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兴:在角色转换中坚守阅读初心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拾起那片绿叶——朴实得没有一丝杂色,轻轻地,我将她挂在胸前,锁住这绿色的梦……”直到现在,胡官兴校长还记得,这一首在他中师即将毕业时发表的散文诗《绿色的梦》中的几句话。在求学期间,胡官兴就是一名热爱阅读的文学青年,工作以后,他对于阅读的意义更是感触良多,除了更好地营造语文课堂之外,更注重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从教20多年来,胡官兴的身份在不断变化——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分管校长、校长,作为普通教师时,他一心牵挂的是如何引领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享受徜徉书海的乐趣;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他思考的是如何带领全校师生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领读者:带领师生徜徉书海
  中师毕业后,胡官兴怀着对阅读的挚爱,投入到了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之中。他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一所村小,当他走进校园的时候发现,学校里竟然没有图书室,学生的书包里竟然没有一本课外书……初为语文教师的他决心要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课外阅读。可是通过深入了解,他所执教的四年级中仅有6位学生家里有8本课外书。如何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经过深入思考,“雏鹰图书漂流计划”应运而生。在这份漂流计划中,他把全班分成8个组,每一组分一本书,每天分给一个学生阅读。为了让阅读活动有载体和抓手,他自己花钱为每一组学生配了一本读书记录本,要求学生每次阅读后记录下自己读书的进度,再写上几句读后感,第二天漂流给另一位同学。这原本是缺少图书的无奈之举,实施一个学期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读着读着产生了阅读兴趣,但时间到了不得不漂流给下一位,这样就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他们就想着法子让家长买书或者去亲戚朋友那里借书来看。就这样,整个班的阅读活动就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作为一名坚守阅读本心的语文教师,胡官兴深谙阅读对于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2012年起,胡官兴任扬州市公道小学校长,成为了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作为校长的他,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阅读需要引领,他因势利导,将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的公益组织“东方智慧”引进了校园,与学校的共读组织——“珠湖读书会”的教师们一起开展活动。公道小学的校园里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味道,教师们在说孔子、讲《论语》、读《诗经》……在前行的过程中,教师增长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知识, 还受到了精神的洗礼,获得了境界的提升。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吴仁红老师说:“过去我认为很多东西是重要的,现在看来,帮助学生成长才是教师生命幸福的根源。”在胡校长看来,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最大价值正在于此。
  在教师将阅读充分“内化”的同时,还应解决向学生的阅读“输出”问题,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为学生的智慧成长服务,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学校通过“珠湖大课堂”引领教师们寻找国学经典著作阅读的新策略——努力寻找“现代儿童”与“古代经典”的结合点,在内容选择上采用“以古补今”“古为今用”的方式,在阅读方式上以诵读为主,采用“典故印证”“以今说古”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实效,还提升了教师的阅读指导素养。
  作为一名领读者,胡官兴无论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都牢牢地坚守着对于阅读的初心,不懈探索和前行。他先后随工作室在扬州市多个学校送教上门,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宝应县的一次活动中,他讲述了民间故事《精卫填海》,在把学生引入胜境的同时,让与会的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阅读教学资源”。在开发区,他以诵读的方式执教儿童诗《朋友》,师生以读为媒,以诗为友,开启了一场心灵的盛宴,让与会者印象深刻。他想以这种方法,表达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和守望——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越来越读的教师成为阅读的推广者。
  研究者:推动阅读深度落实
  随着阅读教学实践的扎实开展,胡官兴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进一步探索的冲动,他觉得在课外阅读的推进中让孩子无序地将一本本书读下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效率不高,体系不全。为此,他提出了基于单元主题的“1+X”阅读模式。所谓“1”是教材中一个单元的主题,也可能是其中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文章。所谓的“X”是在此基础上推荐给学生的相关文章或者书籍。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再平常不过,可是在20多年前,在没有网络资源可以检索的情况下,为寻找合适的文本,一连几天的课余时间他都泡在学校图书室里,实在没有办法,就利用星期天到市里的新华书店去寻找和购买。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普遍提升,同时他对于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他觉得阅读也需要设计,也需要资源供给。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他主编的第一部著作《新启蒙儿童阅读教程》诞生了。
  随着阅读实践的不断深入,他逐渐探索出“三段式”整本书阅读指导模式——“读前推荐重激趣”“讀中指导重方法”“读后评析重感悟”。与此同时,他所执教的《西游记》《水浒传》《柳林风声》等阅读指导课被扬州市同步课程网收录,他被聘为扬州教育网特聘教师。
