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民本位论思想研究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坚持人民本位论,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本位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归结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本位论的信奉者、实践者。人民本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也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体现。
  一、人民本位论的内涵
  人民本位论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的源泉,是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绝对可靠的依靠力量的思想和理论。其核心的问题是对我们一切工作究竟以谁为本位的问题,答案就是人民。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以官为本位”,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利为本位”,那么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以人民为本位”。
  二、坚持人民本位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坚持人民本位论是一个老话题。能否真正坚持人民本位,对于执政成败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执政一般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特殊规律的结合上,深刻认识人民本位论对于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性。
  自有阶级对立以来,在人类社会的几千年文明史上,所有统治阶级无不幻想长久统治,并为了这个目标竭尽全力,但是迄今为止未见如愿以偿者。在总结朝代更替的规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乃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样的道理。人们以为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但是统治者还是难免失败的命运,政权更替的谜底并没有真正揭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所以,能否做到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为了人民是政权稳固与否的根本。也就是说,政权更替的谜底在“为谁执政”和“靠谁执政”问题上,即以谁为执政主体的问题。所谓执政主体即执掌政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主体。与执政主体相对应的是执政客体,即在执政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被管理的事或人。显然执政主体与执政客体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执政者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执政”作为执掌政权、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的活动,体现着执政者执政目的与执政手段的统一,体现着执政者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执政者的利益追求。除无产阶级政党之外,历史上所有的执政者,无一不把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及其政党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更是执政主体,而把人民群众作为客体——体现着价值客体、利益客体、权力客体等的执政客体。他们以巩固本阶级、本集团的统治、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为执政目的,把人民群众作为其统治的对象和实现其执政目的的手段、工具,目的与手段统一于巩固和维护本阶级及其政党对社会统治的需要,统一于实现和维护本阶级、集团利益的根本价值取向。这种对执政主体和执政客体的界定及执政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决定了其执政本质上就是为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而统治社会。这成为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建立之日起就确定了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纲领和目标,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实现其历史任务的工具。共产党的这种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他们始终坚持人民本体论,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把自己定位于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的政党。共产党执政是以人民为执政主体、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掌政权的本质,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去执掌政权。亦即利用政权的力量,代表和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维护和发展他们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是共产党人治国理政一切工作和奋斗的唯一目标。这就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其他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人把这样的本质区别,概括为自己的根本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特殊性,也是其本质要求。
  三、党的领导人的人民本位思想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锦涛总书记,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地位,心中始终想着人民,把人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本位。
  1.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思想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1>这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大作用的科学论断。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首先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其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2>。一方面,共产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3>“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来讲,只是一个加工厂。”<4>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实践也是党实现其正确主张的唯一途径和最广泛的力量。毛泽东认为这个真理普遍适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5>毛泽东在这里所指的积极因素就是指中国人民。
  2.邓小平的人民本位思想
  邓小平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邓小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他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风险”,关键的一条“就是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6>。要使我们的改革达到目的,就“要调动人民和各行各业基层的积极性”<7>。不仅改革和建设需要依靠人民,其它工作也要依靠人民。邓小平明确指出:“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8>“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人民是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9>   邓小平的人民本位思想又一重要内容就是一切依靠人民。这是因为,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的人民本位论完全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在这里,人民观和实践观获得了高度统一。依靠人民的问题,实质上就是集中人民的智慧,组织人民,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的问题。在这方面,邓小平做出了两大发展,一是利益驱动。邓小平指出:“调动了基层积极性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10>但是,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方法多是靠理想信念、靠英雄事迹、靠劳动纪律和行政命令。时间长了,它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结果,生产力发展缓慢。邓小平同志在肯定这些方法的同时,他更加强调“调动人民积极性的中心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11>,把人民的积极性同人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人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眼睛是雪亮的。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不仅吃饱穿暖,而且有现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兴的。”<12>“农村经济一开放,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就起来了。”<13>结果,短短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14>实践证明,利益驱动比指令驱动等其他方法,其调动人民积极性的作用更大、更稳定、更久远。二是民主与科学。1986年9月,邓小平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时指出:“总的来讲就是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15>不久,他又说,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权力要下放”<16>。“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同时广泛调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1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是在承认并且鼓励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实行民主、放权,使人民能更直接地支配自己的利益,所以人民的积极性空前迸发。
  邓小平尤其强调人才对广大群众的激励和带动作用,把人才的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他倡导并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突出强调了高科技时代人类智力因素的开发对于人民群众主体性发挥的意义。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对于从更深的意义上调动群众积极性,把人民的热情和创造力引导到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和冲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把“一切依靠人民”落到实处。
  3.江泽民的人民本位思想
  江泽民同志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8>江泽民一再要求全党同志“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19>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恭恭敬敬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20>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21>同时,他认为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好办法“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22>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做好”。<23>
  江泽民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党必须摆正党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关系。江泽民多次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24>“谁深深扎根于人民,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25>因此,江泽民要求所有党员和干部都要正确认识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他指出:“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26>“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27>“任何党员干部,都不允许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28>
