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新取向:以焦点学生观察推动课堂变革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观察往往不是为了收集资料或者构建模型,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人或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堂观察要真正聚焦具体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事实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深入的挖掘。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是一种课堂观察与研究的新范式,能够推动课堂变革。
  关键词:课堂观察;焦点学生;课堂变革
  一、课堂观察是推动课堂变革的一种方式
  课堂观察是对课堂中的人或事进行详细观察、分析,进行深入体察、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展开教学或研究的一种专业工作。课堂观察能力无论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还是对于教育研究人员来说都应是必备的专业能力。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学界就开始了在课堂观察方面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产生了很多流派。这一方面足见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课堂观察的复杂性。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工具不同,得到的观察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而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观察往往不是为了收集资料或者构建模型,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人或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教师要有通过观察学生深入理解学情的能力。课堂观察不应该聚焦于评价执教教师教学的好与坏,而在于真正深入地理解课堂的生态,特别是理解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决定了教学活动如何展开。遗憾的是,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不甚理解的,也缺少研究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这就使得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一直处于比较主观的状态,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让每一位教师通过细致深入的课堂观察来理解和发现学生学习的奥秘,从而共同解决教学的核心问题。观察者与执教教师不仅地位平等,而且目标一致,即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规律,从而进行自我反思,自觉改进教学,并找到专业发展的生长点。从根本上说,课堂观察的自我反思取向是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课堂观察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本身,这是一种角色和视角的转变,是让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部分地跳出自身固化的工作模式,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工作过程、教学效果,并进行自我反思的机制。在专业共同体的帮助下,教师会尝试去进行教学的改进与优化、专业的继续探索,甚至加入课堂系统化变革的行列中去。多年来,在我们的“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的改革实践中,很多教育同仁就是通过对课堂的观察,与课堂中的学生产生更深切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课堂变革的必要性,并加入到改革的队伍中来,以课堂观察推动课堂变革。
  课堂观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并可能会成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将课堂观察做扎实,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判断力和研究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也在我们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课堂观察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选择能够真正触动教师内心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更加了解学生,更加理解学生,更加关心学生,更加努力地通过专业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这就会触动教师去行动。只有与学生产生共鸣,产生真正的联结,才能使改革的行动落到实处,并持续下去。
  二、课堂观察要真正聚焦学生
  真正符合一线教师需要,能帮助教师持续提升专业能力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必须凸显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比较简明、易行,观察对象与内容比较明确,一线教师能够快速掌握,并且能够及时应用到日常教学和研究活动当中;第二,观察的目标不是指向教师而是指向学生的,这样,执教教师以及观察者能够以轻松、自然的心情进行观察,而且能够在研讨过程中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第三,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运用其丰富的教学智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而不是将教师作为观察的工具;第四,观察与分析的方法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出學生的学习困境与需求,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据此改进教学设计,实施课堂变革。从根本上说,教师要成为课堂观察与分析中的主力军,而且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教师精准把握学情、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课堂观察要真正聚焦于具体的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事实进行全面的跟踪和深入的挖掘。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展开的,要俯下身去,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中,认真观察具体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观察其与他人的互动,观察其完成学习成果的过程等,而且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不是抽象的存在,也不是教师的配合者,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进入课堂现场,我们会发现:学生真实学习的展开是缓慢而复杂的,而且,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思考方式、问题解决策略、互动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这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前,课堂观察与评估工具往往聚焦于课堂中对教师和学生一般性外显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具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这对于研究复杂而深刻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欠妥的。因为,在课堂这样的公共场域中,以作为“价值无涉”的观察者视角所看到的学生,与真实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我们只将具体学生看作课堂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能够获得的关于这位学生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们将这位学生看作这个课堂的核心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位学生的体察和研究之中,就能够获得关于这位学生的海量的、细致而深刻的信息。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风格、互动关系、学习困难、精彩观点等会完全展现在观察者的视野之中,引发观察者反思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会不断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奥秘会被一点点揭开。