  如何让阅读更有效地落到实处?经过认真思考,胡校长想到的是带领师生开展系统性的阅读工程。以“整本书阅读”为例,他倡导教师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寻求阅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进而明确阅读任务的生发点、言语训练的结合点,从而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厚实学生的文化基因,探索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策略。这一研究项目很快成为了省立项课题《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复合式学习的策略研究》,有了课题的引领,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很快得到深入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理论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从他2018年到扬州市蒋王小学工作后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他觉得教师在共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交流,这样的读书活动对于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很有价值的。于是,共读一本书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教师花传书》《教师的挑战——宁静课堂的革命》《未来学校》……一部部专业的书籍送到了教师们手中,一场场思想的盛宴由此开启。首先是选书,选择共读书目就是一个有讲究的过程,究竟读什么书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必须最大可能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二是推荐书目者自己首先要阅读,否则没有发言权。第三,选什么样的共读书目有学校的标准——内容不能多,原则上不超过250页;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阅读的主题要契合学校当下的重点工作。所以,这样的读书活动看似一学期共读了一本书,实际上教师们是在读“群书”“专书”,这样的阅读活动更能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聚焦问题解决,从而使教师们认识到理论的基础性作用,使专业阅读、专业成长成为教师们的应然追求。   设计者: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作为一名管理者,胡官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经过反复考量,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领域。
  胡校长深知,书香校园应当有看得见的灵魂——那就是文化。所以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他一直重视文化熏陶的重要作用。学校渊源于扬州清代大儒阮元,所以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这里处处氤氲着阮元的“求实”味道——“正德广场”“实学大道”“学海堂图书馆”……每一处景观、每一条道路、每一座馆舍都无声地表达着学校的育人主张。“阅读是心灵的旅行”,斑斓的校园生活更是一种“心灵的阅读”,因而,胡校长特别重视对校园生活的设计,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将“入学仪式”放在孔子的诞辰,意在突出“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先贤品质”的意义;将“成长仪式”放在“母亲节”这一天,就是在表达“感恩与成长”的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无一不是在丰盈孩子们的人生体验,他认为校园生活既要有“读万卷书”的宁静,也要有“行万里路”的豪情……
  书香校园不仅要营造文化环境,还要注重对读书场域的建设,图书馆的建设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建校园综合楼的过程中,从规划起,胡校长就把图书馆的建设放在最重要位置,直到现在,他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坚决主张将学校图书馆建在底楼的情景,图书馆就是要让学生能很方便地去读书。同样,在阅读区域划分上,他对设计者也提出了要求——要设计三个自主阅读的区域,这样做是为了在图书馆中可以同时开展低、中、高三个级段的阅读活动,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他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须将适合不同年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摆放在相应的阅读区,目的是“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他们应该读、喜欢读的书”。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学校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打造出图书角、阅讀吧……让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弥漫着书香。2016年省特色文化评审团来到校园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赞誉:“这样的校园流淌着书香的味道,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幸福之所。”
  书香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阅读场所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阅读场所里的书籍。随着校园阅读建设的不断深入,他在学校提出了“全阅读”的要求。所谓“全阅读”一是指全要素阅读。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书籍涉及的门类与学科要尽量全面,除了文史类书籍外,胡校长特别重视数学类、科学类阅读书籍的供给, “全阅读”也是指全形式阅读。除了图书阅读外,学校还应重视非文本形式的阅读、影视剧的欣赏……在他的理解中,这不是阅读概念的泛化,而是在丰富孩子的阅读经历,孩子既要“读书本”,更要“观世界”。“全阅读”更要关注全方位阅读。在校园生活中,既要有教师引领下的既定阅读任务的驱动,也要有孩子自主进行的休闲式阅读活动;在推进校园阅读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同社区阅读、亲子共读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变成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未来,胡校长有着他最朴实的想法——“学校就是个读书的地方,教师就是个读书人嘛!”