  江泽民还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源自于人民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也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这是人民本位论在这点上的新发展,完全肯定人民的首创精神。他认为:“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归根到底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改革开放的实践。”<29>“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是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30>“要与群众同甘共苦,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下去。”<31>总之,只要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依靠人民群众积累新经验,创造新事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汲取智慧和才干的最深厚源泉。
  江泽民还认为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和政权的历史命运。他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32>而要赢得民心,必须政风廉洁,这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3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因此,江泽民提出必须有效防止党发生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并将党风廉政建设提到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说:“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34>“如果以权谋私,势必丧失民心”,<35>而要赢得民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就会更加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能够日益巩固。”<36>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民心向背作为党和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因素进行考虑,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江泽民的人民本位思想。
  4.胡锦涛的人民本位思想
  胡锦涛坚持和发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他说:“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因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的各项事业必须“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7>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需要大批优秀领军人才。胡锦涛要求,要关心领军科技人才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因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38>   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的人民本位思想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人民本位论的信奉者和实践者。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注 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53.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19.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0-721.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8.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1.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
  <10>《邓小平理论专题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5.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1.
  <15><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7.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0.
  <1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52.
  <1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4.
  <20><2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6.
  <2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
  <22><2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81.
  <2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66.
  <2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81.
  <2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98.
  <2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42.
  <2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0-271.
  <30>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38.
  <3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32.
  <32><3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1.
  <3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0.
  <3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3.
  <3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8.
  <3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3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
其他文献
摘 要:保密工作作为军队建设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遇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这对于人员力量相对少、能力素质要求高的军队保密干部队伍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挑战和机遇,保密干部只有强化素质,使之与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提高能力,使之与日益繁重的保密工作任务相适应,才能不辱使命,经受住考验。  关键词:军队保密工作
期刊
摘 要: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与隐私权保护制度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以言论自由为目的,无论是个人信息的保护还是个人空间的禁止他人入侵都是为了保持个人的自由状态。“人肉搜索”现象存在相关权利的冲突,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  关键词:“人肉搜索”;权利冲突;规制  一、“人肉搜索”中的言论自由与权利冲突  (一)言论自由的概念及意义  权利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化演进必不可少的力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有经济的腾飞就有利益的崇拜,进而导致唯利益者的产生。从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再到三鹿结石奶粉,中国的奶粉市场遭遇了空前的卫生安全信任危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因“豆腐渣产品”而致人损害的例子很多,由此产生的诉讼案件也特别的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和人们的意识;对策  (一)当前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  从近几年打假工作的情况看
期刊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指出:“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大特色”论断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文就“四大特色”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便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特性。  关键词: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胡锦涛总书记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期刊
第一,相关背景知识  利比亚,北非国家。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  本次动乱原因: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利比亚骚乱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的了解,结合“人为因素”在飞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几点建议,为飞行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保障。  关键词:海因里希;人为因素;气象保障  1.海因里希法则概述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海因里希法则也称“1:29:300法则”,或“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收费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收费工作具有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关注度高、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并且准确性高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收费效率有必要对现行的收费法方法进行探讨,找出适合各类学生缴费收费方法。  关键词:收费方式;网上缴费;柜面缴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从新生儿到超级明星,微博几年就做到了,一夜之间,“微博控”满地。而今,微博更是成为各大企业品牌传播的热土。在相对传统的汽车行业,微博也从去年开始渐渐火热,大量车企扑进微博,并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微博对消费者进行新一轮的参与式传播。而如何更好的运用微博进行有效传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成了车企的新挑战。  关键词: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微博;参与式传播  一、基本概念简述  “品牌传播(Brand
期刊
摘 要:感恩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的助长剂。学会懂得感恩能化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友谊,情感也在感恩中得到升华。青少年更应懂得“知恩图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自己曾受到的恩惠。班主任更应以此为契机教育青少年“知感恩图回报”。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感恩教育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
期刊
摘 要:本文对腐败概念、构成条件和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并对及其法律控制手段进行了研究。认为权力是腐败发生的根本性基础,法制或体制的缺陷是腐败发生的客观条件,腐败动机和成本分析是腐败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提出必须通过法律控制,加强科学立法、规范权力运行,加大执法力度,才能收到应有的反腐效果。  关键词:腐败;机制;法律控制  反腐败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