  观察者应能拆解表面世界,真正进入学生的真实世界。表面世界是标签化的世界,是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每个人不同的定位、身份、角色密切相关,是易被知觉、易被改变的;而内心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是不易被知觉、不易改变的,是真正的自我。表面世界如同可见的冰山,而真实世界则是冰山之下的部分。当观察者以权威者的身份来观察学生时,学生就会变得渺小、笨拙,学生的表现也变得微不足道,所以观察者很难看到学生细微的表现,也难以体会学生微妙的内心变化和学习状态的改变。观察者必须打破坚冰层,进入冰山之下,以平等的心态与所观察的学生对话,去体会、感受、理解和诠释学生真实的想法、困惑、意愿、需求。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之时,学生的真实世界才能真正向观察者开放。观察者要运用“眼”“耳”“心”共同接受信息,并迅速地对信息进行解读与反思。   三、课堂观察应善用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年7月百家讲坛0我们以行动研究者的身份,以参与式观察的方式进入一线课堂,开展了十余年的行动研究,对3000多节课和5000多名学生做了观察分析。我们不断尝试国内外课堂研究的各种方法,并加以改进与总结,研发了适用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课堂观察方法——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即对个体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进行观察,并对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观察者以个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观察对象,尝试进入个体学生的真实世界,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收集学习相关的完整证据,分析具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真正发现个体学生学习的困境与需求,不断总结学生学习规律,以此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学重构。课堂观察与研究的新范式正在形成:从对课堂中抽象的师生及其相互关系的行为学分析转向对具体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与探讨,从而真正打开学生学习的“黑匣子”。
  每一位观察者重点关注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对这个学生的全面、具体、生动的信息,这对于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为了保证对全班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类型学生的关注,就要通过教师团队的共同观察和协同研讨来实现。教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倾听其他观察员对其所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汇报与分析,这是课例研究团队存在的重要价值。互相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但能够扩大观察对象的数量和类型,弥补信息缺陷,而且可以對关键事件进行多元化分析,让每位观察者看到一桩桩关键事件可能引发的不同思考和观点。这对于厘清事实、深化分析是大有裨益的,在对学生学习历程和关键事件的分析和探讨中,以学生学习研究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逐渐形成。
  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具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可以使用。这种研究方法不依赖于外在工具,主要借助观察者的专业视角和专业判断,使每一位观察者成为专注的倾听者,倾听来自于学生的任何微小的声音,敏锐地感知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对个体教师来说,通过运用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精致化的教学设计,并对学生开展个别化指导;对于学校来说,转变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以学生的学习为观察重点,并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讲述学生的学习故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大大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为课堂变革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证据指向,并逐渐形成教师之间的“同僚性”(collegiality),促进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升。
  但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生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投入度,还要具备透过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学生内在心理和认知过程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观察经验的不断累积以及保持对观察案例的积极反思。另外,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不断迭代和发展。学校和教师需要以此方法为基础,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和实施。未来,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法还会与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有效地结合,逐渐进化为多元化学习分析方法。本刊特稿【编者按】倾听、观察与发现学生的评价信息,教师才能不“蒙着眼睛上课”。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信息,即评价信息。收集哪些评价信息、从哪里收集评价信息、如何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本期《本刊特稿》的3篇文章——《评价信息的收集:课堂评价的第一步》《评价信息可在认知迭代中动态收集》《评价信息的收集,效度如何判定》,分别从整体阐述、方法探寻、课堂观察的角度,研讨评价信息如何有效收集。
其他文献
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尝试直面学生的真实起点,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他们的真实问题、思维障碍出发,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彰显对话的特质
“U型学习”包含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三个阶段.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依托历史细节,以现场的事件折射实现还原与下沉,以可证的事实逻辑引导体验与探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2日02版报道:?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直播、游戏现象,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应有之义.与此相关的两则
期刊
摘要:略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抓好几个教学关键:巧用提示语,把握教学重点;贯通整个单元,迁移读写方法;发挥桥梁作用,推进自主阅读。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关键;自主阅读;小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了一半。”这也显示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落实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挥着“道德情感启蒙”的教育作用。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共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确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立足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教育思路,然后将这些教育思路与学生的生活素材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开发出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概念图为支架,走向自能学习”的语文作文教学轮廓日渐清晰.从“适合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以概念图为支架,力求让语文作文教学实现师生“双主体互
期刊
摘要:对当前学生的习作表达整体把脉,梳理出他们“情感乏力”症状的三大表现:公式化、浅层化和单一化。以读促写可以帮助学生消解这一症状:品读文字,让情感表达灵动化;咀嚼文字,让情感表达深入化;评鉴文字,让情感表达丰富化。  关键词:以读促写;情感表达;品读文字;咀嚼文字;评鉴文字  一、整体把脉:情感表达的公式化、浅层化、单一化症状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习作表
摘要: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反映学习概况、揭示思维过程、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都值得收集。评价信息来源于课堂发言、课堂表情和课堂练习等。在课堂巡视时捕获,在个别访谈时倾听,在小组观察时发现,都是收集评价信息的路径。  关键词:评价信息;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  评价信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和教学目标达成高度相关的、用于评价课堂
摘要:将以板鹞风筝为代表的乡土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教育,既避免了乡土艺术断层与失传的隐忧,又能为小学美术教学增添活力,助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板鹞风筝技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可行的尝试途径有:欣赏风筝独特造型,提升造型能力;了解风筝制作工序,提升感知能力;体验风筝绘制流程,提升动手能力;感悟风筝文化,提升品鉴能力。  关键词:板鹞风筝;造型;工序;流程;文化  风筝素有“北鸢南鹞”之称。南通作为中国四
摘要:识字教学可以依循低年段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组织游戏识字活动、情境识字活动、导图识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爱上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游戏识字;情境识字;导图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依循低年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识字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去识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