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只有艺术才会跟时间叫板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有情感的,有永恒价值的,只有艺术才会这样跟时间叫板。我做艺术馆可以与艺术有深入的交流,对于艺术和艺术家都是这样。你既可以通过艺术去了解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艺术家去了解他的作品。”
  2009年在长沙月湖畔悄然出现了一座艺术中心——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一晃四年过去,它仍然安静地呆在湖边,仿佛时间与它无关。这座艺术馆的老板是何鹏。
  这里对于何鹏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因为这一笔投资是真正投给自己的。
  第一次看到何鹏是在2011年的抽象艺术展上,烈日下,他穿着T恤,背着个大书包,扛着照相机,四处拍照,汗流浃背。这四年里,他几乎都是站在这个位置,为自己艺术馆做事。这正如他多年的好友杨蔚然所说,“他的艺术态度是执着的,他必然要为他的执着付出相应的代价。艺术对于何鹏是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他在过程中能够收获怎样的满足感,看到这些,我们就能理解他了。”
  安静地生长
  “说到艺术,我认为是一种缘分,就像找爱人一样,也许在找到爱人之前,每个人都对爱人有过种种的设想与描述,但缘分来了的时候,那些设想与描述都没有关系了。我从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艺术没有一丁点关系,而且在接触艺术之前,甚至没有想像过将来与艺术有什么关系。该发生的自然就会来了,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喜欢上艺术,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从2004年开始进接触,就一直喜欢到现在,这个兴趣也没有一点点要走的意思。”
  学金融与工商管理的何鹏,在银行工作14年,也曾做到高级管理层,又在一家大型投资担保公司任高管。这些足以让大部分人得瑟大半辈子的金饭碗,却似乎完全不被他放在眼里,说离开就离开,竟跑到月湖公园,开设了湖南第一家当代艺术机构——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相信当年很多人边在心中默念“拌哒脑壳”,边坐等看他投资失败、机构倒闭的笑话。不曾想,等了四年,等来的却是摩恩咖啡月湖店、摩恩咖啡常德店,以及联·艺术空间的相继成立。
  从2004年起,接触到艺术的何鹏就开始着迷,一有时间就跑到北京、上海去看各种展览,逛各个艺术区,越陷越深,最后没有把持住,在长沙干脆投资了一家艺术中心。
  也正是因为喜爱,何鹏甘于在“湖南千年时间”后面做一个安静的投资者。每当被问到艺术中心的营利模式时,作为投资人,何鹏说只有生存模式,他希望“湖南千年时间”按照他喜爱的那样,安静地生长。艺术中心也才会远离闹市,静静地守着一片湖。四年下来,40多场艺术展览;2012年开始的“微展览”,一年共13场,目光投向青年艺术人,支持他们用艺术发声;6场“非现场”活动,让前沿的当代艺术思维自由碰撞与表达。这是何鹏所做的,他的朋友杨蔚然说,“何鹏做的事情是让做艺术的人充满希望,艺术在这种资本的注入之下可以产生效益,艺术家可以在他经营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断地壮大,找到归属感。”
  面对这些荣耀,何鹏笑笑,淡然地说,“湖南千年时间与我的女儿一起出生,有一家艺术馆与女儿一起长大,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
  更多人来议论艺术
  “喜爱是最大的动力,它促使自己去学习做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事情。慢慢地,对艺术有了自己的选择喜好,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也尝试就选择和评价一些艺术,但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我不能称自己为艺术评论人。
  我是艺术议论人,议论不是从学术出发,也不是归向学术,是从喜好出发,归向喜好。议论也是一件好事,表现出是的一种关注、关心的态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议论艺术,是非常有意思的,没有学术顾忌,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兴趣,兴趣相投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2012年初,何鹏在网上看到徐国峰、康恺夫妇的观念摄影作品,他们将舞台戏剧与社会观念结合的作品非常有视觉冲击力,这是他在长沙没有见过的,他感到非常新奇,就在网上发出邀请,大家一拍即合,便有了由何鹏首次策展的“无场次内心戏”摄影展,他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放入到展览中,从展览策划到布置,做得像何鹏心目中的戏剧场景,他希望,观众在观赏时,与他一样,可以置身其中,有如变换着场景的戏剧主角。让何鹏高兴的是,作者和观众都接受了他的展览策划,效果也非常好。艺术馆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梦想实现的地方,想到了就可以去做。
  因为有梦想,所以何鹏对待每一次展览都有自己的要求,他的合作伙伴陈辉曾经同他一起参与过一次前期布展,看着他调配光线,“何鹏对于光线的理解和需求偏激于执著。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出来很多明暗不同的感觉,注目凝视中,有更多的莫名感染和喜悦冲动。”
  我们收藏的是美好
  “艺术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有情感的,有永恒价值的,只有艺术才会这样跟时间叫板。我做艺术馆可以与艺术有深入的交流,对于艺术和艺术家都是这样。你既可以通过艺术去了解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艺术家去了解他的作品。”
  何鹏与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谢丽芳聊起她的“荒原行”系列作品,这个系列的作品粗犷而晦涩,要从学术角度去解读,得把弗洛伊德的理论请出来,何鹏觉得这是一件复杂的事。但是,那天谢丽芳自顾自地述说,仿佛又回到了创作的无意识状态,让何鹏完全理解了作品,并不自觉地也陷入到情境中。
  他经常跟人讲一个故事:“一群中国人去法国旅行,他们来到一个小镇。这是一个以教堂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小镇。小镇的教堂历史长于当地的政府。大家在教堂参观,发现教堂有大量的户籍资料,纪录了当地居民的生老病死。翻看时,看到一个修鞋匠的资料,非常简单。这个修鞋匠孤独终老,没有结婚,没有后人,一贫如洗,没有重大事情发生,纪录很薄。其中夹有一张法院传票和判决书。他生前的些债务,死后对他的资产进行清理,并处置还债。没有房产,房子是租的,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修鞋工具箱。 但是,奇怪的是,资产有登记着:画,两张。这两张画被拍卖用以还债,当然价格不高。但毕竟是画,而不是印刷品。当时去的朋友们都沉默了。 我们与修鞋匠比,哪个富有,哪个贫穷?”
