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写作,老师们总是费尽心机,苦口婆心,但是学生们总是感觉无话可说,言之无物。如何才能打破这种“老师愁,学生苦”的尴尬局面,营造“易教乐学”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是真正改变学生作文畏难情绪的根本方法。而创造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从生活中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灵感。
一、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角度新体现在行文中也就是立意新、观点新、构思新。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许多学生受沉重的学业所累,生活两点一线,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都十分简单。这就导致学生笔下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不充实,笔下的材料颠来倒去的出现,毫无新意。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而言十分重要,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获得。同时,要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才会有大量鲜活的事例,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才会走出以往事例老化的圈子,在内容选择和材料的使用上都抢先一步,令写作如虎添翼。
三、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创造源于生活,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创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写作文主要是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或想法表达出来。近年来,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学校教育受功利主义和能力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生活和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一种彼此分离的现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深刻体验生活活动的机会,被异化成超负荷学习、被动学习的机器,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力量已经被削弱,甚至有全面丧失的可能。
所以,现在学生往往在写作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最终在老师的压力下,胡拼乱凑。文学来源于生活,写作是生活的反应,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一再强调: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外面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历,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草色遥看近却无”,人人都知道春草初出的模样,而诗人却说那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读了让人迷惑,学生更是不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最终学生能从内心体会到作者韩愈体察入微、高人一筹的观察能力,从而对此句诗的欣赏有了质的飞跃。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入手
如果说故事情节是作文的骨骼,那么细节描写则是作文的血肉。要让作文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一定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入手。例如:有一位新同学转入我班,我组织学生观察他的言行,去推测这个学生的性格、修养,甚至家庭背景。结果同学们热情很高。有的同学从这位新同学入座“快猛”得出这个新同学性格外向的结论,有的同学观察到这位新同学穿的是名牌衣服,举止大大咧咧而得出这位新同学是富家子弟的结论。结果通过调查,同学们从细微入手得出的观察结论基本正确。
五、引导学生了解时下的流行语言
巧用当今流行语言,不但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而且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例如谈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无奈,可用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谈人们对金钱的态度时可用上“有钱就是男子汉,无钱汉子也作难”。时下流行的“神马”、“浮云”、“给力”等网络热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来。
六、结语
总之,作文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是思想创造力的发散。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灌输知识,灌输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还会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独创的个性化语言写作,少写和不写套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学生融入生活,学生的作文就能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上,长出茁壮的叶,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
一、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角度新体现在行文中也就是立意新、观点新、构思新。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许多学生受沉重的学业所累,生活两点一线,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都十分简单。这就导致学生笔下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不充实,笔下的材料颠来倒去的出现,毫无新意。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而言十分重要,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获得。同时,要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才会有大量鲜活的事例,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才会走出以往事例老化的圈子,在内容选择和材料的使用上都抢先一步,令写作如虎添翼。
三、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创造源于生活,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创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写作文主要是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或想法表达出来。近年来,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学校教育受功利主义和能力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生活和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一种彼此分离的现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深刻体验生活活动的机会,被异化成超负荷学习、被动学习的机器,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力量已经被削弱,甚至有全面丧失的可能。
所以,现在学生往往在写作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最终在老师的压力下,胡拼乱凑。文学来源于生活,写作是生活的反应,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一再强调: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外面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历,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草色遥看近却无”,人人都知道春草初出的模样,而诗人却说那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读了让人迷惑,学生更是不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最终学生能从内心体会到作者韩愈体察入微、高人一筹的观察能力,从而对此句诗的欣赏有了质的飞跃。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入手
如果说故事情节是作文的骨骼,那么细节描写则是作文的血肉。要让作文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一定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入手。例如:有一位新同学转入我班,我组织学生观察他的言行,去推测这个学生的性格、修养,甚至家庭背景。结果同学们热情很高。有的同学从这位新同学入座“快猛”得出这个新同学性格外向的结论,有的同学观察到这位新同学穿的是名牌衣服,举止大大咧咧而得出这位新同学是富家子弟的结论。结果通过调查,同学们从细微入手得出的观察结论基本正确。
五、引导学生了解时下的流行语言
巧用当今流行语言,不但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而且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例如谈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无奈,可用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谈人们对金钱的态度时可用上“有钱就是男子汉,无钱汉子也作难”。时下流行的“神马”、“浮云”、“给力”等网络热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可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来。
六、结语
总之,作文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是思想创造力的发散。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灌输知识,灌输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还会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独创的个性化语言写作,少写和不写套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学生融入生活,学生的作文就能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上,长出茁壮的叶,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