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与儿童心理健康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儿童与其三个重要他人的社会交往情况来探讨怎样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包括社会交往,社会交往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如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的发展。在儿童与家长的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形成安全型依恋;在儿童与教师的社会交往中,要通过教师的主体性来培养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提高儿童在游戏中解决冲突的能力能会有利于儿童与同伴交往。
  关键词:社会交往;儿童;心理健康
  
  如今,儿童的心理健康备受人们关注,如《纲要》中提到“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1]“应当认识到身心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让幼儿在与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友好相处中体味自己的存在感和充实感,促进身心健全发展。”[2]可见维持和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是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
  美国0-3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把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幼儿情绪-社会-行为健康,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在家庭、社区和幼儿园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6岁在情绪的体验,调节和表达,形成亲密而安全的人际关系,探索环境和学业方面持续发展的能力。[3]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途经,也是判断社会适应力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评判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从与幼儿直接联系的生态系统来看,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主要的社会互动对象是家长、教师和同伴。在美国的《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也提到了三种重要的社交关系,即“建立教师与家庭之间的积极关系,建立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关系和帮助儿童建立同伴之间的积极关系。”[4]本文以儿童为核心,论述儿童与家长、教师及同伴的社会交往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儿童-家长间的社会交往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埃里克森划分的人格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中,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通过不断地与父母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取、组织并整合各种经验,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第一个阶段: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0-1.5岁),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基本的信任并克服不信任,体验到希望的实现。若他们的这些需要获得满足,就会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否则,容易变得不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为人苛刻等。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5-3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若顺利度过此阶段,儿童会获得自信心;否则,会失去自我控制,遭到外来过度的控制,会造成羞怯和怀疑。婴幼儿的信任感、安全感、自主感及自信心等都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它们的实现途径也主要是通过儿童与他们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一)儿童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
  依恋,对0至6岁的儿童来说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而家长通常是儿童最早的依恋对象。安斯沃斯等人根据在陌生情境中儿童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其依恋的安全程度,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与不安全型两大类,又将不安全型依恋分为回避型与拒绝型。[5]当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安全依恋型时,在游戏和生活中会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他们对待家人的态度也是冷漠的、疏远的和回避的,长此下去,将会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缺乏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及人际关系的兴趣等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形成安全型依恋能满足儿童的生理的需要,还能满足其安全的需要和信任的需要,因此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其中父母的抚养质量是影响儿童依恋的关键因素。2-7个月儿童出现了对熟悉人的识别再认;7-24个月儿童对特定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对熟悉人的持久的依恋情感。所以和儿童多多进行肌肤接触有利于婴幼儿从父母那儿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儿童做出某种反应,如大哭,父母在理解其中原因的基础上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如拥抱儿童并用语言安慰他们。提供大量且丰富的社会刺激也有利于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如父母经常带儿童拜访邻居,亲朋好友等,给他们创造与成人及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
  (二)重视父亲在安全型依恋形成中的作用
  Karine等研究显示,与父亲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年幼儿童比不安全的在同伴相互作用中更能胜任,较少表现焦虑和退缩行为,这表明父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对儿童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更多扮演“玩伴”的角色,鼓励孩子更多地探索外部未知的世界。[6]同儿童与母亲的保护式的、温情式的交往方式有所不同,父亲与儿童间的互动大多是动作及技能类型的,他们也更支持儿童的独立而大胆的探索。
  
  二、 儿童与教师的社会交往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任务的完成也体现在幼儿与教师的社会交往上。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这一时期,主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和谐的师幼交往有利于儿童主动性最初的形成和发展。
  (一)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如果教师尊重幼儿,创造机会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和表现,其学习的积极性会增强,兴趣也能得到提升,情绪情感也会处于愉悦的状态。反之,如果儿童自主性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儿童就会认为自己无能,从而过度地依赖他人,不能自己做主,适应环境也很困难。
  我们认为,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7]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比儿童要丰富得多。但幼儿也有其主体性,他们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制定一些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和计划。但儿童的自主性并不是没有约束的,一味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缺乏主体性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和幼儿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体性是通过师幼交往过程对幼儿的主体性产生影响的。
