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与德育渗透的优化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及舞蹈教育是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其纯粹艺术方面的外在形式,还蕴含更深层的哲学内涵。社会道德和伦理是舞蹈及舞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即舞蹈的德育功能。该功能早在商周时期就己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目前在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是舞蹈教育往往只注重舞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德育渗透则被忽略,造成内涵丰富的舞蹈教育被简化为单纯舞蹈技艺的传授,违背了舞蹈教育的最初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舞蹈教育与德育渗透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育;德育渗透;优化
  引言: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思想情感、社会现象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随着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广大群众物质文明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问题正是时眼下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虽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历史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如何实行培养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仍旧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了更好的使用当前素质教育需求需加强舞蹈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舞蹈的德育功能
  1、锻炼个人意志品格
  意志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对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是这样阐述的:“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和舞蹈节奏可用于治疗,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高师在校学生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没有真正成熟,时常会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受挫抗压能力。舞蹈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身体的疼痛,在不断地克服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个人意志力和忍耐力。
  2、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价值观,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教育内容,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正确的爱国观。
  3、更好的认识和感知社会道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审美的标准趋于多元化,可供人们观赏的东西越来越多,现代审美向多元化发展,审美对人们认知和感知社会道德有一定影响。舞蹈教育的发展依附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舞蹈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认识和感知社会有一定的影响,舞蹈教育与社会道德彼此就产生了关系。由此,舞蹈中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就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德育教育融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舞蹈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现在教育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注重培养知识和技能,而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舞蹈老师过分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忽略道德教育渗透到舞蹈教学实践中,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基本的学习态度、对美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等。另外,部分地方是“单曲循环”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无味,缺乏创新意识。在授课当中老师一般让学生配合来完成这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这样就會使学生没有达到自主学习,最终使得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且,学生的成绩经常是以其在舞蹈实践中的表现为主要的判定标准,所以在平常对学生的训练中也会因此而忽视德育的教育。德育教育的缺失会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2、只注重舞蹈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在学习的时候绝对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舞蹈,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演变创新的,在学习舞蹈时必须先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或者说是产生这种舞蹈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舞蹈教师在传授舞蹈技能的时候必须要先给学生传授这种舞蹈的文化底蕴,让其了解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当前的舞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视舞蹈技能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跳舞的韵味的评价,评价体系呈现着单一状态,不能让学生跳出来的舞蹈更加有韵味。比如,老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舞蹈成绩或者说是舞蹈技能,对于民族文化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并不看重,这就容易使学生滋生“只要好好学习舞蹈,别的东西都不用管”这一类不正确的思想。
  三、舞蹈教育与德育渗透的优化措施
  1、以美辅善、以美引德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属于学生德育范畴,而舞蹈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是用形象具体的舞蹈知识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以舞蹈为教育手段展开道德品质教育,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被动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变为主动接受的道德教育。我国知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在舞蹈教育中,舞蹈教师使道德理论与舞蹈作品相结合,将生硬的道德理论转化成具有感情色彩的舞蹈教育理论实践课,从而唤起受教育者内心最原本的东西。舞蹈教学的形式是自由开放的,学生借助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通过欣赏、品鉴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克服传统灌输式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舞蹈教育中以美辅善、以美引德的作用。
  2、丰富教育载体,开拓德育工作新途径
  首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舞蹈专业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他们对传统的说教性的德育较为排斥,但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因此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平台,开拓德育新阵地。例如,开展微信公众号,和同学们交流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掌握各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还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再如,开通微博公众号,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们发表看法,进行互动,这样不但可以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意识。其次,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升学生思想认识。舞蹈专业学生有着艺术特长,他们善于表达、乐于表现,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文娱活动,例如让他们自导自演专业汇报演出,使他们在编排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的力量,集体的重要;该专业的部分学生有些过于自负,因此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专业之外的词语大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不足。再次,以比赛为契机,加强学生爱班、爱校、爱国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经常参加比赛,他们在赛场敢于竞争,勇夺第一,如果利用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借题引申,适时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可以达到“趁热打铁”的功效,塑心塑形,达到教育的目的。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要求当代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发掘自身的潜能。很多人认为舞蹈知识简单的肢体动作,相比其他文化学科不需要脑力思考,相比体育不需要大幅度的肢体运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舞蹈是借助人的肢体、情绪、情感将艺术表现出来,赋予舞蹈生命力。在音乐的影响下,需要完成特定的肢体动作,接着将舞蹈的情感与音乐情感结合起来,以舞蹈动作展现给观众。严格来说,舞蹈本身就是在想象力、创造力下产生的。若是学生长期受到舞蹈的熏陶,能够实现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确保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新课改主要开展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的潜在能力与潜在智慧发掘出来。
  4、完善的工作体制为德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形成“学校—学生—家长”三点联动的反馈机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各个方面思想状况,同时学校也需定期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汇报给家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通过三方力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其次,要利用好“班干”和“党员干部”这两个抓手来开展德育工作,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者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够真实的反映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面临的问题以及关系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最后,要建立起“德育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沟通机制,辅导员可将发现的思想问题反馈给理论课教师,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课堂帮助学生纠正思想问题,辅导员则可以在课下帮学生们做思想工作,课上课下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思想意识。
