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传统纹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及应用价值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图案纹样的本质意义是起到装饰作用,也有特殊的符号,几何图案被用来当作某种文明的图腾,被冠以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在佛教文化中,这些图案因为包裹了宗教的外衣凸显得更加神秘而有吸引力。不但样式美观还能让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信仰和哲思。佛教文化中的纹饰图样历经几千年的演变,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山西大同;传统纹样;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69-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究生教改立项《视觉传达专业“插图绘本创作”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SJG2019-17)。
  山西大同这座山西最北部的城市,也是山西省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北面接壤内蒙,东面毗邻河北,古时被称作平城,辽代才更名为大同。自北魏拓跋珪将政权建立在平城以来,平城即成为当时鲜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又因为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经过1500年政权的交替演变,大同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延绵不断吐故纳新,实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北魏时期,文成帝为巩固政权接纳了从凉州城传播过来的佛学,并下令开凿云冈石窟。今天的云冈石窟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保存至今的254个洞龛中,我们不但可以欣赏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佛像,还有绘制精美的壁画。北魏时期的建筑群,传统民族服饰,鲜卑族人的样貌都被清晰展露出来。而云冈石窟里的装饰图案纹样也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纹样设计,并深深烙印在大同人的心中。
  云冈石窟的装饰图案纹样起源于佛教文化但又以东汉纹饰图案为基本,主要以花卉植物图案为主,也会出现动物或人类的形象。图案的样式单一,排列简单,风格原始简朴。
  图案纹样的本质意义是起到装饰作用,也有的是特殊的符号,几何图案被用来当作某种文明的图腾,被冠以不同寻常的意义。佛教文化中的纹饰图样历经几千年的演变,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在艺术领域的设计创作中,设计师更是热衷于在佛教的传统图案纹样中寻找灵感。
  云冈石窟中的装饰纹样是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全面地为世人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的兴盛之景。它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美学底蕴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植物图纹
   云冈石窟中的纹样以植物为主。古语有言,佛教世界乃万物生长繁衍,生生不息之地。而植物恰恰在最根本处符合了人们对佛界世界的臆想。对植物图案的崇拜在今天也依旧可以看到,很多花卉树木的图案都被运用到各种工业品及艺术品上。
  (一)荷花纹。莲花纹是佛教文化中最常見的纹饰图案。根据史料记载,荷花是随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成功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中。荷花在佛教文化中有“净土”“高洁圣雅”之意。云冈石窟第七窟窟顶雕有荷花图案,图案样式精美,叶脉筋络都被写实地雕刻出来。经能工巧匠之手,荷花的花瓣被雕刻出由内而外层层绽放的动态感,甚至连荷花都被有层次地凿刻出来,令观者仿佛置身莲花池中心一般震撼。
  荷花纹的图案也被一直沿用至今。与莲花的佛教意义不同,世人皆以荷花作为“君子”的代表,有“高风亮节”“出尘不染”之意。世人爱用荷花也多是取荷花的“意义”。荷花在平面设计中尤为常见,甚至会运用到建筑,园林的设计中。这一点在大同的历史建筑包括现代民居中多有体现。以荷花为原型的装饰纹样素材造型风格多变,在古代有写意,意象之分。到了现代就分为写实,抽象两大类。荷花纹自古以来都被认作“吉祥”的图案样式,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多有见到。
  单就荷花纹的造型形式来看,荷花纹逐渐从“图腾化”“形式化”转向如今的“生活化”。在荷花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荷花纹不断被运用在新的领域中,从当初的佛教圣地,君子居所传遍了大街小巷,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里。
  (二)忍冬纹。云冈石窟中除了常见的荷花纹外还有佛教中非常常见的忍冬纹。忍冬为蔓生植物,其有“凌冬不凋”之美誉所以得名忍冬。而忍冬纹作为外疆传入中国的纹案样式更是见证了佛教的发展历程,并在大同这片古老深沉的土地上得到发展,成为能代表这个城市的传统纹样。忍冬纹不但贯穿在整个云冈石窟的纹样装饰中,更是在很多大同的佛教建筑中均有体现。忍冬纹因其“美好”“活跃”的积极意义一直被沿用至今,在设计中也常有用到。
