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陶渊明与自由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界是人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人又是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实现者,人与自然构成了哲学层面上的双向互动关系。追求“自然’’亦即追求人性的自由,同时也是生命意义的最高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哲学对自由的看法,比较其观点的异同,从而凸显出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追求自然至高境界,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的崇高形象,多角度的挖掘他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自然;自由;陶渊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自然界是人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人又是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实现者,人与自然构成了哲学层面上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论”,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理解。道家更看重“自然”,儒家更看重“人文”,但是,这一理念的基本涵义则是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追求“自然”亦即追求人性的自由,同时也是生命意义的最高体现。生命只有在面对自由并不断趋向自由的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获得其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这也就是为什么历代贤哲多将“自由”悬为鹄的,予以学理上的证成,进而鼓励人们去加以践行的缘由。在这一探求过程中,不乏理论家,不乏实践者,而东晋的陶渊明正是其中躬行践履的实践者之一。
  任何一种思想和行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就哲学思想而言,表现为儒学的式微和道学的复兴。玄学的兴起对当时士族社会的政治生活、心理结构、审美理想、人格生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就了一批风姿绰约的玄学名士,并由此孕育出之后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其中,陶渊明便是田园诗的代表。然而当时绝大多数的田园诗人凭借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山水自然之中寻道访仙,他们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君临于自然界之上,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创作了很多山水诗,但却离山水自然的“真意”越来越远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会达到审美与伦理二者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庄子言:“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天乐”即是自然之乐,庄子哲学的真正的归宿则是大自然。而陶渊明则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的生活态度建立起一种“万物一齐”的平等的交流关系,将“天乐”的境界加以平民化,顺乎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审美愉悦,而不是在征服奴役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审美快感。陶渊明既不象庄子笔下面黄肌瘦的“真人”离群索居,也不象其他“隐逸诗人”样衣衫鲜亮、风流儒雅的泛舟留连山水,他从“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注·明诗》范文澜注)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以朴素的、直观的形式表现出一个没有剥削、能自由劳动的“桃花源”社会:“相命肆家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在这里,人是自由的,因而是快乐的,自然是和谐的,因而是美丽的,这是一种平凡且实在的人生之美。
  对于“自然”的至高境界,西方哲学称之为“自由”。那么在中西的传统观点中,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呢?“自由”一词,概括说来便是“由自”,任凭自我作主。柳宗元诗:“欲采苹花不自由”,“不自由”即“不由自”,由不得自己为主。可见,“自由”乃是以自我为主体,离开了自主性。也就谈不上任何自由。下面将中西对自由的看法列成表格,以求一目了然,便于比较。
  西方哲学观点: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西方哲学有的学派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的认识与掌握,它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的,人只有通过理解必然性,并将其变为自身行为的内在依据,才能获得自由。而有的学派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超越。他们不承认通过理性的作用可以获得自由,而将“自由”归之于纯粹精神领域中的自我人格实现。现代西方哲学又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只有超越式的自由确有所对待时,它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超越,才有可能从超越中实现自我,而不致混同于那种一时心血来潮式的任意妄为。
  相比之下,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由观念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哲学观点: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儒家和道家都有自由的追求,且其自由的理念中也都容纳了必然的因素,在这一点上,中西民族精神也是相通的。然作进一步推究又会发现,中西自由观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西方传统强调以人的主体能动性去认识和掌握自由,而这样的一种态度,在古代中国人中也是有的,如荀子,不过这类言论在典籍中凤毛麟角。相反。古人常谈“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以人自身去应合“天道”,顺应自然。在“自由”与“必然”的结合关系上,西方传统走的是通过对立、斗争以达到统一的道路(“必然”转化为“自由”),而中国古代却将其看作一体(“必然”即是“自由”),并力求回归于这种本然一体的状况中去(天人合一)。产生这一分歧的根源,就在于中国哲学认为自然与人的生命存在是不能分开的,自然所代表的是自然界的秩序,亦即世界的本原。人的生命活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自然同时又是人生命活动的最终归宿。所以中国哲学的自然观是存在论、境界论的自然观。中西传统自由观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自由理念在人的生存层面与实践层面上的不同展现。老子以“回归自然”为其哲学的根本宗旨;庄子最赞赏自然之乐,陶渊明通过采菊之举、南山之见、荷锄之归、车马之喧、无眠之夜、登高之诗、夕露之沾来显其自然之乐。陶渊明的自然之乐,已是出于感性而又超于感性的精神快乐,他与自然不是占有征服而是同一的关系,使他的人生体现出了审美化、艺术化的特征。他眼中的自然别有情致,他胸中的自然别有洞天,这正是由于他具有了一种和谐、平和的精神境界。因此,中国人的自由观既包含归本自然生命的一面,又开显出追求精神超越的取向,也就是在顺应必然中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中国式的“超越”,也不是要超越必然,而是要超越自我;只有超越了日常功利境界中的“我”,才有可能归返自然的本原,亦即归返于那个与自然同属一体的本真的“我”。这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与现代西方观念中以单纯的“自我实现”为自由,一味推重个体生命的绝对超越,是大不相同的。
  陶渊明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思想,我想没有人能够否定,从其作品中便可一目了然。这是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的精神支柱。然而深入挖掘他前后期的作品,我们似乎又能觉察到一丝丝的心理变化。他前期的作品例如《归园田居》五首、《归鸟》、《饮酒》二十首等,无一不体现出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例如《饮酒》诗中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描绘的是一种多么悠然自得,沁人心肺的田园生活呀!可是现实真的如此吗?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们怎么就没感觉田园如此美好呢?遍地的鸡鸭屎粪陶渊明没有看到,池塘边上的污浊之物他没有看到,农村男女老少忍饥挨饿的情景他没有看到,他看到只是农村里最美好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不解,而把它归之于陶渊明有着 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美妙之处。他有着善于抒情状物的精湛技巧,不仅发现了美,还把美传神的刻画了出来。然而,真的是这样的么?有学者认为,这不仅仅是陶渊明的技巧抑或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融入到农村生活中去。他只是浮在表面上,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田园的一切。众所周知,距离产生美。距离可以有多种含义,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等。在我看来,心理距离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心理根源。之所以美在别人看来不为美,在他看来为大美,就在于他有距离,他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一切的。就如近视的人看着远处的稻田,朦朦胧胧的,别有一番隋趣和诗意。但视力极好的人可就不这么认为了。稻田里有虫子,土里有污浊之物,美在哪呢?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因此不同,视力好的人,总是不自觉的往细处看;反之,视力差的人,看不清细处,只能从宏观把握他所看到的东西,因此,绝大多数有瑕疵的东西,在视力差的人眼里,都是一样的完美。周国平曾说过:“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个明智的态度。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同理,陶渊明在归田的初期,并没有真正融入农家生活中,他衣食无忧,没有任何经济负担,整天闲来无事就到处走走看看,喝喝小酒,聊聊天,乘兴写写诗,他的好心情在无形中把世俗的污秽的一面给过滤掉了,他的眼睛里只反射出真善美的事物。加之他一直以来以追求精神自由为人生主旨,自然不会去在意周围的污浊杂事、琐事,他对自然的哲学思考也使他不时加大了他对真正田园生活的心理距离,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立足点,因此获得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有限的距离上升为无限的距离,这其中乃是精神的超拔。
