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哲学家费罗姆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影响独特。研究表明,如果父爱缺位会导致男孩“粉气”,无责任感、无远大目标、无道德感,甚至藐视法律;女孩则表现为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缺失自尊自爱,容易导致早恋、自恋等。现实是,我国的家庭普遍存在父爱缺位现象。作为班主任,想要教育引导好孩子,就必须要学会引导父亲群体,为父爱“导航”。
审视:“迷途”的父爱
笔者在学校部分年级和班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父爱缺位现象。在回答问题“你觉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谁更重要?”时,54.6%的爸爸认为“爸爸更重要”。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是谁负责?”“孩子犯了错,通常谁教育孩子?”等问题,他们却选择了“妈妈”。对于“你每天会陪孩子说说话吗?”这一问题,64.7%的爸爸选择了“很少陪”,11.2%的爸爸选择“偶尔陪”,只有24.1%的爸爸选择“经常陪”。这说明,虽然爸爸能认识到自己的角色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笔者曾与40名四年级学生围绕“爸爸平时忙吗?”“你觉得爸爸关心你吗?”“相比较而言,你喜欢爸爸多一点,还是喜欢妈妈多一点,为什么?”等问题进行交流,结果发现,31名学生说自己的爸爸很忙,仅有12个孩子能感受到爸爸的关心。出乎意料的是,超过半数的学生(21名)表示喜欢爸爸多一点,原因是妈妈平时太罗嗦,爸爸的角色则显得亲近一些。
从现实中考察,父爱缺位有如下原因:
参与意识淡薄。传统家庭观念认为,家里照顾孩子、老人都应该是妈妈的事,因此很多爸爸没有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观念,参与意识淡薄。爸爸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必然造成父性教育的缺位。
生活压力所致。传统家庭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即父亲承担养家责任。由于忙于工作,导致平时无法陪伴孩子,与孩子缺乏亲子互动,自然造成了父爱缺位。
方法技巧缺失。长期以来,父亲是威严的象征。但是,父亲的教育方法倾向于简单地用物质奖励来满足孩子,而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则采取打骂的简单粗暴方式,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最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父爱渐行渐远。
探寻:为父爱“导航”
针对班里部分孩子父爱弱化、边缘化的现象,笔者在班里开展了“走进爸爸”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一 “温馨之忆”:开启温情回忆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关心自己的人。为此,笔者开展了一次“温馨之忆”的调查,目的是通过让爸爸回忆与孩子间发生的难忘之事,来唤起爸爸对孩子的关切之情。
小唐同学的爸爸常年忙于工作,平时很少关心小唐的学习和生活。当我收到小唐爸爸的调查表时,很受触动。小唐爸爸写道:
一转眼,儿子已经12岁了,看着他仅是略矮于我的个头,我心里有很多话想对他说。还记得,当初他妈妈生下他时,经受了8个小时的产痛,最后是剖腹产下的他。当时,等在手术室门口的我是那么担心,在手术室前的走廊上,来回走了上百次。当听到他的啼哭声时,我欣喜万分;当“肉团子”放到我手上时,我紧紧地把他拥在怀中,我知道我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我要用我的一生来爱他。可是,现在我陪他的时间太少了,我亏欠了他……
难以想象,这段文字出自一个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爸爸的笔下,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爸爸对孩子的爱。
活动二 “现身说法”:唤醒教育意识
结束了“温馨之忆”的热身运动,笔者又通过校信通、告家长书、电话等形式邀请爸爸们参加家长会,结果班里三分之二的爸爸都来了。在家长会上,笔者邀请了班里家教经验丰富并且擅长演讲的小郭爸爸,分享育儿经。台上的小郭爸爸侃侃而谈,台下的爸爸们专心聆听。期间,小郭爸爸通过分享自己的家教故事,让爸爸们确信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次家长会发挥了良好的“幅射”作用,平时连老师电话都不愿接的小夏爸爸,虚心向小郭爸爸请教家教问题。家长会让爸爸们放下了架子,坦诚地畅聊教育孩子的问题,改变了过去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的错误观念,唤起了爸爸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
活动三 网络平台:开通家教热线
在小郭爸爸的带动下,班里建立了一个QQ群,家长们在闲暇之余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小林同学出现了迷恋网络游戏的倾向,父母多次劝说没有效果,为此小林爸爸在QQ群求助,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最后大家形成了发挥“伙伴力量”的共识,发动孩子共同帮助小林,每天轮流邀请小林参加户外活动,共同学习。渐渐地,小林交上了不少好朋友,不再痴迷网络游戏。
此外,通过QQ群,笔者向爸爸们推荐《家教周报》《家长必读》等报刊,让家长们了解科学的家教理念,掌握智慧的家教方法。为解答爸爸们的家教问题,QQ群在每月设一天为“热线咨询日”,成立了“志愿者”爸爸咨询师团队,家长们可随时咨询教育问题。通过QQ群这一网络平台,咨询师团队化解了不少亲子间的矛盾,解决了家长们提出的许多头疼的教育问题。
