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校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为此,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要成为校本特色项目的重要部分,成为校园文化内容的重要主线,成为校园精神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在“阳光体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是“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了团体的力量和美的熏陶,促进了身心健康和校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应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一、要成为校本特色项目的重要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它有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可以把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作为切入点和主体,既体现了社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更便于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结合“2+1”工程的推进,体育教学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并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中加以落实。例如:篮球校本课程内容,以个人技术为主的运球、投篮,以配合为主的传球、比赛等,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加以整合,就是大课间的主题特色内容之一,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得到技能的提高。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直接被吸纳为校篮球队员,这是发现体育人才的有利捷径,并能支持学校体育的持续发展。
  二、要成为校园文化内容的重要主线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既要重视软件建设,也要重视硬件建设;既要体现主旋律,又要倡导多样化;既要加强规范引导,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课间和课外特色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使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延伸,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多种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和主动创造的习惯,所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内容的主线。
  要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课外特色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彰显学生活力,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大课间学生跑步时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声,是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体现,是学生积极进取、激昂向上的精神展示。这样,学生内在的气质也得到了提升。
  三、要成为校园精神的重要支柱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能上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
  学校可以组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比赛,狠抓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练习、进步、成长。德育处、信息组、班主任组织人员专门拍摄学生参与活动的场景。如果从小学一直积累到初三毕业,那将留给学生一段丰富多彩的成长回忆,学生会更加珍惜生活,珍爱母校,尊重教师,也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全民健身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校生活的片段可用在家长会、毕业影集上,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孩子的特长、爱好等。
  学校可以组织阳光体育、阳光文化等系列活动,可以进行阳光学生、阳光教师、阳光集体、阳光家长等系列评选。一些运动项目可以在课上进行穿插练习,使学生牢固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校园文化正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生团结协作、乐于探究;校本特色是一种教育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此,要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要不断赋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创新、更新、完善,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朝着健体、调智、促德等方向发展。还要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的綜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才会使中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有特色。教师要积极探究和研究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校园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的行为和意识,不是直接从自觉开始的,而是从不自觉开始的,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是不知不觉地发生的,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觉性是从自发性发展而来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品质正体现出人民群众这一主体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  关键词:沂蒙精神;主体性;自发性;自觉性  沂蒙人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自发地选择跟着共产党走。他们有过迷茫,有过困惑。只有在与党深入接触,认识到党的性质、宗旨以后,沂蒙人民才
期刊
摘 要:如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环境危机、物种减少、资源短缺一样,目前我国的文化生态系统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协调各类文化之间的矛盾,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乃至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良性文化生态;和谐文化;文化创新  良性文化生态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发展状态,它包括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期刊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学生。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一、尊重学生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课堂上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宜的状况。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教育必然的发展要求。本文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入手,设立课堂改革的方向,明确学生需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教师责任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除了社会的外部需要,还因为人内在精神世界里就有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想象力,有着创造的冲动……这些需求
期刊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人物最常说的一句话。剧中的主人公许三多开始就像个扶不起的阿斗,做什么都是错,给他所在的连队带来不少麻烦,可是他的班长一直对他“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使他成为最优秀的士兵,进入了“老A”。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叫刘旭。他在三年级的时候转入我的班级,没有任何基础,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每次考试都很差,很多时候三科加一起还不到100分。所有的老师
期刊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学科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指导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观点、策略、原则。而数学方法是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程序、格式,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手段。对于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要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属性、思维程序、操作程序,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  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促進和指导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
期刊
摘 要:听力试题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文首先分析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命题思路,然后针对命题特点提出几点答题技巧,希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答题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听力;命题特点;答题技巧  众所周知,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被列为首位。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中加入了听力试题,更是使得英语听力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笔者
期刊
摘 要:民生即民众的生产与生活,民生问题是党与政府在新形式下,如何依据新的社会条件,满足民众在物质、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的新需要。民生问题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民生问题是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原动力,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是指导民生建设的重要理论。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解决新时期民生问题,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生问题;政
期刊
摘 要: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观念,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择业;策略  由于造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地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中专毕业生、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一、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
期刊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它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其中,在法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经济法的制度和理论的创新。由于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制度变迁,因而关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法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与经济法制度创新:从经济政策到经济法律  1.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历程中的“重政策、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