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休干什么?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文件包坐上出租车,好事的司机会问:“老先生还没退休啊?”于是我立即语塞,感到一种窘态,反正再问“老人家多少岁啊”时我决不回答。其实老人忌讳讲年龄,我是从母亲那里懂得的。母亲因此从来不过生日,主要不是怕“折寿”,而是怕“露穷”,但是忌讳讲年龄则是到了老年以后。
  相信这并非“国粹”,而是一种国际现象。10年前回莫斯科大学到当年的俄文老师家里拜访,老太太兴高采烈地回顾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接着也抱怨随着岁月而来的疾病,但当我顺着她的话讲了句俄国谚语“老年不是福分”时,老太太几乎要跟我翻脸。
  恭维老年人的诀窍,恰恰是要“避老就轻”。“七十多啊?你骗谁去,哪像啊!顶多六十。”那就对了。但是再怎么恭维,千万不要设年龄上限,那又是忌讳。传说胡适先生说话向来谨慎,但有一回恭维齐如山身体好,说“您老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岁”。不料齐老大发雷霆:“我又不吃你的饭,凭什么规定我活多少岁?”其实后来他在台湾去世时,离九十岁还差3年。
  大凡叹息“余生也晚”的人,都是上了岁数的。可不,甭说孔夫子,连孙中山也没见上,当然“晚”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活着的都是年轻人。
  其实历史上“老年”的标准也是变的:苏东坡说“老夫聊发少年狂”,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聊乘化以归尽”的时候,都不过四十上下,摆在今天还可以申报“杰出青年”,而在宋、晋朝代已经属“老”年范畴。今天的标准全变了,上海人说“九十弗希奇,八十多来西,七十小弟弟”。
  但是长寿也有长寿的问题。路上碰到一位退休老同事,问他:“近来做些什么?”“等死!”他虎着脸回答说。退了休干什么,成了当前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这一代的老人,年轻时候忙工作,没有养成什么留到退休以后从事的“爱好”,社会上又缺乏相互交往的社团之类;没有家庭负担的老人,除了“太极拳”“大妈舞”,还真的没什么事干。这种现象在知识分子中尤其突出,退了还能再返聘几年、“软着陆”的人,终究是少数。
  尤其是做科研的,有人干了一辈子,到退休时才弄明白应该怎样研究。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同,智慧和年龄的相关系数并不清楚,成果和上班也没有固定的关系,达尔文就一辈子没上过班——当然今天不是19世纪,但是能不能开辟一些渠道,比如设个“夕阳基金”提供小额研究经费,让退休的科学家把题目做完?更多的人可以用其他的途径发挥余热、退而不休,比如已经出现的各种志愿者讲解员、辅导员,但是这些也需要在社会上提倡,制造舆论、创造条件。
  当前中国的退休一族,尤其是最可能读我这篇文字的老人,是非常特殊的——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特殊的。他们经历得实在太多了,很少有一代人,能亲身经历过如此不同的时代;很少有一个国家,会在人的一生期间发生如此频繁的价值观念翻盘。
  这里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够得上一部小说,留给嫌生活太平淡的后人看,或者留给对这一片世界无法理解的外国人看。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出版社,但是我奉劝各位学计算机上网的人,你没有明星的人气和财气,出不了“回忆录”,但你也着实憋了一肚子的“才气”或者什么气,不妨通过“博客”之类在网络世界里“出气”。
  (汪品先/文,摘自《南方日报》)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2007年,我家发生了一场地震——72岁的父亲确诊肺癌晚期。  初闻震惊瞒病情  知道消息后,我好似五雷轰顶。在我看来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对人体破坏力和危害巨大,必须进行手术、放疗、化疗,才能延续生命。也感到十分懊悔自责,因为虽然懂得一些医学知识,行医十余年,却保证不了父亲健康。更多的是心存焦虑,十分担忧这些治疗手段,一位古稀老人是否能熬得过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选择对家人
期刊
医改7年,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社会反映人民群众对医改成效的获得感不够强,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还没有真正体现,逐利机制依然存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还没有建立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医院看病既难又贵,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差、水平低,少人问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产业的思路不够清晰,政策不够明确,有的地方甚至将出售公立医院作为鼓励
