进新课程的今天,家庭作业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教师应从家庭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家庭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进行反思,以适应实施
[摘要]生本教育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地、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相遇”中学会思考,使知识融入生命。  [关键词]生本教育;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学会感悟;再创造    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是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施
本文分析了地方民族院校图书馆实施系部联络员制度的现实原因,并对系部联络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关注我们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过分依赖大纲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盲目地把教材的逻辑起点作为学生的学习起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众多学科中都有所运用,在高中数学中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能够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创新,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学习模式,它是学好高中数学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育改革;课程需要  研究性学习牢牢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种学习方法是对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也是创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必须突出主体,关注学生,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施创新
【摘要】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学生的理解接纳是教学是否高效的决定因素. 学生的错误不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就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自我否定、自我改正”的内化过程. 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摘抄本”这把密钥,实施记录策略、分析策略、改错策略、使用策略,对错题进行科学管理与利用,让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错题;摘抄;分析;
随着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保障工作的职能范围、工作标准、工作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教学保障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取更大的成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控好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辅助于我们来解决数列的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路.  【关键词】函数;数列;数列通项公式;函数图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一类函数,所以我们研究数列时可以从式上利用函数的思想对数列加以研究,这样更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利于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近几年的高考中对数列的最值问题考查得比较多,而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