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监控体系的全方位阐述;分析了当前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如何健全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教学质量: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满足高职教育利益关系人需要程度的一种度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围绕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质量是一项动态的、系统的、结构化的工作,合理的教学监控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又与学校的每一位成员紧密相关,因此它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精心合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强化过程管理,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的保证。
首先:我们应从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角度来对待教学质量监控。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它强调要从多方面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而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来衡量教育质量;强调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来考察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质量观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贯彻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思路,遵循学校教学规章,完成教学辅助工作。可见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环节中行之有效的措施[1]。
第三: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高质量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是一个学校的支撑之柱。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
义。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培养人、理解人、发展人,坚持把“人”放在首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始终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2]。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水平、全方位的合格毕业生,而合格的标准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因此,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围绕人的质量而形成的链条,在所有评价指标的背后,说到底也就是人的质量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把现有在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对象和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要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确为学院需要的学科带头人,要不遗余力地坚决引进。不能引进的也要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搞柔性引进。要建立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遴选好重点学科带头人,形成优秀的学术梯队,真正建设一支人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用政策、待遇、环境等硬件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吸引、稳定和凝聚人才。高校领导一定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师资队伍。
“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崇高地位,不仅来自于对于科学知识的正确传授,更来自于对人性关怀的传承、倡导和实践。为人师者,就必须具备师德,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而不应以莫须有的理由妄加定论,让学生遭受无端的惩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师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宽容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单方面的意志,成为教师的附庸。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心,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三、推行“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要求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将监控仅作为一种措施,将监控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内容;显然,这种以监控保质量的体系无异于舍本
逐末[3]。事实告诉我们:一种的好的产品绝不是靠检验者检验出来的,而是由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职院校若要“生产”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好产品,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将教师与学生作为客体,使监控变为满足某种需要的工具,将师生变为监控的对象和一个纯粹的客体。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丧失了主动性和能动性。监控主体(学校的管理者)与监控客体(教师与学生)没有沟通,难成体系。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管理教师,激励教师,使教师在监控管理体系中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监控管理的参与者,才能最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2、采用“激励”机制实施“柔性”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与监控,不仅需要靠规章制度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刚性”管理,更需要一种依靠非权利影响力的“柔性”管理。在管理中更多地注入情感因素,将管理的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学行动,使管理者产生最佳效益,建议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实施监控管理。首先是需要激励:我们知道需要人皆有之,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愉悦,从而激发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监控管理中提倡不定期地组织研讨、经验交流、师生见面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其次是榜样激励:树立那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德高望众的教师典型,在全校师生中加大宣传,将他们立为楷模和榜样,让其他人始终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三,建立评价激励:监控管理中,要注重深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它的改进的激励功能,把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工作、改进教学、激励教师、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4]。第四,建立参与激励:通过民主途径,让一部分教师参与学院的监控管理中来,使他们由传统意义上的监控客体通过参与而成为监控的主体,激发教师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3、淡化鉴定评比,强化过程反馈
国内外的教学质量评估经验表明: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逐步淡化评估过程中的鉴定性和评比功能,强化评估中的每个过程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改教研,提高教学水平。实现由“他监控”到“自监控”的转变,由“制度约束”到“自我约束”的转变,将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达到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植根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注人,才能实现依靠人、发展人。使高职教学监控体系被广大师生认同和接受,真正发挥监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嵩麟,王跃,张丽红.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07(1):56-58.
[2] 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 兰成华,秦艳.“学分制”与学校管理改革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104-105.
[4] 何根海.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池洲师专学报,2006,(6).
[5] 郑芙蓉.高职院校系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J].2006(12):7-8.
基金项目:2007年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5期教改立项项课题(项目编号:2007JG0527)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教学质量: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满足高职教育利益关系人需要程度的一种度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围绕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质量是一项动态的、系统的、结构化的工作,合理的教学监控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又与学校的每一位成员紧密相关,因此它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精心合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强化过程管理,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的保证。
首先:我们应从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角度来对待教学质量监控。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它强调要从多方面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而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来衡量教育质量;强调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来考察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质量观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贯彻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思路,遵循学校教学规章,完成教学辅助工作。可见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环节中行之有效的措施[1]。
第三: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高质量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是一个学校的支撑之柱。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
义。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培养人、理解人、发展人,坚持把“人”放在首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始终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2]。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水平、全方位的合格毕业生,而合格的标准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因此,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围绕人的质量而形成的链条,在所有评价指标的背后,说到底也就是人的质量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把现有在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对象和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要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确为学院需要的学科带头人,要不遗余力地坚决引进。不能引进的也要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搞柔性引进。要建立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遴选好重点学科带头人,形成优秀的学术梯队,真正建设一支人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用政策、待遇、环境等硬件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吸引、稳定和凝聚人才。高校领导一定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师资队伍。
“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崇高地位,不仅来自于对于科学知识的正确传授,更来自于对人性关怀的传承、倡导和实践。为人师者,就必须具备师德,以人为本,善待学生,而不应以莫须有的理由妄加定论,让学生遭受无端的惩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师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宽容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单方面的意志,成为教师的附庸。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心,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三、推行“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要求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将监控仅作为一种措施,将监控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内容;显然,这种以监控保质量的体系无异于舍本
逐末[3]。事实告诉我们:一种的好的产品绝不是靠检验者检验出来的,而是由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职院校若要“生产”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好产品,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将教师与学生作为客体,使监控变为满足某种需要的工具,将师生变为监控的对象和一个纯粹的客体。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丧失了主动性和能动性。监控主体(学校的管理者)与监控客体(教师与学生)没有沟通,难成体系。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管理教师,激励教师,使教师在监控管理体系中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监控管理的参与者,才能最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2、采用“激励”机制实施“柔性”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与监控,不仅需要靠规章制度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刚性”管理,更需要一种依靠非权利影响力的“柔性”管理。在管理中更多地注入情感因素,将管理的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学行动,使管理者产生最佳效益,建议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实施监控管理。首先是需要激励:我们知道需要人皆有之,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愉悦,从而激发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监控管理中提倡不定期地组织研讨、经验交流、师生见面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其次是榜样激励:树立那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德高望众的教师典型,在全校师生中加大宣传,将他们立为楷模和榜样,让其他人始终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三,建立评价激励:监控管理中,要注重深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它的改进的激励功能,把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工作、改进教学、激励教师、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4]。第四,建立参与激励:通过民主途径,让一部分教师参与学院的监控管理中来,使他们由传统意义上的监控客体通过参与而成为监控的主体,激发教师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3、淡化鉴定评比,强化过程反馈
国内外的教学质量评估经验表明: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逐步淡化评估过程中的鉴定性和评比功能,强化评估中的每个过程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改教研,提高教学水平。实现由“他监控”到“自监控”的转变,由“制度约束”到“自我约束”的转变,将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达到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植根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注人,才能实现依靠人、发展人。使高职教学监控体系被广大师生认同和接受,真正发挥监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嵩麟,王跃,张丽红.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07(1):56-58.
[2] 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 兰成华,秦艳.“学分制”与学校管理改革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104-105.
[4] 何根海.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池洲师专学报,2006,(6).
[5] 郑芙蓉.高职院校系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J].2006(12):7-8.
基金项目:2007年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5期教改立项项课题(项目编号:2007JG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