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有感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世人皆知“金陵十二钗”,知此“十二钗”之外的可谓是屈指可数,然而正是一干看似并不重要的 跑龙套的 人物撑起了红楼一梦巨厦的基础。在这一干人中香菱可算是佼佼者。她的存在可谓是红楼巨著中一条若隐若现且又不可断缺的暗流。她与书中的主要人物宝、黛、钗、湘等人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 关系,这种特殊关系远非平、袭、晴、鹃等人可比,香菱的一生,衔接了大观园人生世故的一面鲜为人知的断层,从而让《红楼梦》成了万众瞩目的鸿篇巨著。
  “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许你对此不以为然,倘若你细细研读过《红楼梦》,或许会让你趋同于这一古训,正如作 者自云,红楼梦,乃为“一干裙钗”作记,为“几个异样女子”闺阁传情,以供世人“消愁破闷”,“换新眼目”。书中所记“异样女子”何其多,十二正钗,十二副钗,十二又副钗等等。众多女子隶属“薄命司”,“佳人命薄”,生不逢时,共演一出人生大悲剧。可以说把这一古训蓄之以理,推向极致。且看,书中首先出场的女子,乃年方三岁的英莲,即香菱(后改之),此人在闺阁传情中可是一位红索性人物,她的存在可谓是红楼巨著中一条若隐若现且又不可断的暗流,同时也暗示着佳人们的薄命归向。作者用心良苦,香菱不仅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她还与宝、黛、钗、湘等人存在着某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远非平、袭、晴、鹃等人可比。香菱首先出场,薄命红颜,引出多少风情月债,文行至八十回,再次点出香菱,百二十回本,最后以甄土隐了结俗缘,“度脱香菱”收尾。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寻香菱在书中的存在价值,追寻作者 荒唐之味。
  
  一
  
  《红楼梦》中的线索人物比较多,有暗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甄土隐、贾雨村,有来自乡下富有阅历的刘姥姥等。他们这些人的线索价值,表露明显、脉胳清晰,易于认识与把握。而香菱在书中若隐若现,作者对她着墨并不是很多。她的线索性价值需要深入挖掘,细细体味,主要体现在她的二易其名,重大之事的发生及她的命运等方面。
  (一)二易其名,折射情节发展
  小说中,改名换名的人物有很多,如宝玉的丫头。袭人,可是贾母之婢,给了宝玉以后,宝玉因见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改“珍珠”为“袭人”。另如,原叫“芸香”,后改为“蕙香”,最后又改为“四儿”的小丫头等,这些人的改名,也许只是宝玉的一时顽意之作,但作为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的两次易名,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她的每一次改名,都寓示着小说情节发展进入一新的阶段。“英莲”者,“应怜”也(1)。指出这是个可怜之人,命运多悲苦,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这是部描写人生痛苦经历的大悲剧。英莲随薛蟠进入了贾府梨香院,被宝钗改名为“香菱”。“英者,落英也,莲落则菱生矣”(2)。“香菱”,谐音“相怜”,(3)“湘林”也,即指书中众女儿相似的悲苦凄凉命运,也藉以牵连着两大女主角——湘云与黛玉。至此,小说已正式展开情节,向读者展示这出“几乎无事的悲剧”,故事发展步步推向高潮,当情节发展到高潮之巅时,香菱又改名,此事乃薜蟋的老婆,那位“桂花夏家”小姐杰作,“‘香菱’,可见夏金桂之不通,‘秋’字远不比‘香’字,一改‘字,香菱便屈棒,亦是秋老菱枯之兆。”(4)此时的大观园在在生事,败象已然更加凸现,“菱枯”不但是香菱的命运之兆,也是大观园众女儿的命运写照,此后的情节发展进入烟消火来阶段,整下贾府巨厦已枯老坍塌,一切荣华富贵都成昨日之秋,不复再来。
  (二)香菱的每一次重要出场都伴随着重大之事
  开篇之时,香菱出场引出全书旨义,一干情鬼下凡造劫,点出黛玉前世。叙述甄家之事,自然过渡到贾雨村,通过贾之口,交代出贾府之族的谱系血脉。由真入假,假假真真,铺陈故事。遇上冯渊,引出护官符,交代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点明了作品的思想内涵,间以带出主要人物之一薛宝钗。第四十八回的苦志学诗,位于故事发展的中心部分。香菱学会作诗后,非常自然地被邀请加入诗社,由香菱带来了观园其他众多女儿,带来了大观园中的空前盛会,由此,大观园,女儿国,人气最盛。请看:“李执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和宝玉,一共十三人。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好运两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时分而已。连他们自已也不能细细分辩,不过是‘弟’‘兄’‘姊’‘妹’四个字随便乱叫。”(5)只有这样鼎盛的人气,才会有芦雪庵争联,暖香坞制谜 这样的诗坛盛会开展。第六十二回的“情解石榴裙”时,正值宝玉生日,为了庆祝宝玉的生日,众人悄悄摆下酒席,热闹一番。在寿怡红盛宴上,香菱也得以占一花名,不巧,占的花名正是日间的并蒂花,此为隐笔,暗指与宝玉之情。寿宴上各占的花名其实寓示了各自以后的结局。至八十回时,再一次浓笔铺写香菱,屈受贪夫棒,此时的大观园大大生事,人事凋零,已成败象,暗示大观园众女儿的悲剧走向。最后,香菱由其父言脱,历返幻境,全书终结。甄土隐的大彻大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相同的幻境,孽海情天,需历劫归返的。因此可以说,香菱的每一次重要出场都串联起这些重大之事,从而体现了她的线索性价值。