  然而后期的诗歌就有所不同了,例如《乞食》一诗,更是真实的反映了陶渊明当时的生活状况。“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于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这时候农村正值饥荒,家道衰落的他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情再写出之前那样乐观开阔的田园诗呢?此时的他在田园生活已久,田园生活对他来说似乎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强烈的吸引力了。他看到了人情的冷暖,切实从内心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距离感消失了,原先的美也就无从谈起了。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陶渊明毕竟是以追求自然为人生至高境界的人,他是不会轻易为“五斗米折腰”的,即使穷困潦倒,仍安贫乐道,以心中的道来摆平贫与富的天平,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他一直以来为后世所称道的依据。
  因此,从陶渊明前后期的诗歌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不是众所吹捧的神,他也会有微妙的心理反应。但圣人就在于能够坚守内心的一份宁静,纵使世俗之事飘过脑海,也不为其所动,能用心中的道加以平衡,这就是境界。陶渊明在物质主义高涨的生态中间,让一个屡仕屡隐、身心疲惫的自己复归本真、质朴自然,是他的勇气使然,也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不在万丈红尘中迷失自己的独立人格的自然状态,实是一种福气。自由乃是生命哲学的旨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乃是一代又一代学者追求的至高境界。中西哲学的观点纵使有些许差异,但本质都是统一的,人的生命不分国界,生命的境界亦是如此。
  纷纷绕绕,全是身外事。站在精神的宇宙俯瞰人类,我仍是我,遭遇仍是遭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仍是岸,它淡然的观望着变幻不定的海洋。
  
  [参考文献]
  [1]陈伯海.自由理念的衍化与生命哲学的旨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2]赵敦华.西方哲学筒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章培桓.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编(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综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不仅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要从课堂气氛、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讲究导课、讲课、提问、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及结尾等方面的艺术,真正把课讲好。  关键词:院校;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高超的综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
期刊
教学评语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是学生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师生思想情感、推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评语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事实上,适时适度地运用作业评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
期刊
摘 要:译文在追求形同与意合时总是游离于不同的翻译策略之间,翻译策略随翻译目的变化的而变化,并在变化中融合与超越,如何将其在高职院校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应用实施,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翻译策略;任务型教学;高职院校    一、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种以语言转换性为核心并兼有艺术再造性、信息传递性、审美交际性、社会交往性、文化交流性等多重性质的人类活动系统,由译者、原文作者、译文读者、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认为在采用具体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实际。在思政课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一要端正教学态度,二要尊重学生,三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几乎涉猎了思政课教学的各个方面,然关注独立
期刊
摘 要:为了了解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现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实施了调查,本文特为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做一个报告。调查涉及学生干部队伍的价值观、所具备的素质、锻炼方式、有无培训、教师指导情况、影响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的外在问题和自身因素等。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现状    为了解新时期广西高校学生
期刊
摘 要:教学督导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指导、评估、反馈和参谋作用。目前,军队院校在发挥这些职能作用中还存在着督导观念落后,制度不健全,督导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和督导方式单一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职能作用,应该在更新观念、健全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和完善督导方式上下功夫,有突破。  关键词:督导职能;教学状态;质量管理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规范教学管理,促
期刊
摘 要:写作作为英语学习中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英语教学和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更是语言学习评价的重要项目。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关系入手来浅析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写作;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策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是语言
期刊
摘 要:引领文化,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推动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对接,大学文化的发展紧紧依托城市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的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大学文化的引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具体在五个方面实行对接:即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实行对接;在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方面实行对接;在优秀人才、管理干部方面实行对接;在文化产业方面实行对接;在市民素质方面实行对接。  关键词:城市文化
期刊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甘肃政法学院的精品课程,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之上的。本文介绍了甘肃政法学院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探索了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和方法,总结了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教学模
期刊
摘 要:广告翻译是新兴的翻译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包括对外广告宣传在内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越来越受重视。不过,应该承认,由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经验不足,国际营销人才缺乏,我国企业的对外广告。尤其是在外文广告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而对电视的广告翻译那就不用说更少了。以下我们扼要介绍以下英文广告的基本特点,也希望大家参与讨论。文后,我们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