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的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召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其他文献
本刊讯 12月19日上午,由青岛二中主办、青岛二中家长委员会承办的青岛二中首届家庭教育论坛,在学校礼堂隆重召开,800人的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论坛以“读懂孩子”为主题,由青岛晚报教育周刊主编李晓丽全程主持,岛城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校友、优秀家长代表等嘉宾会聚一堂,共同探索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的定位、家长的责任和自我成长。  论坛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孙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家庭教育
赵顺义,男,1954年出生,汉族,浙江湖州人,毕业于菱湖中学。1978年开始当民办教师;1981—1983年在平湖师范学习;1983年开始当公办教师,曾在小学教书半年,后调至初中,先后在三所初中任教直至1999年,教龄20年。1999年因伤病调出初中,任千金镇成人学校校长,2012年退休。  一、当民办教师  1.“做就做好了”  1978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进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摘 要】幼儿园职前教师法律素养培育是幼儿园教师依法执教的起点。幼儿园职前教师法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切合教师利益的法律概念理解模糊,学法用法的态度消极和信心不足,维护自身权益和事故处理能力欠佳以及课程开设不足,对教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匮乏。据此提出课程与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职前教师 法律素养 问题 改进策略  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时代要求对教育系统,尤其是教师提出了提
新保敦子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少数民族和女性社会學的研究。近日,新保教授在北师大授课讲学,本刊记者借此机会,围绕中日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采访了新保教授,以期获得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中日教育比较。  中国教师:20世纪80年代初,您来中国留学。此后的30多年间,您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在您眼中,中国的基础教育都发生了哪
新时代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要求,体现新时代变化,引领新时代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形式不断优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班主任老师给学生的评语当然有更新的必要与优化的必然。  传统的班主任给学生的评语大体有班主任操行评语、教师评语、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等形式,评语是家长、学生以及大家庭对学生全面了解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总体来说,评
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首先进一步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一线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那么教师培训就要专业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素养,做好“培养人”的发展工作。一、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关键。这个质量是指育人的质量,是指学生具备了发展的基础素养之后,还应该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高级素养。高级素养具体表现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鹿建平,现任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主要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基础教育名家大讲堂特邀对话嘉宾。  他领导创立的“四化两改三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实践,被教育部誉为“晋中模式”,被中组部编入《科学发展观案例选编》,入选20个“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晋中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荣获全国义务教
小西的转变  “老师,你真厉害,都过去半年多了,你怎么还记得我帮小芳补书本的事啊。”  “是啊,老师有一个红本本,你做过的好事老师可都记着呢。”  “老师,那我以后要天天做好事,帮你填满红本本!”  这是金华市秋滨小学教科室主任方亚琴和她班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小西的一段对话。  小西是方亚琴老师执教一年级新班级时的“小霸王”,可以说他每天都会闹出一点动静来,不是扰乱课堂秩序,就是亂拿别人东西,甚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新城南湖中园小学是朝阳区优质示范学校,一校三址办学,现有71个教学班,2400名在校生,教职工120余人。近年来,学校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09年起针对如何促进多校区心理工作均衡发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逐年提升与心理教师师资配备严重缺位的冲突,拓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育工作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和谐、阳光”的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思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做学思结合的“研究型”教师。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英国学者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时代命题,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其认为,长期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做好教学任务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