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抓住每一次征文比赛的机会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初报到,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宣静文送孩子上学来了。惊叹伤感之余念起旧事,她提及她征文比赛获奖时仍然一脸兴奋,仿佛回到了美好从前。说到作文指导,我认为抓住每一次征文比赛的机会,也是一剂良方。在今年雷锋活动月中,我县教育局
  牵头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征文比赛通知。“沙场秋点兵”,我积极组织参与,下面就三名学生的征文谈一下自己有关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统一思想,全员参加
  对于比赛而已,重在参与。很多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首要是因为有一种畏惧心理,“我不会写”是第一意识;其次是懒惰成性,“我不爱写”成了口头禅。有的学生执笔“千斤重”,有的学生只想考试中“一战成名”。此时,统一思想十分重要,只要平时不勤于练笔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
  征文比赛不仅是对道德情操的梳理,也是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试金石。表扬与批评双管齐下,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全心投入,积极练笔。我班不是没有“困难户”,反倒大有人在。授之以鱼,不爱吃;授之以渔,不去捕。怎么办?从雷锋活动月的意义说起,从征文比赛的荣誉与斗志说起,从课堂教学的规范上说起。我认为,不要对这些学生要求和期望过高,应从最低处着眼,让他摘抄一段文字先练练手,让他讲讲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客观来讲,别人都在写征文,这些同学是不甘落后的。
  二、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在这次征文比赛时,我们正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一课《邓稼先》。该单元是写人的,本课的鲜明特点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我想,在这次征文中是不是能以事写人、学习使用小标题呢?尝试的结果令人满意。请参看孔军格同学的习作《其实雷锋无处不在》:
  “雷锋”——这个名字特别响亮,雷锋叔叔的故事代代相传。
  做事不一定轰轰烈烈,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
  (一)别样的风情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晴空万里,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遵化。人很多,在我们前面坐着的那个两个小青年头发又红又绿,发型凌乱,好像从来就没有洗过衣服。他们的言语粗俗,看上去就是个小混混,总会招来异样的眼光。车停了,上来一位孕妇,售票员说:“麻烦请哪位让一下坐儿?”大家几乎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那两位小青年站了起来说:“大姐,坐这来吧!”看到这一幕,我感到非常诧异,惭愧的低下了头。忽然,车内传来了一阵掌声。只听他们只轻轻地说了声:“没啥,难道这不应该吗?”这件事使我心里有很多感触:窗外的枫叶的确红的像火,可我们的内心的美丽风景又有几人去欣赏了呢!
  (二)送水工与贵妇
  放假了,我去找姐姐玩儿。姐姐让我在休息室呆着,说下班了再陪我去玩。我很无聊自己出去走了走。这天气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是阳光明媚,可以转眼就下起了大雨。我急忙地跑到了姐姐上班的大厅里避了避雨,恰巧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送水工扛着一桶水来。他全身都湿了,鞋上沾满了泥。或许怕把地板弄脏了,他从口袋里轻轻掏出一个塑料袋套在了鞋上。就这样,他走了进来,又走了出去,地板上干净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什么。由于天气原因,大厅里的人逐渐减少,后来一辆宝马车停在门口。一个贵妇从车上下来,穿得的干干净净,手上、脖子上带着黄金首饰。她昂头走进来时,鞋底下都是泥水。这干干净净的地板啊,一下子就成了“泥池”。这天气真是多变,雨就下了这么一会儿。我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一个衣衫不整看上去很脏的人能够在地上不留痕迹,而那个外表华丽的人却留下了人生的污点!
  ——雷锋精神就是为他人着想,普通中显出伟大,平凡中见得真情,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在我们身边上演,其实雷锋无处不在!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就将变成美好人间。
  假如你登上荒无人烟的月球看不到美丽嫦娥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感想呢?——还是回头看一看吧。”
  善于思考的她,不仅开篇以题记的形式出现,而且使用了两个小标题叙事写人,再辅简洁的笔触收尾,富于想象,余味无穷。我的评语:本文故事性很强,人物间鲜明的对比、对情节精准的点评都令人耳目一新。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我们对真情的呼唤。结尾部分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月球并不美丽,因为缺少人类;我们蓝色的星球之所以富于生机,是因为不缺少爱!
  三、及时点评,不断修改
  其实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来讲,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不现实,教师也不应苛求。那么,在不断修改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应该是不是捷径的捷径。
其他文献
我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最后悟出:寻求到一种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才是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就“小学语文”这一块来讲,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察言观色,引领学生主动求学  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一双会说话的、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灵敏、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个灵活、善于机变的
期刊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有情感  1. 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说,如何将他们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用书面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重在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但要教给学生怎样写,还要教给学生会写、写好。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兴趣。如三年级训练题目《小制作》,它要求按制作的先后顺序写,把制作的过程写具体些,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
期刊
我们在工作时经常会听见同事大发感慨:这个知识点我讲了很多遍,这些孩子真没记性;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我真是没辙了;看,我嘴都出泡了,嗓子也哑了,可孩子们就是不入耳,唉……。不难看出,这些老师很有责任感,对工作也认真负责,可结果不尽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我觉得是教师教学艺术性不够,教学理念陈旧,自己自顾自的唱着独角戏,所做的功尽是些无用功,课堂效率低。那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通过教师的
期刊
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小学生用心读书的少,表现是:读的时间少,读的形式少,读的指导少。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注重于形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进行下面的教学,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表演。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给学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在体验。情感做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在写作中注入喜、怒、哀、乐,注入情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一、在观察中注入情感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我在让学生写“雨”的作文之前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远看、近看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感受,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去发现,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而作文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等方面的情况,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语文教师多年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在此,我也来谈谈十多年来我在教学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和老师们一起来探讨。  一、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  1. 向课本多学习积累。《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都有要求
期刊
根据这几年的教育实践和对学困生的观察、交流,我觉得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育的,学困生并不是不想学好,也并不是没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关注学困生,针对学困生的实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经过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努力工作,学困生一定会转化为好学生。我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1.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
期刊
日记是心灵的体操,是思维的音符。日记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写,一旦致使他们讨厌、甚至恐惧写日记,就得不偿失了。从教十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把大部分的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有放飞自我的一片天空。  一、精心设计日记本——突出个性主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我让学生把日记本设计成一本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