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HT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广东省东莞市W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MHT为测验工具,对W中学1555名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目前W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比较好,但在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等维度上检出率比较高;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更突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高中生;一些学生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最后提出了对W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发展;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8-0054-07
  一、引言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概念界定,查找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观点虽不一致,但核心概念接近,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认知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行为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社会适应良好;(7)自我观正确[2]。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2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就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焦虑、自卑、抑郁、轻生、孤独、神经质等,对青少年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当前,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学生正逐渐成为“弱势群体”。根据刘恒、张建新对全国2209名中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有21.7%的中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题[4]。一项调查显示,22.6%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学生占18.0%,具有中度症状的学生占4.4%,表现为重度症状的学生占0.2%[5,6]。
  (三)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综观国内外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有许多调查报告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甚至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行为也屡见报端[7,8]。笔者认为,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健康的,但由于心理是动态的,有的心理困扰如不及时调适,一旦遇到某些特殊的诱因,可能会突然爆发。因此,探讨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W中学是广东省东莞市重点中学之一,学生素质良好,成绩优异,可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本研究旨在了解W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预防和辅导。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
  (4)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情况;
  (5)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分析。
  二、 研究方法
  (一) 被试的选取
  选择W中学初中、高中各三个年级所有学生作为被试,即45个班共计1875名学生参与测试。
  (二)研究工具与程序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验工具,共100道题。该量表包括8个内容量表(即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惧倾向和冲动倾向)和1个检验被试是否诚实回答问题的效度量表。每个内容量表由10~15个题目组成。这8个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各内容量表的分数表示个体在该层面的状况。其计分方法为二级评分法,要求被试对题目进行回答,“是”为“0”分,“不是”为“1”分。总分在0~55分为正常,56~64分为有问题,65分以上代表问题较为严重。每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数根据常模换算为标准分,0~5分为正常,6~7分表示有问题,8分以上则代表问题较为严重。
  该量表适合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使用,具有效度高、信度好等优点,并有中学生全国常模,量表的总量表和分量表都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在教育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主试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在测试前进行指导语培训。分批次在一周内对被试进行施测,施测场所为学校信息技术课室。共有1875名学生参加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555份。其中男生733份,女生82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3%。
  (三)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本次测试采用学校购买的某品牌心理教育管理系统,上机完成测试。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总体测评结果见表1,可见W中学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比较好。对问题的检出率排列发现,第一位是过敏倾向,其次是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然后依次为自责倾向、人际焦虑、恐惧倾向、学习焦虑等维度。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见,男女生总体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达到0.001显著水平。除了孤独倾向没有性别差异外,女生在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自责、过敏、身体症状、恐惧和冲动上都显著高于男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可见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
  (三)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
  我们首先要看方差齐性检验,在“单因素同质性测试”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等因子显著性大于0.05,说明方差是齐的,可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如果方差不齐,说明后面的结果没有意义,因为方差不齐不能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表4)表明,各年级间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均存在极为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见表5。事后比较结果表明:1.从学段来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高中生。2.初中各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别,仅仅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一比初二的学生在显著性水平上更优(-0.49,0.006**)。3.而在高中年级,高二、高三年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高二、高三年级在各项指标上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和初中年级,尤其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上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   (四) 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