两个多月后,笔者又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班里超过半数的孩子认为爸爸比以前更加关心自己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 214196)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审视:“迷途”的父爱
笔者在学校部分年级和班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父爱缺位现象。在回答问题“你觉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谁更重要?”时,54.6%的爸爸认为“爸爸更重要”。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是谁负责?”“孩子犯了错,通常谁教育孩子?”等问题,他们却选择了“妈妈”。对于“你每天会陪孩子说说话吗?”这一问题,64.7%的爸爸选择了“很少陪”,11.2%的爸爸选择“偶尔陪”,只有24.1%的爸爸选择“经常陪”。这说明,虽然爸爸能认识到自己的角色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笔者曾与40名四年级学生围绕“爸爸平时忙吗?”“你觉得爸爸关心你吗?”“相比较而言,你喜欢爸爸多一点,还是喜欢妈妈多一点,为什么?”等问题进行交流,结果发现,31名学生说自己的爸爸很忙,仅有12个孩子能感受到爸爸的关心。出乎意料的是,超过半数的学生(21名)表示喜欢爸爸多一点,原因是妈妈平时太罗嗦,爸爸的角色则显得亲近一些。
从现实中考察,父爱缺位有如下原因:
参与意识淡薄。传统家庭观念认为,家里照顾孩子、老人都应该是妈妈的事,因此很多爸爸没有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观念,参与意识淡薄。爸爸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必然造成父性教育的缺位。
生活压力所致。传统家庭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即父亲承担养家责任。由于忙于工作,导致平时无法陪伴孩子,与孩子缺乏亲子互动,自然造成了父爱缺位。
方法技巧缺失。长期以来,父亲是威严的象征。但是,父亲的教育方法倾向于简单地用物质奖励来满足孩子,而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则采取打骂的简单粗暴方式,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最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父爱渐行渐远。
探寻:为父爱“导航”
针对班里部分孩子父爱弱化、边缘化的现象,笔者在班里开展了“走进爸爸”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一 “温馨之忆”:开启温情回忆
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关心自己的人。为此,笔者开展了一次“温馨之忆”的调查,目的是通过让爸爸回忆与孩子间发生的难忘之事,来唤起爸爸对孩子的关切之情。
小唐同学的爸爸常年忙于工作,平时很少关心小唐的学习和生活。当我收到小唐爸爸的调查表时,很受触动。小唐爸爸写道:
一转眼,儿子已经12岁了,看着他仅是略矮于我的个头,我心里有很多话想对他说。还记得,当初他妈妈生下他时,经受了8个小时的产痛,最后是剖腹产下的他。当时,等在手术室门口的我是那么担心,在手术室前的走廊上,来回走了上百次。当听到他的啼哭声时,我欣喜万分;当“肉团子”放到我手上时,我紧紧地把他拥在怀中,我知道我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我要用我的一生来爱他。可是,现在我陪他的时间太少了,我亏欠了他……
难以想象,这段文字出自一个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爸爸的笔下,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爸爸对孩子的爱。
活动二 “现身说法”:唤醒教育意识
结束了“温馨之忆”的热身运动,笔者又通过校信通、告家长书、电话等形式邀请爸爸们参加家长会,结果班里三分之二的爸爸都来了。在家长会上,笔者邀请了班里家教经验丰富并且擅长演讲的小郭爸爸,分享育儿经。台上的小郭爸爸侃侃而谈,台下的爸爸们专心聆听。期间,小郭爸爸通过分享自己的家教故事,让爸爸们确信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次家长会发挥了良好的“幅射”作用,平时连老师电话都不愿接的小夏爸爸,虚心向小郭爸爸请教家教问题。家长会让爸爸们放下了架子,坦诚地畅聊教育孩子的问题,改变了过去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的错误观念,唤起了爸爸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
活动三 网络平台:开通家教热线
在小郭爸爸的带动下,班里建立了一个QQ群,家长们在闲暇之余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小林同学出现了迷恋网络游戏的倾向,父母多次劝说没有效果,为此小林爸爸在QQ群求助,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最后大家形成了发挥“伙伴力量”的共识,发动孩子共同帮助小林,每天轮流邀请小林参加户外活动,共同学习。渐渐地,小林交上了不少好朋友,不再痴迷网络游戏。
此外,通过QQ群,笔者向爸爸们推荐《家教周报》《家长必读》等报刊,让家长们了解科学的家教理念,掌握智慧的家教方法。为解答爸爸们的家教问题,QQ群在每月设一天为“热线咨询日”,成立了“志愿者”爸爸咨询师团队,家长们可随时咨询教育问题。通过QQ群这一网络平台,咨询师团队化解了不少亲子间的矛盾,解决了家长们提出的许多头疼的教育问题。
两个多月后,笔者又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班里超过半数的孩子认为爸爸比以前更加关心自己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 214196)
责任编辑 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