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而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的要求。
我们该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结合当前我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一、立足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课前预习实践化
在课前预习时,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课前预习实践化主要有以下两点:
1、研究课文的写作背景。如学习《第一场雪》这一课,我认为应该先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当时的背景是:当时,我国已经连续几年遭受到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粮棉歉收,饥饿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这场瑞雪就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查阅资料,了解了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学生就会显得从容自如了。
2、研究课文的作者,当前时间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文章选用的都是我国古代诗人和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生活年代与国度的不同,学生对这些作者的名字往往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对这些作家及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认为更应该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比如学习古诗《竹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郑燮的一些基本情况:他不仅喜歡写竹子,而且还喜欢画竹子,并且还在山东潍坊做过县令。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家契可夫指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是把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之一。
2、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充分感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去做,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作业拓展化
1、拓展阅读。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本中吸收内容有限、数量有限的语文信息,接受时间有限、方式有限的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条件,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达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2、拓展写作。这类拓展形式主要是紧扣教材练笔。学生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应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学完了《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应让学生再查阅有关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解说词,并且试着解说一下。
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应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挖掘校本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借助艺术欣赏,促进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媒体,开发活动资源。当今社会,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见解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资源,是学生求知不尽的素材。
(二)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校联谊体验。
作为校外课程资源中最直接、最丰富的家庭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大多停留在德育教育的层面,而真正将其纳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从当前落实的情况看,还远远不够。在我与一些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的家长也希望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扮演教师的角色,看到自己孩子的“另一面”。因此,我认为在学校与家庭中间搭建一个‘锖进来,领出去’的联系的平台。“请进来”就是学校将家长请进教室、请上讲台,向学生传授他们的直接经验。“领出去”即家长将学生领出校们,带到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这样,学生的生活空间就大了,于是他们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活动,它重在综合,强调学生自主。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搜集信息,访问调查,最后再写出一个调查报告。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一定会高涨起来了。另外,通过走进社区调查,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丰富了。这样也就为学生写出选材新颖的作文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25.
[2]叶继镯,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2
[3]何淑霞,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我们该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结合当前我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一、立足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课前预习实践化
在课前预习时,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课前预习实践化主要有以下两点:
1、研究课文的写作背景。如学习《第一场雪》这一课,我认为应该先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当时的背景是:当时,我国已经连续几年遭受到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粮棉歉收,饥饿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这场瑞雪就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查阅资料,了解了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学生就会显得从容自如了。
2、研究课文的作者,当前时间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文章选用的都是我国古代诗人和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生活年代与国度的不同,学生对这些作者的名字往往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对这些作家及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认为更应该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比如学习古诗《竹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郑燮的一些基本情况:他不仅喜歡写竹子,而且还喜欢画竹子,并且还在山东潍坊做过县令。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家契可夫指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是把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之一。
2、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充分感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去做,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三)课后作业拓展化
1、拓展阅读。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本中吸收内容有限、数量有限的语文信息,接受时间有限、方式有限的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条件,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达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2、拓展写作。这类拓展形式主要是紧扣教材练笔。学生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应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学完了《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应让学生再查阅有关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解说词,并且试着解说一下。
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应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挖掘校本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借助艺术欣赏,促进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媒体,开发活动资源。当今社会,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见解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资源,是学生求知不尽的素材。
(二)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校联谊体验。
作为校外课程资源中最直接、最丰富的家庭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大多停留在德育教育的层面,而真正将其纳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从当前落实的情况看,还远远不够。在我与一些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的家长也希望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扮演教师的角色,看到自己孩子的“另一面”。因此,我认为在学校与家庭中间搭建一个‘锖进来,领出去’的联系的平台。“请进来”就是学校将家长请进教室、请上讲台,向学生传授他们的直接经验。“领出去”即家长将学生领出校们,带到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这样,学生的生活空间就大了,于是他们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活动,它重在综合,强调学生自主。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搜集信息,访问调查,最后再写出一个调查报告。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一定会高涨起来了。另外,通过走进社区调查,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丰富了。这样也就为学生写出选材新颖的作文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4-25.
[2]叶继镯,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2
[3]何淑霞,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