  (三)“有命无运”,为众人画像
  香菱的命运,几度坎坷,正所谓“平生遭际实堪伤”,自小被拐子带走,受尽折磨,不期遇上冯渊公子,原想从此生活有所转机,“谁料天下竟有这等不如意事”,偏又遇上薛大呆,断送了冯公子一条命,自己也因此再次改变命运。到了薛家,虽说衣食无忧,然薛蟠是个弄性尚气之人,四处招花惹草,香菱的精神生活可想而知。再到后来,薛蟠娶了位夫人,把家里闹得天翻地覆,永无宁日。并且刚来不久,便设计陷害香菱,意欲把香菱至死。香菱的命好苦呀!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几天安心舒服的日子过,实在是“薄命司”中第一薄命之人,真正体现了“有命无运”这四个字的内涵。“有命无运”虽是作者为香菱的命这作的评判,其实也是书中众女儿的悲剧命运写照,比起她们,香菱的命运更具代表性,起总领从芳魂之意。因此“有命无运”贯穿着众女儿悲剧命运的一生,画出了佳人们的悲剧人生像。
  
  二
  
  香菱的存在价值,不仅体现在小说情节发展,故事结构的布局安排上,还体现在与书中重要人物的联系上。香菱,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线索人物,她是连接宝、黛、钗、湘的纽带。在她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寻觅到她们的影子,香菱与宝、黛、钗、湘等人互为映衬、互为补充。在香菱的身上折射出她们的光彩,共同支撑着人物的性格发展。香菱与宝、黛、钗、湘等人的联系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凡身世,为黛玉等作影子
  香菱,原名甄英莲,出身不凡,乃姑苏人氏。其父甄土隐,其母封氏,“情性贤淑,深明大义”,甲戌本评“八字正写日后之香菱,见根基不凡”,可见香菱日后的品性不减钗、黛之流。“因这甄土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本评“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6)甄土隐,真事隐,这是作者极力隐去隐去的真事,英莲者,实有其人,“以英莲引起十二金钗”(7)。同是姑苏女子,还有黛玉、妙玉、芳官等人。黛、妙二人为十二正钗,黛、妙二人的幼年同英莲相似,都有病根(“情根”也)。
  英莲三岁时,“来了一僧一道”,指出这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父母之物”,(8)意欲点化出家,了却尘级,但父母舍不得,以至“佳节元宵后”,被拐子拐走,贩卖,沦落为婢妾,牵引出与薛蟠的一段孽缘,由此带出宝钗。黛玉三岁时,也有癞头和尚,欲要点化出家,低平也舍不得,脂评指出,癞头和尚是来“点明迷情幼海的”(9),可黛玉并不听从劝告,眼泪没有少,而且还见到了让她泪尽而逝,牵挂一世的宝玉。这又是一段孽缘。妙玉“本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10)由此可见,三人的幼年是多么相似。妙玉的身世为何只是从林之孝家的口中带出?实因为有了香菱与黛玉二人身世的详细介绍,无需再多用笔墨去陈述类似情况。妙玉自行遁入空门,以后的境况自与香菱、黛玉不同。香菱、黛玉二人身世如此相似,都是父母年老无子,膝下一女,疼如珍宝,舍不得出家。甄、贾二玉,有人说,是作者用了“分身法”,乃指同一人,而作为正钗之首的黛玉与副钗之首的香菱,身世、命运如此相似,实乃同一人也。英莲者,“应林”也,应指林黛玉也,即在香菱的身上有前瞻黛玉的影子。为此,书中在介绍甄英莲之后,借土隐一梦介绍了黛玉前世,乃“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也,后英莲走失,甄家衰败,笔锋一转,写向林家,乃隐去真事,隐起英莲,假以黛玉,由甄(真)入贾(假),铺陈故事,以更多笔交代林黛玉的事情,通过黛玉的眼睛,逐个认识书中主要人物,简单勾勒众人的画像,让他们与读者见面。
  (二)相貌到感想,联系钗、黛、可
  书中对香菱的相貌无具体描写,只是从周瑞家的话里提到:“有些像咱们府里蓉在奶奶的品格儿”(11)。东府蓉大奶奶,秦氏可卿。可卿的美,兼有宝钗的鲜艳妩媚,黛玉的风流袅娜。说可卿的美,兼有二人的特点,也就是说香菱的美,也有着二人的特征,同时也说明香菱的美,不在二人之下。可卿,乃警幻仙子梦中为宝玉所配之妻,而宝钗乃实娶妻子,黛玉乃宝玉心中至死不渝的爱情同盟者,由此,香菱与钗、黛、可都联系在一起。可卿的早逝,她的位置,从宝玉听完黛玉的《葬花辞》后,所产生的感想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宝玉在听完黛玉的《葬花辞》后,触景生情,独自悲伤,想到黛玉的花颜月貌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他人,马上想到宝钗、香菱、袭人等。看这三,宝钗乃是宝玉的不经意中的意中人,袭人是自己未来之妾,她二人想想无可厚非。试想香菱乃表兄薛蟠之妾,与你宝玉何干?独不想珍哥儿之妾,佩凤、偕鸳,琏哥儿妾平儿等,何为?答案不言而喻,香菱非寻常人,她与钗、黛、湘等人一样,在宝玉心中是同等重要之人,香菱就是自己梦中配妻的再世为人。
