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仅3岁半,我的遗憾已堆得比他还高。
  我挑食,儿子便比他妈还挑。吃进肚里的好东西不少,但却长得楚楚可怜,更何况现在又盛产胖儿,旁人便开玩笑说我是后妈,又说我小气不舍得让孩子吃,继而又以一种极端同情的口吻叹息说你瞧你们一家,瘦得……便有点说不下去了。儿子的瘦,总显得当娘的无能。看看人家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胖乎乎的像个小猪娃儿?走在路上,胖儿在前面大摇大摆,当娘的在后面昂首挺胸,岂不羡煞人也?
  儿子10个月时便会拿着磁带说“带带”,摸着自己的脚说“脚脚”,可我这当母亲的太仔细了,跟儿子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儿子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屙屎还是拉尿,小手一指我就知道他要什么东西。现在我才发觉自己一开始就成了儿子身边最贴心、最有眼力的侍从。短期后果是儿子后来干脆不再说话了,小嘴一努,小手一指我就屁颠屁颠地立马儿给他办好,等我醒悟过来时,儿子已12个月了;长期后果是儿子认为他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儿是他的妈妈而不是他的同龄人,而且口口声声说我就是他的“媳妇儿”,长大了就娶我,弄得他爸哭笑不得,想跟儿子抢媳妇儿,儿子便理直气壮地对他爸一挥手,“你找你妈去!”


  我胆小,怀儿子时其父又经常出差,自己在家睁眼睁到凌晨4点,感觉这时小偷就不敢来访了才放心睡去。儿子也天生胆小,不知是不是因为我,小时一见高个、光头、胖子、老人头上的灰色帽子均以哇哇大哭来应付;邻居嚷自己的孩子,人家的孩子尚没有反应,我儿已泪光闪闪,以至于邻居再嚷自己的孩子必先向我儿声明“苏悠然,我不是嚷你”。如今我家这位3岁多的男子汉每次下楼便拎着自己最心爱的步枪或者刀剑什么的,色厉内荏地对我说:“妈妈你后头走,我前头看有没有坏蛋。”可一旦刮风声音大点,儿子便扑向我惊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
  我嗜书如命,又喜夜读,12点以前很少上过床,即使上床也是在床上瞧书,总觉得这大好夜光要是睡了就太可惜了。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也甚喜书,八九个月时捧着头朝下的书达达地念,从小一见卫生纸就撕,但从没撕过书。我本人已呆得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不希望儿子也成呆子。更气人的是儿子也跟睡觉有仇,只要一说睡觉就愁眉苦脸,半夜十一二点了他却嘟哝说:“刚睡过觉,怎么又让睡?”现在我瞧书才明白小儿长个全靠晚上睡觉,眼看着原本比儿子个子矮的小子们都嗖嗖地追上来了,我心里这个后悔哟……
  儿子过来缠着要我给他讲个故事,我有时烦极了,就大喊一声“滚”。去邻居家串门时却发现人家两口子正在兴高采烈地陪其子瞧广告;儿子很少尿床,有一天一不小心尿到了床上,我一把把睡得正香的儿子推到一边。去邻居家闲谈才得知人家的儿子天天尿床,哪一天不尿床就能受到妈妈的表扬。我不愿意像别的母亲那样逢人就变着法儿地诉说自己儿子的聪明与淘气,人前人后地说儿子的缺点,以至于儿子回家跟我说:“妈妈,你以后出去不要再说我了”;别人的孩子淘气我觉得那是聪明,自己的孩子淘气我却觉得他在给我添堵。儿子敏感又胆小,我却因此而时时斥责他,导致他常常情绪不良……
  作为一个母亲,我的遗憾太多太多。我想如果我再做一次母亲,我要先问问自己:
  你的“挑食”等不良习惯改掉了吗?
  你肯为孩子放弃或暂时放弃一些自己的“自由”吗?
  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不厌其烦地洗尿布和讲故事吗?