  运用教师的主体性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对幼儿的关注度和敏感性,这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被信任感的基本条件。[8]教师应该抽出空余的时间和每个幼儿单独交谈一会儿,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老师的关注会对幼儿产生期待效应,增加幼儿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其次,教师要适当地淡化自己主角的角色。皮亚杰认为儿童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是其在与环境的双向作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所以,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更要给儿童的自由探索留有余地。第三,对儿童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表示理解和认同,并和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在表达自己探索过程和结果的快乐、收获和体验。儿童此时是主动的讲解者和介绍者,而教师扮演着忠实的听众和耐心的指导者的角色。
  (二)在规训中,教师和幼儿的社会交往
  当幼儿犯错误或违反纪律时,若教师用简单而粗暴对方式来解决,这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埋下阴影,也会使得他们产生恐惧、憎恨和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危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这时教师如果使用“理性权威”来解决,可能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弗洛姆对权威作了划分,即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的权威是建立在权威拥有者与受权威制约者双方平等之基础上的,两者反映的是在某个具体领域里只是知识和技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9]即不仅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儿童因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而犯下的错;而且还要在充分听取他们的想法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认识到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犯错,教师进一步反思幼儿犯错的各种可能的原因(如错误是否是由于儿童的未发育成熟,环境设置的不合理,时间安排上的漏洞,他们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等造成的),再和儿童共同制定出纠正错误的计划并实施计划。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学校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成为各家争论的焦点,尤其是针对封闭式管理模式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立足杨桥中学的封闭式管理实践,把它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加以论证,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封闭式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封闭式管理    提起“封闭式管理”,人们往往把它同传统的应试教育体
期刊
摘 要:竞技体育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它的出现,严重扰乱了体育竞赛秩序,败坏体育风气,妨碍体育发展。本文对竞技体育犯罪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研究,并据此对症下药,提出减少或杜绝竞技体育犯罪产生的对策。  关键词:竞技体育犯罪;原因;对策    竞技体育犯罪指的是在竞技体育训练或比赛等相关活动中,存在着特殊的犯罪现象:比如行贿受贿;服用兴奋剂;赌球、黑哨,操纵竞赛;故意或过失伤害;观众暴力及其他(贪占奖
期刊
摘 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基础训练阶段,抓好篮球各项基本功训练固然重要,但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篮球战术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应把战术意识的培养放在与其他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本文着重从青少年篮球战术意识的定义和培养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论述,旨在为青少年篮球战术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球;青少年;战术意识    前言    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运
期刊
摘 要:宋代文史学家刘攽,诗文集《彭城集》四十卷,收录了刘攽的绝大部分作品,为我们研究他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材料。但这绝不是刘攽作品的全部。本人在翻检地方方志和《四库全书》时,发现了刘攽部分佚诗佚文。这可能对刘攽的生平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本人撰写此文,对这些佚诗略作介绍与考证说明。  关键词:刘攽 《彭城集》;地方方志;《四库全书》子部丛书;辑佚    刘攽(1023-10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领域,要不断挖掘感恩教育的新内涵,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和主题;要整体把握感恩教育的特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注重心理的层次性、渗透性和过程的愉悦性。  关键词:感恩教育;抗震救灾    感恩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本文对高级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级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级英语阅读;快速阅读;阅读技巧    高级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生高年级的泛读课程,由于精读课一直被列为外语届的主导课程,所以高级英语阅读也成了各院校非常重视的一门课
期刊
摘 要: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文章认为,信阳方言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词语,并列举出十余条信阳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语进行比较,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近代汉语;信阳方言;词语;词条;释义;例句;按语    河南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信阳方言词汇是北方方言词汇的一个分支,总体上与北方话大同小异,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困惑,如展示媒材的时机不妥、课堂教学的机智不足、作品点评的情境不当等等,这些问题与困惑很值得我们去审视与分析。本文从具体的美术教学实际出发,围绕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案例;问题;对策    “欣赏评述”是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期刊
综观近年来我国各省市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可以看出,阅读理解文章已经成为广大考生接触英语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各省市试卷当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从词汇量到信息量,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从考查题型到考查要求,等等也都在变化。具体地来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有以下特征:    一、阅读文章选材方面    所选语言材料主题明确,话题新颖,情景真实,语言地道(不少短文资料选自英美作者作品),条理清晰,结构紧
期刊
摘 要:德育主客体是德育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而者的互动正是教育活动由发轫到逐渐明朗、深化的内在表现。在道德与教育的双重规定下,德育主客体双方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及特殊的互动关系。从互动机制上看,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意识、道德权威、道德评判、道德践行等四个层面。  关键词:德育;主体;客体;互动    教育的活动和过程是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展开并形成的。主客双方围绕共同的教育目的,结合相关要素,根据一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