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中美教育论战

来源 :英语学习·阳光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中西方在教育后代的观念和方式上就存在着天渊之别。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更是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论战。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如何秉承“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索菲娅(中文名:蔡思慧)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中文名:蔡思珊)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严格的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那么,究竟该让“棍棒底下出人才”,还是应当因地制宜地培养孩子,蔡美儿的这一曲战歌究竟是成是败,来看看媒体和她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最近,华裔作家蔡美儿写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讲述自己培养子女的超严格作派,在美国引发了媒体风暴和一场场激烈的论战。
  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也是两个十几岁女孩的母亲。她的父母是华裔菲律宾移民。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的文章。这篇文章节选了《虎妈战歌》中的一些章节,蔡美儿在其中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用所谓更传统、严厉的“中式”教育法来培养孩子的。
  
  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节选)
  作者:蔡美儿
  
  有很多人都很想知道,中国的父母如何能培养出那种典型的好孩子,也想知道这些父母是如何培养出那么多数学尖子和音乐天才的,他们还想知道这样的家庭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自己是否也能效仿。嗯,这些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母亲。我从来不允许我的两个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一做以下这些事情:
  ·在外面过夜
  ·参加聚会
  ·在学校里演奏(卖弄琴艺)
  ·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自己选择课外活动
  ·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A
  ·在除了体育和戏剧以外的其他科目中没得第一名
  ·演奏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不演奏钢琴或小提琴
  我所谓的“中国妈妈”这个概念没那么严格。我认识的一些韩国、印度、牙买加、爱尔兰和加纳的父母也都称得上是“中国妈妈”。相反,我认识的一些华裔妈妈虽然几乎都出生在西方,却都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这一概念。我所谓的“西方父母”的概念也没那么严格,西方的父母也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
  有时候西方的父母会认为自己管教得太过严格,可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还是跟华裔妈妈差一大截。比如说,我的一些自认为很严格的西方朋友会让自己的孩子每天练习三十分钟乐器,最多一个钟头。而对于一个华裔妈妈而言,练一个钟头简直是小菜一碟,要练上两三个钟头才算得上严格。
  尽管我们已经烦透了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陈词滥调,但在教育子女方面,还是有车载斗量的研究显示,在中西方人之间存在着数据可以证明的明显差异。在对50名西方裔美国母亲和48名华裔移民母亲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有70%的西方母亲要么认为“逼着孩子学业有所成对他们不好”,要么就认为“父母有必要让孩子觉得学习很有意思”。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的华裔母亲都不这么认为。相反,绝大多数华裔母亲都说她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而“学有所成则是父母教育方法成功的表现”;如果孩子的成绩在学校不算拔尖,那就“有问题”,父母就“没有尽到义务”。其他一些研究表明,华裔父母每天跟孩子一起做课业练习的时间大约是西方父母的十倍。相比之下,西方的孩子们参与团队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更大。
  华裔父母们认为,任何事只有“精于此道”才能“乐于此道”。而要想技艺精湛就必须努力,而孩子是不会自觉自愿地努力的,因此家长就有必要凌驾于他们的喜好之上。通常情况下,这就要求家长表现出坚决的态度,因为孩子会对此进行抵制;采取这种方式一开始总是会很难,而西方的家长往往会在这时候就考虑放弃。但只要方法得当,中式策略就会促成一个良性循环。反反复复的练习、练习、再练习是拔尖的关键所在,而死记硬背在美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旦开始在某个科目上表现出色一无论是数学、钢琴、投球还是芭蕾一孩子就会受到表扬和羡慕,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有助于建立信心,让曾经毫无乐趣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但这样一来,父母想让孩子再努力些就更容易了……
  华裔父母是如何靠他们的做法来侥幸取得成功的,这个问题我努力地思考了很久。在我看来,华裔和西方父母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三个不同之处。
  首先,我注意到西方父母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很担心孩子们在面对失败时的感受,也往往会努力让孩子们相信一次测试没考好或是背书没背好也没关系,他们仍然很优秀。换句话说,西方的父母更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华裔父母则并不这样,他们强调的是力量而不是软弱,因此他们也就表现得迥然不同……
  其次,华裔父母认为孩子欠自己的。这背后的原因不甚明了,很有可能是儒家孝道的影响,再加上父母又为孩子牺牲和贡献良多。(华裔母亲往往会亲自披挂上阵,花费大量时间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盘问和监视。)总而言之,这当中的观念就是华裔孩子必须终其一生顺从父母、为他们挣脸面,以此作为报答。
  相比之下,我觉得西方人就不觉得孩子永远欠父母的。事实上,我丈夫杰德的观点就与此恰恰相反。有一次,他对我说:“孩子们没有对父母进行选择,他们甚至连选择是否出生的权利都没有。是父母非要把孩子生下来,所以他们有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孩子们什么都不欠父母的,他们只对自己的孩子有责任。”……