  忍冬纹除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外,其图案外形卷曲延展,排列及其有秩序性,作为装饰图案观赏性极强。因为忍冬纹图案样式需要首尾连接,所以对于样式的演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所以变动不大,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设计形式。在今天的设计运用中,忍冬纹不像荷花纹那样有着跨度极大的造型样式和广泛的设计领域,忍冬纹依旧作为中国传统样式多数被运用到仿古物件上。比如瓷器,瓦当等。而大同政府在“三名一强”(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的发展创城中,还呼吁将可以代表大同的忍冬纹运用到更多大同的建筑,公共设施中,做到真正让“忍冬纹导入大同城市形象中”。
  二、动物图纹
  除了出现次数非常多的植物图纹以外还有生动形象的动物图纹。在云冈石窟中出现较多的动物纹饰图样有大象纹,龙纹,凤纹等。
  (一)象纹。大象作为佛祖的坐骑,形象多亲善温和。象在中国有长寿之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物上多出现象纹以祈祷福寿绵延,子孙兴旺。后来佛教的传入让象纹又多了一层宗教色彩。象纹的纹样中比较有辨识度的是大象硕大的耳朵,卷曲粗壮的长鼻还有向上翘起的象牙。在现代美学设计中,这些象纹突出的特点依旧很鲜明,但是象纹因为其古老的图腾意义,很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现在的象纹图案几乎都是大象的具体形象,多用于平面设计中。   (二)龙纹。龙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在今天也是古老神权的象征。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君主的代表,是九五至尊的体现,只有当时封建社会身份最尊贵的人才可以用龙代表自己,使用雕刻以龙纹图案的物品。
  龙纹与大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同作为在古代地位极高的古城对后世美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位于大同市城区的九龙壁就可以证明大同在古代统治者心中的地位。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府邸的前照壁。九龍壁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大同九龙壁是大同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的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双面九龙壁。九龙壁上的九条金龙在阳光的照耀下,帝王气息扑面而来,九条金龙神态各异,造型奢华大气,彰显明代皇家底蕴。九龙壁上的龙纹图案也被后世模仿至今,但却无能工巧匠可以超越。
  在大同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中,龙纹图案也经常出现。龙纹在美学设计中从最开始的“符号式”渐渐有了具体形象,经过商周青铜器皿上霸气的龙纹排列渐渐演变为明清的具象化真龙形象,再到今天运用3D建模技术还原的立体龙,龙的形象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无可取代的图腾。而大同,作为当今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古建筑宝库,更深受龙纹图案的影响。
  龙纹的美学设计在今天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使很多地产商愿意将龙纹雕刻在建筑的主体或者在细节处装饰点缀。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中,龙纹本是帝王或是皇亲国戚才能穿戴。但是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中,穿一件具有传统风格的“中国风”服饰也成了一种时尚。龙纹可以作为简单的线段排布被运用在领口,袖口或者摆襟处,也可在中心或显眼位置大面积刺绣形成真龙图案,非常凸显气质,提升气场。
  (三)凤纹。相对比的“凤纹图案”就更能代表大同市的形象,因为大同古城在明代就被称作“凤凰城”。不但是因为当时的大同古城繁荣兴盛,更是因为大同古城在形状上就是一个凤凰。大同古城由主城坐镇中心,再由东城,南城,北城三个小城环绕组成。主城就像一只凤凰的身体,南城为凤头,北城为凤尾,东城就像凤凰展开的翅膀。整座城的形状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金凤凰。既然连大同先祖的想象力都如此风度,大同的后代子孙自然不会逊色。大同地理位置优越,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三、结语
  大同从古时远近闻名的“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煤都”,其历史地位的衰落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大同及时转型发展,从能源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积极开展改革后的今天,大同天朗气清,人民安居乐业。但更重要的还是大同政府对于大同古城的保护与重建,还有历史建筑及文物的修缮。经过两千年的历史沉淀,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大同这座城市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宝贵财富,能否在守护的前提下好好利用它们,并从中得到反思与发展,才是大同人目前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云岗石窟雕饰纹样的特点[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2).