  通过对W中学全体学生的测试与统计,见表6、表7,发现只有53.6%的学生各项分量表均正常,超过45%的学生至少有一项严重心理问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非常不同。其中,有学习焦虑的占10.5%,有人际焦虑的占15.2%,有孤独倾向的占6.0%,有自责倾向的占18.5%,有过敏倾向的占14.8%,有身体症状的占15.6%,有恐惧倾向的占12.0%,有冲动倾向的占14.2%。从调查与统计结果看,W中学学生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目前主要体现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人际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而男生主要在自责倾向(17.1%)、人际焦虑(13.6%)和过敏倾向(11.9%)上有严重心理问题,女生在自责倾向(19.8%)、身体症状(18.5%)、冲动倾向(17.8%)上有严重心理问题。
  四、讨论
  (一)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从总体测评结果来看,W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比较好,但是对问题的检出率排列发现,第一位是过敏倾向,其次是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然后依次为自责倾向、人际焦虑、恐惧倾向、学习焦虑等维度。根据以往的经验,过敏倾向出现在认知层面,很容易造成学生过于自责,有点“过于计较”,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过敏倾向很大部分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有神经质,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状况恶劣等。
  (二)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总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非常显著。除了孤独倾向维度上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外,女生在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惧倾向和冲动倾向上都显著高于男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即女生在这些心理问题上比男生更突出。
  跟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女生在恐惧倾向、冲动倾向上都比男生有更多的问题。这可能和女生在测试中更愿意以真实情况作答有关,还与生理因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三)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差异
  从学段来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高中生。这可能和学业水平压力有很大关系,高中生面临的是高考,初中生面临的是压力较小的中考。初二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明显不如初一,可能因为初一学生年龄更小,对新的环境、学习科目更感新鲜,而初二学生对于学业、集体生活、小中考表现焦虑,以躯体感觉呈现。而且初二、初三的学生比初一学生心理问题多。至于初三学生,在身体症状上并没有明显区别于初一、初二,可能因为样本数量不具有代表性。
  高二、高三年级的心理问题显著多于高一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尤其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上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和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中高一年级的心理问题较少,可能因为高考(高三末)以及学业水平考试(高二末)带来的各种压力要比高一时多得多。
  (四)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
  从调查与统计结果看,只有53.6%的学生各项分量表均正常,其他学生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目前主要体现在自责倾向(18.5%)、身体症状(15.6%)、人际焦虑(15.2%)、过敏倾向(14.8%)和冲动倾向(14.2%)方面。
  1.自责倾向
  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会对自己评价过低。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8.5%。
  2.身体症状
  身体症状是由于焦虑而引起生理反应,这部分学生占总人数的15.6%。他们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在这些身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病”,但当这些“病”同时出现时,大多是由于焦虑。
  3.人际焦虑
  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礙的学生占15.2%。人际焦虑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不敢说话,被人指责了总是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在W中学,常有学生因为怀疑自己社交恐惧而困扰来找心理老师求助。
  4.过敏倾向
  有过敏倾向的学生占14.8%,他们有点“神经质”,喜怒无常,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儿小事就放心不下。
  5.冲动倾向
  有冲动倾向者占14.2%。他们坐立不安,小动作过多,好发脾气,严重者还会骂人、打架。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因遗传原因造成的,也有因情绪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五)对现阶段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分析
  作为W中学的专职心理老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感觉触目惊心。我们学校有将近过半的学生(722人次,45%)至少有一个维度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其中主要有自责倾向(288人,18.5%)、身体症状(242人,15.6%)、人际焦虑(236人,15.2%)、过敏倾向(230人,14.8%)和冲动倾向(221人,14.2%)等方面。如果按心理辅导室平均一周安排5人次辅导个案来看,要对全部学生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筛选,需要144周。每学年大约40周,共需要3.61年。而实际上,很多学生根本排不上队,也有很多学生不敢去求助,不愿意去求助,怕被通知家长,被同学耻笑等。由此看来,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携手来完成。对于如何提高W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想法。
  1. 坚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课,这是普及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相比心理辅导而言,在课堂上面对40多个学生来普及心育工作,是最高效和最有价值的。但事实上,包括W中学在内的很多中学,以“成绩大过天”为由,在初、高中二年级就会停掉包括心理课在内的所有非考试课程(除体育外),改为上文化课[6]。根据研究的结果,出现更多心理问题的年级是在高二、高三和初三。在最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却停课了,后果可想而知。建议普通中学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可酌情调整为0.5~1节每周。   2.扎扎实实做好心理辅导的设置,提高辅导效能
  学生寻求心理老师帮助,大多以心理咨询的形式开展。而心理教师工作繁忙,往往会导致心理咨询“虎头蛇尾”。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温馨舒适的沙发和挂画,还有和蔼可亲的心理老师,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老师的信任度。经过咨询后,学生回到班里了。可是我们可曾问过:学生确实有好转吗?好转能坚持多久呢?心理老师在技巧上做得好与不好呢?这里说的“蛇尾”指的就是咨询后的信息收集反馈阶段。一张简单的问卷、一个贴心的回复,既能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咨询辅导的技巧,也能让来访学生感觉到人文的关怀。
  3. 培养一支有兼职心理老师功能的班主任队伍
  相比班主任,心理老师最大的劣势是:人少,科组单薄,跟学生相处的时间短等。而班主任的劣势是:有教学任务,心理技能不扎实,常用管理视角等。如果能把班主任队伍培养起来,就能大大提高学校心理工作的效能。培养的方式包括: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定期开展培训讲座,读书沙龙,完善学校奖励机制(如减轻部分工作、在评职称等项目中体现等),心理技能校内比赛(撰写心理辅导方案、现场授课、模拟师生咨询、情景问答)等。
  4. 借助家长学校平台,建立家—校—生稳定、和谐的关系