  最后,华裔父母坚信自己知道对孩子最好的是什么,因此就完全不肯考虑孩子自身的意愿和选择。就因为这样,华裔女孩都不可以在中学谈恋爱,华裔孩子都不可以参加露营。也正因为如此,华裔孩子绝不会有胆量跟妈妈说:“学校的话剧选中我当演员了!我演村民甲。我每天放学后都得参加排练了,从三点排到七点,周末也得有人送我去。”要是有哪个华裔小孩这么干了,那就得求老天爷保佑了。
  千万别误会,我并不是说华裔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愿意为孩子放弃一切,只是教育方法完全不同罢了……
  《华尔街日报》上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当中毁誉参半。华盛顿火学巴索校区的市场营销学助教艾莉森·罗是在香港长大的,后来到了美国,在杜克大学研读博士学位。读过蔡美儿的这本书之后,罗就这场论战从正反两方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我并不认为美儿(作者蔡美儿)宣扬的是培养子女的最佳方法,也不认为成功和成就是评判美好人生的关键标准。可我也想得到,她两个女儿的大学申请书会有多强的说服力。许多家长的梦想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对他们来说,美儿不过是在跟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让读者们看到,只要家长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才能不仅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另一些人则留意到,《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只从该书的开篇部分进行了摘录,完全没有涉及后面的一些章节。而在后面的章节当中,蔡美儿讲述了她已经对自己所说的“中式”教育方式有所反思。《旧金山纪事报》的乔恩,卡罗尔认为《华尔街日报》刊载的节选不能反映该书的全部内容,并且表示,“节选是《华尔街只报》的编辑和该书的出版商挑选的结果,编辑们只想着哗众取宠,出版商的目的则是多卖书”,与此同时,“它并不能反映书的全貌”。
  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及参加图书签售活动的时候,蔡美儿翻5与批评的声音针锋相对。任《华尔街日报》刊载的一篇后续文章当中,蔡美儿解释说,“从本质上说,我的书并不是一本教人怎么做的指南,只是一份回忆录,讲的是我的家庭跨越两种文化的经历,以及我自己作为母亲的转变过程。书里的许多章节都在讲我放弃严厉‘中式’方法的决定,起因是我13岁的小女儿产生了叛逆情绪。”此外,在一次采访当中,蔡美儿还就自己的书为何能在家长当中引起巨大反响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包括我本人在内,都特别担心自己做得不对。你永远也没法知道结果,就是这种挥之不去的焦虑(让这本书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蔡美儿坚持认为,“大体说来,《华尔街日报》是把书里那些最具争议性的片段拢在了一起。而我也不知道,他们干吗要给文章取一个那样的标题。”
其他文献
Recently, “Twilight”1 star Robert Pattinson was named “2011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actor” by Glamour, the fashion magazine in Britain. He has won this prize for three years from 2009 to 2011.  Rober
期刊
weird这个单词在美国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后来到美国之后多次听周围人用到,渐渐地我也开始和美国人一样喜欢用weird这个单词了。weird其实就是很奇怪的意思。虽然strange跟weird都有“奇怪”的意思,但美国人很少用 strange,而偏爱weird这个词。weird与strange 虽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如果要想表示某人“很特别”,strange则是一个较为贴切的词语,因为weird有更
期刊
One of the toughest things for bands to adjust to is touring. Thetransient life。
期刊
Performing for the great Henri Vieuxtemps wasn’t bad enough, violinist Leopold Auer had to put up with one of the worst accompanists imaginable—the wife of Vieuxtemps.1  It happened about 1859, when A
期刊
A new building is currently pushing its way towards the sky in Belfast’s Titanic Quarter.  Drive over the Lagan Bridge or along the historic Queen’s Road in the heart of the former shipyard2 and you w
期刊
密封不透风的地铁车厢,挤成沙丁鱼一样的人群,偶尔传来的汗臭味。我们或多或少总有过类似的挤地铁的经验,但是这时你不应该对这些有体味的人流露出鄙夷之色,因为实际上体味人人都有。那么,这些令人不快的气味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其产生呢?  Raise your hand if you’ve ever been on a bus or in any other cramped1 quart
期刊
凯特·米德尔顿在2011年4月与威廉王子大婚之后,这位平民王妃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妻子,她站在威廉身后予以支持;作为王妃,她用迷人的微笑征服了世人;作为年轻人的时尚偶像,她引发了“凯特效应”。2012年,凯特步入而立之年,世界仿佛已经在她脚下……  Kate Middleton grew up in a small village in Bucklebury, around 45 mil
期刊
Even though shouts of “You’ve got B.O. (short for body odor) !” at a school playground might cause the scientifically minded to reply, “Of course, we all do!” The fact remains that when people talk ab
期刊
在贝尔法斯特市的泰坦尼克区,一座新建筑正拔地而起。  行驶在拉干桥上或者沿着历史悠久的位于前造船厂中心的皇后大道前行,你会看到一座雄伟的建筑正在建造中。这个新泰坦尼克旅游景点令当地旅游业和公众兴奋不已。  建造该纪念馆所需时间与建造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所耗费的时间长短一致绝非巧合,埃里克·库恩的超现代建筑的外形酷似四艘船的船体也并非偶然。该建筑和100年前贝尔法斯特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建造这艘著名轮
期刊
Once there were four children whose names werePeter,Susan,Edmund and Lucy。This story is aboutsomething that happened to them when they were sentaway from London during the war because of the air-raid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