  ……■
其他文献
根据1~6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要有规律。  婴儿经过了新生儿期对外界生活环境的适应,根据他的生理活动规律,形成了自身的饥、饱、醒、睡、活动、休息、哺喂、排泄的节律和秩序,这时就要在他的生活内容和顺序上给予科学的安排,形成一种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婴儿每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1)保证婴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婴儿一昼夜睡眠时间:第1
期刊
传统的断奶期喂养与问题      宝宝已4个月大了,听保健医生的建议,该为宝宝添加辅助食品了。妈妈们开始让宝宝尝试自制的面糊、烂面或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就让宝宝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可是去看保健医生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加缓慢甚至不增加。医生说,与宝宝吃的食物营养不够有关。家长们觉得很困惑,几百年沿袭的喂养宝宝的经验和方法,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单独为宝宝精心制作食物的必要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
期刊
喜欢“回头比”的现象在学龄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家长谈到这个问题都觉得很挠头,总觉得这是一种没有上进心的表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探究一下孩子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  每个孩子都期望得到大人的认可。当他考试不理想时,他会本能地害怕失去大人对自己的认可。他说:“还有比我差的呢!”其实是在说:“我还是好的呢。”这是孩子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形象。有时在成人身上也能见到这种心理。  另外,孩子是比较容易
期刊
刘女士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整50岁。巧的是,她25岁时生儿子,今年她25岁的儿子马上就要做爸爸。而她82岁的老母亲依然健在。她们家马上就要成为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了。  刘女士说:我妈一辈子一共生了11个孩子。那时候哪有什么计划生育,有了孩子想不要也没有办法。到后来她从菜窖上往下跳都不流产。那时候人们既重男轻女还特迷信。我大哥是属虎的,他下面的3个弟弟妹妹都死了,人家就说是他命中不招弟妹。所以等我大
期刊
说起来,假日的概念是这几年随着双休日的出现,随着几个大的节日假期的不断增加而强化起来的。父辈们总是感叹:我们年轻的时候,哪儿有什么假日的概念呀。平时早出晚归,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得一大早起来,赶紧料理一个星期一家老小攒下来的家务活:洗衣服、做顿像点儿样的饭菜、缝缝补补,还要买柴米油盐。稍微奢侈一点,上趟公园,还得带上个鞋底,走累了歇着时纳上两针……一个星期天下来,比平时上班还累。你们可赶上好时候了
期刊
到今年4月,《父母必读》就整整20岁了。作为创刊时期的编辑之一,回忆创业的艰难和读者反应热烈所带给我们的欢欣,真是百感交集。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家企盼子女健康成长,社会急需帮助中青年父母科学育儿的书刊,这就是我们办刊的依据。但万事开头难,好在有领导的支持。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刊名;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为创刊号著文,呼吁要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父母本人的教育,并把《父母必读》的出
期刊
我们现在三四十岁的父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我们都还记得,那时候,每到冬春季,爸爸妈妈就要带我们到居委会去打预防针或者是吃糖丸,糖丸色彩艳丽,放到嘴里不一会儿就化了,甜甜的……这就是“小儿麻痹糖丸”。大人们还告诉我们,吃了这种糖丸,就不会得一种可怕的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了。  为什么近年来我们再也听不到有人得“小儿麻痹症”,有哪个孩子“出麻疹”,哪个孩子得了“白喉”?为什么30岁以下的人群中不再有
期刊
从外地回来的那个周末,女儿的家长联系本上有一段老师长长的留言,还有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以及描过两遍的黑黑的字体,表达着他的愤怒。母亲着急地拿给我看,问我怎么办?女儿怯怯地看着我,不说话,没有了以往看见妈妈的惊喜和叽叽喳喳。看来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的女儿已经有过一番“说教”了。  家长联系本上写着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外语课时,坐在女儿前面的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挡住了她的视线,于是女儿伸手推了那个小朋友一把
期刊
妈妈,你来帮我嘛!    5岁半的小朵朵聪明、伶俐,就是有点儿懒。这不,明明自己会穿衣服、鞋袜,却总是让妈妈来帮忙。其余的生活小事,如收拾玩具、洗手、洗脚等就更不用说了。全家人都知道小朵朵的口头禅,那就是:“妈妈,你来帮我嘛!”唉,这个小家伙可让人如何是好?    做个快乐的小精灵    我刚6岁的儿子谢心田也曾经有过小朵朵那样的“口头禅”,起初我真有点无可奈何。后来我想起儿子特别爱看湖南电视台的
期刊
许多男子汉私下里有这样的感叹:自从有了孩子,她对我再也没有兴趣了,简直把我当成了多余的“第三者”。  孩子在夫妻之间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我们总是爱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对女人来说,这种感受却具体而复杂得多。母亲向来把孩子看成是自己肉体和精神的一部分。从妊娠到分娩,女性又经历了一次生命苦乐的洗礼。这往往是男子所体验不到的。有了孩子,女性变得更坚强了,内心的充实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空前的。女性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