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2.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中均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比为24.14%、27.5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观察
呼吸衰竭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急诊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临床中主要应用机械通气(IPPV)疗法、无创正压通气(NPPN)两种疗法[2]。本文以我院5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机械通气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本文所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衰竭。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8.23±4.78)岁,疾病发病时间9min~23h,平均时间(5.24±3.19)h;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3±4.37)岁,发病时间7min~21h,平均(4.89±3.01)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传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清洗患者口鼻内的异物,抬高患者头部,保持呼吸道道的畅通,使患者处于半卧状态,正确于患者面部放置面罩和呼吸机,并用头带将其固定,注意头带的张力,并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轻重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直到适当水平。
1.2.2 观察组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采用通气气道时应用气管插管,其它具体操作步骤如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具体包括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肺炎、上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等)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来表示。具体标准为:显效:患者症状改善、肺部无杂音、恢复正常生活;有效: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如下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与对照组(72.41%)相比,明显较高,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如下表2,由表可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7.5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患者发生缺氧等症状,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呼吸衰竭较为常见,如各种呼吸道疾病等,急性呼吸衰竭则是有突发原因引起的换气功能或者呼气功能遭到严重损伤,如果不加以及时诊断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安全问题。临床中常采用机械通气疗法,一般包括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两种疗法在具体应用中各有优劣。
无创正压通气在应用中,其明显优势是无创性[3],不需要借助人工气道,因此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及器官组织的伤害,能降低术后患者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说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其缺点在应用中主要表现在:同期效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引流患者呼吸道中出现的痰液等;此外,在治疗中易出现因面罩密封性不好产生的漏气现象,并且受长期间治疗的影响,影响患者的面部皮肤组织正常的血液循环等,这些因素都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气管插管,需建立人工气道,在治疗中会对患者身体组织等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因此导致术后上呼吸道阻塞、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传统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相比,其疗效则更为显著,它可以对患者痰液进行及时引流,以免患者上呼吸道出现严重阻塞,也避免了患者因长时期戴用面罩造成的面部皮肤损伤和血流不畅,安全性较高。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7.5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要注意气管插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理流程,避免对患者气管黏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禁止出现梗阻、脱落等现象[4]。手术治疗后要做好系统的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体征变化的观察,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综上所述,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按照严谨的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浩.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2(03):18-19.
[2]倪凌.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1):73-74.
[3]马珍荣.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2):79-80.
[4]刘金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11(07):97-98.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观察
呼吸衰竭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急诊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临床中主要应用机械通气(IPPV)疗法、无创正压通气(NPPN)两种疗法[2]。本文以我院5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机械通气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本文所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衰竭。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8.23±4.78)岁,疾病发病时间9min~23h,平均时间(5.24±3.19)h;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3±4.37)岁,发病时间7min~21h,平均(4.89±3.01)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传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清洗患者口鼻内的异物,抬高患者头部,保持呼吸道道的畅通,使患者处于半卧状态,正确于患者面部放置面罩和呼吸机,并用头带将其固定,注意头带的张力,并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轻重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直到适当水平。
1.2.2 观察组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采用通气气道时应用气管插管,其它具体操作步骤如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具体包括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肺炎、上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等)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来表示。具体标准为:显效:患者症状改善、肺部无杂音、恢复正常生活;有效: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如下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与对照组(72.41%)相比,明显较高,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如下表2,由表可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7.5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患者发生缺氧等症状,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呼吸衰竭较为常见,如各种呼吸道疾病等,急性呼吸衰竭则是有突发原因引起的换气功能或者呼气功能遭到严重损伤,如果不加以及时诊断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安全问题。临床中常采用机械通气疗法,一般包括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两种疗法在具体应用中各有优劣。
无创正压通气在应用中,其明显优势是无创性[3],不需要借助人工气道,因此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及器官组织的伤害,能降低术后患者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说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其缺点在应用中主要表现在:同期效果稳定性差,无法及时引流患者呼吸道中出现的痰液等;此外,在治疗中易出现因面罩密封性不好产生的漏气现象,并且受长期间治疗的影响,影响患者的面部皮肤组织正常的血液循环等,这些因素都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气管插管,需建立人工气道,在治疗中会对患者身体组织等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因此导致术后上呼吸道阻塞、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与传统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相比,其疗效则更为显著,它可以对患者痰液进行及时引流,以免患者上呼吸道出现严重阻塞,也避免了患者因长时期戴用面罩造成的面部皮肤损伤和血流不畅,安全性较高。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7.5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要注意气管插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理流程,避免对患者气管黏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禁止出现梗阻、脱落等现象[4]。手术治疗后要做好系统的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体征变化的观察,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综上所述,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按照严谨的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浩.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2(03):18-19.
[2]倪凌.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1):73-74.
[3]马珍荣.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2):79-80.
[4]刘金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11(0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