  [2]张军.云冈石窟忍冬纹导入大同城市形象中的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
  作者简介:
  赵子萱,女,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刘虹,女,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潘灵,当代布依族作家。他的作品以冷静洞察社会人情,温情地悲悯底层人物,深入剖析人性状态,情感真挚深沉,语言亦雅亦俗,充盈着悲剧性的美感。本文从复杂多维的悲剧存在、悲剧生命的生死抗争、意蕴深藏的悲剧价值三个方面,探究潘灵小说中蕴涵的悲剧精神,展现他对卑微灵魂的审美观照、对人性真美和人格力量的书写赞颂以及对现实悲剧的思考。  【关键词】 潘灵;小说;悲剧精神  【中圖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朱子家训》是一部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525字,却将修身治家之道阐述得十分明确,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很多家训内容对于现在的生活仍有非常久远的影响意义。然而,现在对《朱子家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较少,研究内容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此,本研究检索了已有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关于《朱子家训》的文献综述,为未来的研究者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朱子家训
期刊
【摘要】 婚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婚姻关系将关乎婚姻幸福。列夫·托尔斯泰著名著作《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一大主题便是婚姻关系,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这一独特视角,从两方面分析小说中四对婚姻关系:“我—它”,“我—你”。“我—它”关系之下的不幸婚姻以奥布隆斯基与多莉,卡列宁与安娜,弗龙斯基与安娜为例;“我—你”关系之下的幸福婚姻以列文与基蒂为
期刊
【摘要】 和晓梅,当代纳西族女作家,善于以女性视角书写本土民族文化,展示纳西人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透视出纳西族的历史与现实,是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本文从纳西族民族性格,风土特征,心理认同三个大方面,剖析了和晓梅作品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意识,挖掘出纳西人包容善良的民族性格以及执着坚韧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和晓梅;纳西族;民族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玛丽·比尔德《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堪称是融会贯通原始史料和前沿学术成果的通史典范之作。作者广泛利用钱币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尽力将神话、历史建构和可能事实区分开来。同时不局限于政治史,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罗马的女性、穷人和被征服者等边缘化群体,时刻提醒读者历史存在着叙述之外的“另一面”。但该书中也有一些论述值得进一步讨论,对罗马史的探究将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  【关键词】 罗马史;玛丽
期刊
【摘要】 在明代发展的时间链条上,商业文化的兴盛和通俗小说的繁荣几乎是同步共生的。明代的商业文化是明代通俗小说得以发展繁盛的基础和保障,但通俗小说也以其独具的丰富性和形象性,为当时的商业文化发展留下了蕴涵丰富的文本资料。本文以明代通俗小说的经典之作三言二拍为代表,分三部分探讨明代商业文化与通俗小说的同存共生关系。  【关键词】 商业文化;通俗小说;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作为汉魏六朝石刻文献整理的巨著,是研究语言文字、历史、宗教、文化等的重要学术著作。本文主要对其中所收五则造像记的录文或注释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造像记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造像记;札记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50-02  一、东魏武定元年
期刊
【摘要】 赣州饮食文化是赣州土著饮食文化与客家先民饮食文化长时间交融的产物,不仅有赣州土著居民的智慧结晶,也有中原饮食文化的传承。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赣州居民结构入手,通过研究当地居民来源情况,分析当地饮食结构、习惯及成因。从嘎纳州饮食文化的菜品、做法、礼仪等三个方面来研究赣州饮食文化的传承,指出赣州饮食文化的核心价值,旨在提升赣州宋城文化在全国的
期刊
【摘要】 在技术问题愈发凸显的今天,我们应当探寻一种新的思想来指导人与技术的关系。杜威的技术思想不同于传统哲学思想,对当下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想要充分认识杜威的技术思想,就要先理解他独特的哲学观,其中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对生物生长性的认识都对他技术思想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杜威在扩大技术范畴外延的同时,使得技术具有了传统哲学当中所不具有的生长性。不仅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理性理论的统治,技术不再
期刊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北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次生影响仍在继续。后疫情时代,河北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在推动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与转型发展、满足公众个性化文旅消费需求、推进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具有文化、社会、经济三重价值。河北大运河文旅产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把握市场变化,谋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创新。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大运河;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