  家长和家庭关系是造成孩子们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从事工作需要特定的资格证,而当父母不需要?背后反映出很多家长“不懂得”当家长的道理。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有责任帮助家长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家长做到位了,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也省了很多麻烦。具体措施如下:將家长分层“走班”,安排针对性的培训讲座、沙龙;每月回访,了解家庭出现的困惑;把每学期常见问题的答疑刊印派发,有条件的可以借用微信公众号平台。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该被“边缘化”,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虽然从目前情况看,W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比较乐观,但是个别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未来学生本人、学校发展的重大危机。合理利用课程,扎实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班主任兼职心理老师团队以及发挥好家—校—生的稳定关系,一定会为W中学未来若干年的心育工作发展添上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杨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2]杨宇.对东北师大附中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许孔玲.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N].大河健康报,2012-08-21.
  [4]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09(1):69-78.
  [5]司秀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J].校园心理,2012(3):147-149.
  [6]谢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6):70-72.
  [7]孙微. “异常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刘佳.谁动了“我”的奶酪:主客体视角下“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523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性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6-0039-03  【活动背景】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自主确定高考选考科目。这种“专业导向”的录考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特点和专业的倾
〔摘要〕15岁的女孩小洁由于家庭问题与自己的歪曲认知自残,幸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家庭分层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班主任的帮助,先帮助离异的父母打开彼此的心结,再由父母帮助孩子调整错误认知,感受父母之爱的心理辅导个案。  〔关键词〕自虐;单亲;认知行为疗法;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
〔摘要〕儿童能通过画画自我放松,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已是图画心理学家们的共识。美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如果教师能树立主体性学习观,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建立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那么美术课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图画心理疗法;学习障碍;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潜意识;人格  无论是高中三年级考生还是初中三年级的考生,针对他们的校内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主要任务是为升学考试“保驾护航”,大多把临床干预任务锁定在迅速消除各种学习障碍困扰和开发出高效复习状态上面,一般不涉及深层人格修正。因为修正人格问题需要太长时间,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精力都是不容许的。  2014年年初,我在为一名初三考生处理学习障碍时,无意中卷入了对这名学生
〔摘要〕“近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处理不好,势必会给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宁波市象山二中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致全校师生“校园突发事件通告书”、对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分别进行辅导及后续个体干预策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使他们盡快走出了危机事件的阴影,保证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生命教育;危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阅读;图书资源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下简称《纲要》)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从这里可以看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校的各种资源,以促进师生的心
〔摘要〕求助者王某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周前因为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后摔书、撕本子,哭泣,情绪低落。同时出现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受影响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性格倾向于内向不稳定型。其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标准。咨询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不良情绪;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小学生  〔中图分
〔关键词〕心理效应;小学数学;教学  在从教22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担心: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接受?是参与的真正主体还是旁观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教育。为此,我努力学习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回顾这两年的学习与实践,静心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正悄然改变。  以前,我关注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
〔编者按〕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是人大附中在北京之外承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年轻、充满朝气而富有潜力。它立足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倚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心育文化底蕴,在王华校长的带领下,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创立并打造了“鲲鹏计划”特色心育品牌,将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个突破又立体结合,服务于全体师生和家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效果?对此,本刊记者
摘要:一个15岁的女孩在学校心理筛查中被发现有严重心理危机,主要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体思维方式造成的,后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心理教师通过倾听、共情释放学生的消极情绪,整合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技术,帮助学生驳斥并放下不合理信念,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与家长积极沟通,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心理危机;抑郁症;接纳承诺疗法;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