  “因为他心中有爱,你在没有饭吃的时候会买画吗?我们有钱也不买,因为不喜爱。不喜爱不是画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美好,不能感知美好。”
  何鹏对艺术品固然有爱,所以2013年初,联·艺术空间应运而生。作为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提供给艺术家自我展示的平台,引导大众欣赏艺术、尊重艺术。展览总监邓丽维对联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因为她觉得自己拥有一个好老板,热爱艺术,尊重艺术。“他让我觉得人应该要有理想、有追求,世界舞台那么大,不应该只局限于眼前。”
其他文献
去过巴黎的人,都会被城市街头的咖啡馆震撼。并不太宽阔的老街两旁,密密麻麻地摆着咖啡桌和小椅子,陌生人几乎是背靠着背坐在那里和朋友闲聊。这两年,随着星巴克大举进入长沙,长沙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咖啡氛围。现在的长沙有不少街头咖啡馆,它总有理由让你去店里的椅子上坐下。  很多独立咖啡馆店主全情投入,全心经营,这个店和客人有着情感上的依赖,除了金钱交易以外,还传递着一家店,一个老板的情绪,爱好和品位。喝什么不
期刊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不朽的纪念。女主角郑微站在舞台上高歌《鸿雁》,台下的学生们扭动着身躯,挥舞着臂膀,庆祝的彩带飘满整个会场,让我们明白有些青春是挥之不去的,它从未走远。  青春是《中国合伙人》里昂贵的梦。三个年轻人揣怀着青春的梦想在现实道路上走得坎坷和艰难,站在美国街头,看着自己的公司在美国上市,他们微笑着,这个梦他们实现了。  青春是《小时代》里善意的圈套。在这个不
期刊
作家史铁生,大半生与苦难相伴,直面生死,但他却把病痛视作别开生面的游历,与死神称兄道弟,追逐信仰,热烈地恋爱,以写作思考生命的价值。也因为这一切,他感激生命,宽待境遇,感到幸运和满足。“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史铁生说。  似乎21岁史铁生双腿瘫痪那年,命运就把“天地不仁”的命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令他比任何人都要勤勉地去探寻生命的奥义,并以
期刊
1897年夏秋之际,湖南人谭嗣同以候补知府的身份寓居南京,并且时常往来上海与南京之间,和众多维新人士相互砥砺,寻求维新变法之途。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求学生涯之后,他的思想已经渐渐趋于成熟,《仁学》一书,由是瓜熟蒂落,这部五万余字的奇书,内容庞杂多端,汪洋恣肆,成为了晚清维新之际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之一。谭嗣同为何要撰写这样一部以“仁”为主题的著作,“仁学”发展到近代,又有着怎样特别的内涵呢?记者先后求
期刊
“社会给了我名和利,我也必须对它有担当。我要用媒体人这个特殊的职业,用我所拥有的全部正能量,摸着良心,给这个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和平衡。”  “在一个怀疑无处不在的社会里,只有坚守内心留存的那份信仰和仁慈,才能让你不畏艰辛继续前行。”  很多人关注邱启明,是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开始。那个喜欢穿西装衬衫,不打领带,帅气稳重的男人“启明欧巴”,以特有的包容和尊重在观众中很快树起了一个仁厚大哥的形象。 
期刊
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们追随城市历史的脉络,注意倾听城市发展的声音,城市综合体犹如这发展浪潮中最为澎湃和丰富的一部交响乐曲。在这篇宏伟的乐章中,我们听得到最强有力的城市脉搏与最乐感动听的生活音符。现代城市地产已步入综合体时代,这部将生活元素重新组合的作品,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是一站式生活的梦想,当现代都会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城市交通的轨迹跟不上快节奏的步伐,它
期刊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念,这其中,“仁”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的理念得以树立并流传两千多年之久,最终成为人所共知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离不开孔子,在总字数不过11000余字的《论语》当中,提及“仁”的,就有109处之多,“仁”是如何成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仁”、践行“仁”呢?《芒果画报》记者专访了著名
期刊
我们很多时候在观念上、心态上的羁绊让正能量无法呈现,太多人卡在负能量里,可能有一种迷失的感觉。而善,是一切正能量的根源和基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存有向善和向上的心,人生会向更好的层次进步和拓展。  日行一善: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一言一行中将小善积累成大善。  正能量对我来说是修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高层面的能量其实无分正负,实为一体。就好比阴阳两极,达到一定境界后,合而为一。  
期刊
把一切东西都看做必然,不管是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修炼到一定程度,你也觉得能够接受它。好的东西会过去,坏的东西也会过去,一定要把握住现在,所以我的座右铭是:一切都会过去。  日行一善:时时为善,时时做的事情都是要对别人有帮助的。  一个人如果在最惨的情况当下都不觉得自己惨,那么你就能过去;如果你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惨了,有可能你当时就过不去。  那时候我毅然从国营企业辞职,是因为我同学帮我介绍了一份工
期刊
《芒果画报》:接触了这么多车,个人比较喜欢的类型是?  杨国林:我喜欢德系的车,比较严谨、安全而且精致。  《芒果画报》: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杨国林:我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难,因为自身强大了,一定能战胜困难。穷的时候都熬过来了,现在我们要更加谦卑。遇到任何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我6岁放牛,8岁上山砍柴,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害怕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