言为心声,记者读懂了他在角色转换中对于阅读初心的坚守、对于书香校园建设的理解,那就是阅读是校园生活的应有样态,是师生应有的生活状态。在书香校园里,浓浓的读书氛围如空气那样自然流淌,无处不在。在他的课堂中,孩子们一定会伴着书声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并借助微课凸显学生主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引领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实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效 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优课、微课和慕课等新型的教学资源影响着学习观、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等的变革。微课是在传
期刊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  【教学目标】  1.创设阅读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感受阅读童话的乐趣,激发阅读期待;  2.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悟安徒生童话中呈现真、善、美,点燃学生向善的道德情感火种。  【教学过程】  一、走进童话王国,感受奇妙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在这个寒假里,大家一定读了很
期刊
【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这首散文诗结构单纯,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歌咏了有情有趣、变幻多姿的四时晨昏之美,表达了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散文写作特点,展开丰富想象,感悟四时情趣。本课教学立足单元整体,重在朗读品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想象动人画面,细细
期刊
2017年,经过全体师生的讨论,扬桥中心小学确立了“让每个日子都翩翩起舞”的共同追求。学校希望,通过打造幸福校园,提高教师工作的归属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学校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拥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扬桥中心小学在“以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用幸福教育文化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期刊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很重要。怎样带领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绘本,打开阅读之门?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依据兴趣和特征,选择绘本故事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少,但有了一定的拼读能力,选择文字较少的绘本作为阅读材料,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例如,笔者为低年级学生选择了绘本《大卫上学去》,这个作品是美国作家大卫·香农以自己小时候绘制的图画为蓝本,刻画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
期刊
对于未来教育的图景,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象。无论怎样生动、丰富,未来教育都要同归到人的本质,找到人存在的价值。未来教育要帮助儿童探索人生、找到白己与世界的联结点,进而能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  未来学习的供给要逐步走向适应每个学生的“精准教育”,我们需要在教育的原野精确地劳作。  未来学习空间,将成为发掘儿童优势智能的“动力泵”。未来学习空间的构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发掘每一个
期刊
【摘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而活泼好动,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真正地解决这些疑问,理解每一课的重点、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质疑构建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人们对于事物有了疑问,产生了质疑,就会进一步地探其究竟。学生在学习
期刊
【摘要】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从阅读和写作水平两方面出发,因此,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并在现实生活的沟通和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要从零开始培养阅读兴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在深入剖析儿童文化的艺术性、游戏性和生态性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能显著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儿童本位  
期刊
【摘要】倡导发现式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力。语文学习力外延广泛,本文只谈及独立思考力、语文理解力和语文表达力。培养独立思考力可以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眼光出发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培养理解力可以通过“融通”和“品味”的方法发现细节之美和表达之妙;而语言表达力可以在发现阅读方法和表达技法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发现式阅读语文学习力 独立思考  
期刊
“小稻秧”,是一年级所有教师私下对我们班一个孩子的称呼。那是第一學期期末改卷时,一位教师大声惊呼:“你们看,这个孩子的字像一棵棵小稻秧。”整个试卷的空白处写满了“上、下、山”这三个字,而且字写得歪歪扭扭,确实像一棵棵稻秧,“小稻秧”由此得名。  “小稻秧”剃着时下流行的儿童头,穿着干净整洁,课堂上端端正正坐着,课间看别的孩子玩,站在旁边笑得纯净而无忧。  开学几天后,我才发现“小稻秧”与别的孩子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