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wmy0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抓好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过程,落实
  数学教师既要落实课堂教学,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又要把着眼点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去,让他们的多种感官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学落到实处。
  1.落实教的过程
  要加强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教学“过程”的实在性,“过程”理念是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应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讲课落实:讲课不赶进度,而是强调“知识一次到位”、“不吃夹生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强调讲清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讲清概念及定理。
  如在讲《三角形的边》中“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时,先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走近道儿。甚至可以带他们走出课堂去实践,可以多提几种路线让学生去选择,然后在问他们为什么都选择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为什么它就是最佳选择?怎样说明?相信这种处理方式比我们在课堂上干巴巴讲效果要好得多。
  1.2 训练落实:学生做题需要学生自己下功夫去反复的练习与体会。课堂训练,从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哪怕指导每一位后进生完成好一题,落实到生生会做。
  1.3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实在”的思维过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学生请教题目的情况,而教师往往不当堂解题(尤其是一些难题),许多老师会把题目带回去,再给学生一个完善的答案。老师虽然后来讲解起来流畅,但是,其实这位教师失去了一个训练学生的良好机会。因为学生没有看到教师是如何起步的,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对学生的能力毫无长进的,碰到难题仍无法独立解答。
  教师应转变思想,让学生知道老师并不是神,解题中也会碰到许多困难,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每一次机会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问题,变更问题,选择策略,变更策略,引入辅助问题,综合运用策略……边演示边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进程。经长期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学会在学习开始时就分析学习问题的性质、特点,并有针对地选择适用的策略。
  2.落实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在《因式分解》一课中,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想通过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去朗读和机械记忆,但这样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概括性和抽象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其本质含义,因此改变另一种方式呈现因式分解这个重要概念,引导学生将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作如下类比。
  (1)从学习因式分解的目的性上类比。学习分数时,为了约分与通分的需要,必须学会把一个整数分解因数。类似的,代数里学完了整式四则运算就开始学习分式,为了约分与通分,也必须学会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以引起学生学习的重视和求知心理。
  (2)从因式分解的形式上类比。把整数55因式分解是5×11,类似地,整式a2-b2是a+b和a-b乘积的结果,因而多项式a2-b2因式分解为(a+b)(a-b),a+b、a-b都是a2-b2的因式。这样类比不仅使学生领会了因式分解的意义,且为因式分解的方法指明了思路(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
  (3)从因式分解的结果上类比。把一个整数分解为质因数幂的形式,如24=23·3类似地,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即分解后的因式必须是质因式。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类比,学生能认识到因式分解是数到式的发展过程,是特殊与一般的思维体现,因此产生对概念的迁移,正确辨认出数、式分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如何学的方法。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3.重视整体与个别教学,落实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4.建立师生实在互动关系
  和谐的气氛,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总之,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抓好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只是手段,学生思维与情感的落实才是最终目标。所以课堂教学的落实是学生思维的落实、情感的落实。一旦教与学有机结合,反复落实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的感叹:物理比数学、生物难学,历年中考多数学生的成绩均不理想。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特征,对培养初中学困生物理素养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素养,学困生,措施对策  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探索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就成了一个
期刊
【摘要】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又是一个长假,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上下五千年》,重新翻开再读,大有感概。  【关键词】中国历史,不同模式的发展,民族分裂与融合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在汉族形成的同时就出现了。今天满族的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写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撑和提升作用。  1.识字教学  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方面,初中语文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改革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提问的效果,往往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基于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初探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高中美术,提问技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美术教育意识得到强化。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美术课堂较之前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提问,是对教学
期刊
【摘要】要实现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入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效,创新,愉快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再也不能满足历史新课堂的需要。如果每堂课老师的方法一层不变,就难免让学生感到厌烦。怎样使枯燥的历史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有新鲜感呢?如何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最终达到教得轻
期刊
【摘要】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潜能的挖掘、创新动机的激发、动手能力的强化、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近年来,中考命题打破了多年来陈旧的命题模式,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这就迫使教师的教学应该适应于改革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和实
期刊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我们人类较大的获得了物质利益,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营造人和自然和谐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这也是新课程中生物教学的理念,现在的中学生是将来地球的主宰者,他们的环境意识不仅影响着现在,还决定着未来环境的质量。因此,作为生物老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在课堂教学中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数学课堂上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值得每位高中数学老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根据实践
期刊
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从教八年来,工作之余静下新来细细品味才发觉在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方面自己做得还不是那么的完美。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高中英语教材来说,新课标要求高中三年期间,学生必须完成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六、七、八的学习。然而就我们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