  5、欣赏爱国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愛国主义
  爱国家,爱我们的民族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烙印在心里的一种信念,更要从小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舞蹈老师在教授舞蹈过程中,可以潜意识的培养舞蹈生的热情爱国。比如,近代中国悲惨的历史很多可以透过舞蹈的表现激起学生的共鸣,这种直观的、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引起学生的爱国心。因为舞蹈分为很多种,有的是来源于外国,有的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民族舞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种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老师可以以中国民族的整体为主导,介绍舞蹈的起源地、形成背景等,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不同地域的发展,巩固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加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激发自豪感。再者,一些讲述我国历史发展的大型史诗巨作,比如《东方红》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同学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激发爱国热情。
  3.6舞蹈教学评价凸显德育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师、学生都有监督和强化作用,良好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在舞蹈教学中道德水平更好地发展和提高。根据舞蹈德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除了从舞蹈学习成果方面作总结性评价外,还可以把学生是否遵守教学纪律、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中尊师重教、与同学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学习态度等德育综合方面的表现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四、德育渗透教学模式的情感反馈
  对舞蹈教育进行德育文化内容渗透是一项长远的教育计划,但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下明显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各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学生能自主调动学习热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等美德都是学生对德育文化的真实诠释。教学方法本身同样可以挖掘其德育意义,在舞蹈教学当中,采用学生自由参与的舞蹈剧教学模式,套入经典的德育故事剧情当中,使学生站在更加立体的角度去领会德育意义的精髓,再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感情熏陶,情境感染,教育效果和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往往能够事半功倍。通常意义下,学生和老师是严肃的师生关系,但在课堂之外,学生和老师可保持平等轻松的朋友关系。作为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内容,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专业性辅导,只要对学生真诚的付出爱心和耐心,学生也会因老师的付出而学会体谅和理解,对老师的付出心存感激。在此前提下,双方都会在发自内心尊敬对方的前提下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能够更加耐心的为学生解答疑惑和传授舞蹈技巧,学生也会更加努力的从老师身上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逐渐积累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不知不觉间创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能够提升校方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缺点,养成端正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舞蹈教学是思想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而德育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教育工程,两者能够很好的融合,多角度的将德育理念渗透进学生的思维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质量,顺应《纲要》中的要求,打造综合性素质教育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未来,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曹蓓.中职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J].艺术评鉴,2017(22):136-137.
  [2]孙圣凯.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及舞蹈本体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2017(19):71-72.
  [3]曾大地.舞蹈教育中德育的渗透分析[J].音乐时空,2015(20):121+109.
  [4]王奇.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4(17):112-113.
  [5]肖晓菲.舞蹈学研究生思想现状与德育工作对策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71+79.
  [6]李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舞蹈教育之价值探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90-91.
  [7]张瑾.试论德育品质在舞蹈社团中的渗透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63.
  [8]王晓红.让舞蹈在社团活动中彰显道德教化功能[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1):80.
其他文献
【摘要】每款产品都是有生命的,而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都是以爱的形式来赋予产品的美。而我们却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生命  一、设计与服务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期刊
冕服,是我们中华民族衣冠服饰的起源,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始源性思维,它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头脑中思维方式的雏形,是中国本土设计艺术思想理论的源头。“古者黄帝初作冕”,这是《说文》里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冕服大致起源于黃帝时代,大约在夏朝就初见服饰制度的端倪。《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圣典,大约也是发源于黄帝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考据冕服和《周易》到底具体起源于何时,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起
期刊
【摘要】县域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群众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县域文化认识不断提高,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甚至口头重视,行动上迟缓现象。而且,县域群众文化牵涉面广,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短板更大。本文就当前县域群众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繁荣作出一些探讨,以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群众文化,为建立公共文
期刊
【摘要】文物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保护文物的现状却始终不容乐观。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继而重点就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宣讲;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
期刊
【摘要】易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体现在创作主体自然而然的遵循其规律,依据辩证方法,观物取象,体现人与天地宇宙的和谐统一。象思维形成依赖于实践的规律性与主观的经验判断。故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深入理解象思维的意义,以心观物。通过对“贲”卦的探索,认识到艺术的最高的美是本色之美,即白贲的境界。第二部分运用中国美学中的刚柔特点分析书法风格中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结合变的规律,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启示。  【关
期刊
1、背景  白族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滇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元明清文化这个几个阶段。因此,白族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因此,白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云南矿产资源丰富,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古代居民即开采银矿和使用银器。南诏大理国时期,银矿采冶和银器制作已经较为发达。云南境内丰富的银矿资源为大理白族银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诏时期,大理鹤庆地区是当地
期刊
【摘要】通过对《山谷提拔》中有关书法方面的论述加以整理、归纳、分类,梳理出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和主张,从中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宋代书坛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  一、學书必先打好基础,吸取前人精华  1、兼收并蓄、取其所长  《宋史》本传中称“山谷善草书,楷法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尽;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知古人笔意,其后又得
期刊
【摘要】团学活动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低,使得团学活动较多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笔者通过本文对团学活动进行一些思考,探索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从突出活动创意、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促进活动有效开展等几方面对如何开展团学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团学活动  长期以来高职院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小提琴作为艺术表演中广受关注的一种类型,其发展不仅要依靠于对西方演奏艺术的借鉴,还要依赖于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下文对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  一、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  1、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并在民间发扬光大。我们要了解民族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民族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从而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民族音乐;培养交流;融合;爱好  一、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征  1、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