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倡导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诉求。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以更好的推动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字】:群众路线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党树立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意识。而我们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动地诠释着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使群众路线观获得了更加丰富而又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内容,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与时俱进的群众路线观。因此,当下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特性,赋予其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内容,并且必须深刻把握二者的关系。
(一)、具有共同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但任何生產方式的产生都是由人在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形成的。因此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力量。而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路线以及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首先,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而这一思想的基点就在于对农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正确估计。其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观点同我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而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味的以经济效益为主,追求金钱的满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回归人的发展。
(二)具有一脉相承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充分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他丰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切了解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提出了我们党的全面完整的群众路线。他指出,其一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其二,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相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方针,在实践中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人为本发展观与党的群众路线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持并发展了“人民群众观”,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三)赋予了其新的理论内涵
胡锦涛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一方面继承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其新的内容。首先,突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发展观。其次,突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才能凝聚起发展的巨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大限度的促进就业,千方百计的提高人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创新社会管理。尤其是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
(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坚持群众路线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始终同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本。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下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发展成果的享用主体, 衡量发展成效必须由人民群众评判。同样,新时期下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时代赋予的新的内容,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更加注重从发展的角度来关注群众利益。在当前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民生为出发点,以公平正义为标准来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同时,在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大更好的汇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力量,一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以社会发展来促进个人发展,注重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使經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从利益转向人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群众路线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二者及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不愁。因此,在当前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好的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更好的融入群众路线的内容中,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同样,在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共识的情况下,贯彻群众路线也具有及其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2]胡锦涛.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作者简介:彭青,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字】:群众路线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党树立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意识。而我们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动地诠释着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使群众路线观获得了更加丰富而又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内容,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与时俱进的群众路线观。因此,当下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特性,赋予其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内容,并且必须深刻把握二者的关系。
(一)、具有共同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但任何生產方式的产生都是由人在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形成的。因此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力量。而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路线以及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首先,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而这一思想的基点就在于对农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正确估计。其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观点同我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而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味的以经济效益为主,追求金钱的满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回归人的发展。
(二)具有一脉相承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充分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他丰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切了解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提出了我们党的全面完整的群众路线。他指出,其一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其二,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相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方针,在实践中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人为本发展观与党的群众路线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持并发展了“人民群众观”,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三)赋予了其新的理论内涵
胡锦涛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一方面继承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其新的内容。首先,突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发展观。其次,突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才能凝聚起发展的巨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大限度的促进就业,千方百计的提高人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创新社会管理。尤其是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
(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坚持群众路线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始终同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本。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下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发展成果的享用主体, 衡量发展成效必须由人民群众评判。同样,新时期下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时代赋予的新的内容,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更加注重从发展的角度来关注群众利益。在当前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民生为出发点,以公平正义为标准来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同时,在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大更好的汇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力量,一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以社会发展来促进个人发展,注重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使經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从利益转向人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群众路线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二者及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不愁。因此,在当前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好的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更好的融入群众路线的内容中,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同样,在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共识的情况下,贯彻群众路线也具有及其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2]胡锦涛.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作者简介:彭青,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