期刊
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2015年11月15日在上海发布。在榜单的前十名最佳医院中,京沪大医院席位过半。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目了然:即便前十佳中,第一名与第十名的百分制总分差距也接近60分。  能力与口碑俱佳的大医院,在中国却是凤毛麟角。各色榜单排来排去,无非是些熟悉的老名字。大医院人满为患,说白了三个因素使然:一是医疗惯性,这里有患者及家属的从众心理在作祟;二是大医院马太效应,强者愈强;
期刊
无锡市人社医保监督部门通过医保监控平台发现,退休人员朱某某等参保人员近阶段多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且就医行为十分异常。就医记录显示,朱某某在一天内结算了5张处方,涉及药品达7种,其中还有部分儿童用药。更令人吃惊的是,根据其本年度累计就医记录,朱某某在一年内先后做根管预备术108次、充填术24次,算下来可以做27颗牙齿,明显违背常理。监管部门当即约谈朱某某,并按规定停止其医保卡直接划卡结算3个月
期刊
法律条文固然要求严谨缜密,但如果过于死板和绝对,却同样也会“好心办坏事”,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的法律都不鼓励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而在瑞典的阿斯托普市,法律则干脆规定: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加班加点地工作。这项规定的初衷本来是要维持同行业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公平,但这种过于绝对的做法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例如每到节假日,大大小小的商铺就会门窗紧锁。就是在平时,过了晚上
期刊
春花秋月,花开花谢,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走向暮年。从快乐的童年到羸弱的老年,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回首往事不由感慨万千。一路奔波追求,忙忙碌碌;相聚分离,过客匆匆;偶遇邂逅,进进出出;时光轮回,喜喜忧忧。我想,处在人生的老、病、死的暮年,何不将暮年当玩年呢?  老年人跳出迟暮的晚年,步入快乐的玩年,这是养生的新理念。中国人养老应该达到三种境界——健康、快乐、自主。能老有所为的,尽力尽兴所为,而老
期刊
很多人认为“百岁开一”是101岁,有人就以《百岁开一话杨绛》一文指杨绛先生101岁高龄。然而,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匋(1906.12~1998.8),1 9 9 6年的作品落款多为“钱君匋百岁开一”。可见,“百岁开一”当为91岁,意为开始向接下来十年进军,开一就是开始一年,以此类推。  (摘自《美术报》)
期刊
舒乙长得有点像父亲老舍,敦实挺拔、声如洪钟、思维敏捷,一点不像年逾八旬老人。舒乙说,“我对健康一向很重视,这主要是受了父母的影响。我新婚时,父亲用大红纸写了八个字送给我,这八个字是‘健康是福,勤俭持家’。健康是首要的,她会给人生带来终身的幸福。”  舒乙倡导进取性养生。他认为,人要有一种进取精神,积极向上,不断有所作为,这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进取就要动脑动身,不断刺激人体各部位的细胞,人就能推
期刊
接受冥想训练可使老人的孤独寂寞感明显减轻,血液中的炎症也会有所减弱,因此与炎症相关的很多健康隐患都能得以消除。  随息法 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数息法 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一般人数“呼”,老者数“吸”。  听息法 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观息法 如旁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止息法 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练习,纯熟后形成一种柔、缓、
期刊
一位外国老太太说了句话,让全世界的人们佩服,奉为至理名言:“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  这位老太太叫萝丝,她在八十七岁那年如愿以偿获得大学入学许可。  她说,只有一种秘诀让人青春永驻、永保快乐成功,那就是必须让自己笑口常开,保持幽默与风趣,还要时时怀抱梦想。当一个人失去梦想时,他就形同死亡。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像行尸走肉,却不自觉。  心理学家认为,“玩乐”对于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