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教学设计“三方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基尔帕特里克(William Heard Kilpatrick)在教育名著《设计教学法》里认为,设计教学法的教学进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1)学生根据其兴趣和需要,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目的;(2)制订到达目的的工作计划;(3)在自然状态下,运用具体材料,通过儿童实际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4)检查其结果。这给教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世界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趋向深入,有的国家还成立了教学设计公司,广开课程资源,开发大量软件,直接用于课堂,呈现勃勃生机,而它于80年代介绍到我国,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精心教学设计,其教学效果应该良好。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开创教学设计,其内在含义为:明晰、趣味和热烈。
  
  一、明晰
  
  一堂课的明晰指两个方面: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清晰,重点难点清晰,认识明确;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清晰这堂课了解多少、懂得多少、必须掌握多少,目的明确。课堂要借助多媒体,清晰度必须要保持,师生共同追求透明度、清晰度。如教学《散步》,如果要学生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下“记叙、议论、抒情”,让互动有的放矢。采取线性发现法,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也可让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有表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抒情与议论。然后默读几章,来理解记叙,再阅读全文,让学生议论出记叙文中这三者的关系:必须以记叙为基础,抒情议论为突出中心服务,起到感染读者、升华主题的作用。再让一个同学口头讲述班中的一件“困惑之事”,重点表现如何解决,配抒情议论性的开头和结尾,文辞要新颖鲜活,亦可借用网络语言。这样学生在课内就完成了“摹仿——迁移——创造”的过程,掌握了记叙抒情议论,也更深地理解了亲情以及如何对待亲情。当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础不同,掌握得好坏不一,但这三者是明晰了,知识也学到了。
  
  二、趣味
  
  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快速,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新鲜时尚”的东西多。而保持语文教材的品位,“古董”味较浓,学生们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语文课教学要饶有兴趣尤为重要。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喜欢那些动植物,同学们说了许多:看蚂蚁搬家、驮米粒养金铃子、斗蟋蟀、种太阳花、养含羞草、栽葡萄……再让学生谈校园生活:运动会上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目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短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苏霍姆林斯基名篇《致女儿的信》,教师不宜回避“爱情”,要演化成教育学生爱情审美的默契点。卢梭在《爱弥儿》里说:“真正的爱,不管你怎样说,都始终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为尽管爱的魅力能使我们陷入歧途,尽管它不把那些丑恶的性质从感受到爱的心中完全排除,而且,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丑恶的性质,但它始终是受到尊重的。没有这种尊重,我们就不能达到感受爱的境地。我们认为是违反理性的选择,正是来源于理性的。我们之所以说爱是盲目的,那是因为它的眼睛比我们的眼睛好,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关系。”若在迷惘之时,学习具有高度审美意义的《致女儿的信》,教师善于利用挖掘、传播美感,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羞涩,还会使课堂趣味大增。
  
  三、热烈
  
  据报道,2010年6月美国缅因州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课堂气氛“热烈”到教师难以控制的程度,几乎出现事故。但什么也没有发生,课堂很热闹、很安全,学生们喜欢这种课堂,也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相比之下,我国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却过于严肃、古板、沉闷。因此教学设计追求热烈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授、答疑,学生欢快愉悦地倾听,讨论热烈,情绪激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应该作为语文课的标志之一。如《中国石拱桥》的分段,介绍卢沟桥后对“七七抗战”内容的加入是否需要,不一而论。有同学说一、二、三自然节为第一部分,一部分人反对,说一、二为第一部分。文章最后又有分歧。有人说最后一节是一部分,有人反对,认为最后两个自然节为一部分。通过争论分析,答案是清楚的。再如《香菱学诗》,要善于导引学生进入“以诗为心”的情境。脂砚斋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受尽欺辱、折磨。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通过看书讨论,学生自己把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设计要重在深度广度,让学生思考争论。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热烈、活跃,才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设45分钟,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兼,从而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构成课堂教学的优美乐章。
其他文献
一、研究数学教育关键词的重要意义    1、关键词,能加深人们对数学教育规律的认识。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有这样的修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关键词的改变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用现成模式解决问题。“运用”和“探索”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数学学习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完全不同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很有好处的。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问题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它具有很大的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
期刊
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老师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一、手段技巧     既然细节描写非常重要,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展开。   1、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
期刊
一、钻研教材,引入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
期刊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素养,拓宽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求知,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精心设疑,引导有法,包涵意趣,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融洽师生情感    师生情感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认为,热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生动、直观,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手段。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兴
期刊
语文科作为一门提高综合文学素养的学科,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情感因素,加强语文感染力,促使学生思想与情感同步发展,使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具体实施。因而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不容忽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呢?下面是本人这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上课初,创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自己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从“情”入手,融情于教,学生才会移情而学。    一、联系生活,创设趣味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传递的过程。因此,情感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中,只有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才有可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一、初读文本,储藏情感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数浸透着真情实感。教学时,教师要想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真情实感,自己就得先感悟到真情,因此,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内化文中的真情。这样在教学时才有可能把学生的真情
期刊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各科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政治教学尤其如此。科学表明,如果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