  (三)苦志学诗,代作者言
  既然香菱与安度、黛、湘等人有着这么重要的关系,那么这样重要的女儿入大观园,且不得作者的一大失误。香菱要进大观园,入诗社,领一席这地,然命运坎坷,“虽曾读书,不能与湘、林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12)于是便有了向湘、林辈学诗之举。
  香菱学诗,完全可以从宝钗学起,然宝钗讥笑为“得陇望蜀”,没有爽快答应,无奈,只好求教于黛玉。黛玉一口答应,且要正式拜师,专心致志教香菱诗之法,正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创作。香菱作诗好辛苦,本来就有点呆头呆脑,现在也了“诗呆子”,与“诗疯子”湘云遥相对应。其实香菱作诗,乃是作者自言作诗之苦,香菱所作《月》诗三首及黛玉教法,都是作者在教人作诗法则。(13)香菱的第三首《月》诗,写得“新巧有意趣”,请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14)
  诗句不但写到香菱自己,也暗指黛玉、湘云、宝钗等人的日后之情景。香菱学诗,先黛云,后湘云,湘云与黛玉一样,倾囊相授,使得香菱诗艺突飞猛进,在芦雪庵联句也一展身手,在大观园里独领一段风骚。作者通过宽香菱学诗之事,详写苦志学诗的艰辛,其实也是补叙正钗们学习作诗的情形,借香菱而反映出钗、黛、湘等人诗艺纵横背后的学习之苦。另外,香菱学诗,也是她得以走近大观园,直接对面地与众女儿们发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无学诗,则根本无法入园居住,更谈不上其它。
  (四)性格的“呆”、“傻”
  香菱的性格,作者评定为“呆”、“傻”,其实为“痴”、“憨”。她的“痴”,近似宝玉的“痴”,她的“憨”,近似于湘云的“憨”,如香菱,作者称为“呆香菱”,宝玉,作者借黛玉之口,称为“呆雁”。香菱的“呆”、“痴”,在专注学诗一段,得到了更好的注释,学诗尚如此,何况他乎?香菱学诗,用心之深,苦读诗集,竟连湘云都不知的,“宝玉”,“宝钗”二人的名字出都晓得,可见其之“痴”,用功之深。香菱的“憨”在情解石榴裙一回中,与湘云之“憨”,相互陪衬,相互辉映,湘云醉眠对香菱解裙。同时,情解石榴裙,也把香菱与宝玉之核心人物直面交锋,碰撞出感情的火花,从中可见香菱与宝玉非比寻常的关系。香菱闲来无事,与小螺、芳官等几人斗草善顽,观音柳、罗汗汁、君子竹、美人蕉、牡丹花、枇杷果、姐妹花引出夫妻蕙,最后又由夫妻引出宝玉的并蒂菱。香菱因为争辩夫妻蕙弄湿裙子,宝玉见了,提议换上袭人的裙子,关切之情,跃然纸上,香菱当着宝二爷的面(只是叫宝玉背过脸去),换了裙子,宝玉将夫妻蕙与并蒂菱合葬一起,可见宝玉与香菱情深意厚,关系非比寻常,两“呆子”相遇,那种若隐若现的情意,便 显露无迹,最后,香菱叫住宝玉,红着脸说道,叫宝玉不要把裙子的事告诉薛蟠。当薜蟠要娶“桂花夏家”小姐时,香菱甚是高兴,“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了一个作诗的人”,而宝玉却为香菱“耽必虑后”。种种情谊,不言而明。
  香菱与湘云,从藕香榭上的一副对联可见二人之关系,“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把香菱与湘云的影子都隐含其中。(15)二人都有点“憨”,“呆”。二人性格爽朗,为一类人,书中写道,“可喜尤氏又带了佩凤、偕鸳二妾过来游玩,这二妾亦是表年较憨女子,不常过来,今既入了这园,再遇见湘云、香菱、芳官一干女子,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飞’二语不错。”(16)香菱说知,总是笑嘻嘻地说,从不见有忧愁,湘云也是,走到哪儿,便 把欢声笑语带到哪儿。由此可见,在性格方面,二人是多么相似,这又照应了前文的“湘林”之意,香菱的身上不仅有黛玉的影子,同样也有着湘云的影子。
  作者努力尊重“事体情理”,“按迹循踪”,写出这部人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虽表明将“真事隐去”,“假雨村言”而来,其实作者并未隐去真事,而蕴涵其中。甄英莲,香菱者,乃是作者隐而未隐的女子。香菱的存在,如一条若隐若现的暗流,如糖葫芦中的竹签子,串起了金陵十二钗,连接着全书的情节发展与结构安排,她是书中重要人物发生相互关系的纽带。诚如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所写,香菱是其中的根茎,通过这根茎连着上面的众朵荷花,共同根植于这片红楼活土,成为大观园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香菱的存在,是以钗、黛、湘等人的存在为存在的,或者说钗、黛、湘等人是以香菱的存在而存在的。她们共为合力,推动着宝玉的生命成长,直立着“人”走向“情情”。
其他文献
数学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的过程。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十分重要,笔者就自己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建立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良好的数学环境是数学交流的保证
期刊
摘 要: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倡导 自主 感悟 思想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思想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然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高中物理课中,把原来验证性的实验多数改为探究性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变为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三者关系,由原来的验证动量守恒,变为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等等。  这些都明确提示,要加强
期刊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全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知、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掘教材美的因素,教材应作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的依据,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
期刊
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它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而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如幻灯、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它是其它媒体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如果我们能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打造出充满科技气息的物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而作文评估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小学生从不会写到写的较好,从缺乏感知到自信创作,要求老师在评估方式上要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有针对性地积极使用激励式评估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和更浓的写作兴趣。    一、激励式评估具有应用针对性和引导性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
期刊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树立形象的基本条件。塑灵魂还需灵魂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师德建设作为普通中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国普通中学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中学师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期刊
新课程下的课堂资源将不再由一本教材、一位老师垄断,课改几年来,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因为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课堂上一句无心的闲话、一道错题、一个突发的念头都可能成为崭新的课堂资源。叶澜教授充满诗情画意地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期刊
摘 要 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牢固掌握新知识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弄懂在老师讲解之前所要了解的知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转变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更学会创造。  关键词 预习 语文教学 主动学习 创新能力培养    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牢固掌握新知识的前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