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和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其他多方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学习和工作效果。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把教育和情感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可能成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品德课自身特点决定其要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是兼有传授知识和教育思想品德双重任务的。也就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那么思想品德课的这些性质和任务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是解决“知——信——行”的过程。让学生“知”,即懂得知识原理等;让学生“信”,即信仰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行”,即使认知能导行。其中,“知”是开端、基础,“信”是关键、关节点,“行”是最终目的。
那么,解决学生的“信”的问题,也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了。而要解决“信”,那就务必要动学生的“情”。只有知识“内化”成了学生本身的东西,才能使学生运用到言行中。要“内化”,那就务必使传授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认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或积极的道德体验。那么,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行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它也就务必要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情”是该课达到最终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它本身的要求。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渗透情感教育。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少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奉行“唯理智教育”。他们为了让学生考个高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他们看来,该课本来就枯燥无味,没什么好学的,是不可能上得生动的。
因此,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教学的目标只定在传授知识这一层次上。至于学生的思想是否越来越进步,道德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他们从来不关心。他们认为只要传授完知识即可,“信与不信”只是学生的事。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缺少了点“人情味”,上课也没语文那样形象、生动。由于教师没有进行情感投资,当然,也不可能有情感的收获。这一门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显然是低沉的了。再加上有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表现出对某些思想、理论持怀疑态度,并且该教师的言行举止又常常与所言不符,这样,学生就更不信自己所学的知识了。显然,培养出来的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了。因此,喜爱政治课的人甚少。要使政治课成为一门学生爱听的课,务必让情感教育来加盟,让“情感”来唤醒沉闷的课堂,唤发课堂的生命力,使学生从“厌学之”转化为“好学之”。
最后,当代学生本身的情感淡化,要求思想品德课育情。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侵蚀,也由于现在的单亲家庭越来越来多,现代的中学生的亲情淡化,友情薄弱,感情出现了“真空”。不少学生存在“情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只有“金钱”和“权力”才有用的思想。他们对老师的情感也不深,有的连尊重也不懂。个别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早已把中国传统中的“尊师重道”、“师生情重”忘记了。虽然本人加入教师的行列颇短,但已深深地体会到:中学生确确实实需要老师重新给他们种下“情感”的种子,并努力去浇水、施肥——否则,将来在社会上行走的将是一些只有躯体,没有血肉的,让人发指的青年。而思想品德课作为情感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阵地,怎能不渗透“情”呢?
当然,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以上的原因,但从这三大原因中,我们也看到了渗透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寓情感教育于寓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呢?如何使情感与智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呢?
2 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遵循情感教育规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策略,探索有特色的情感教育模式,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知、情、意、行的统一。
2.1 情感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求思想品德老师,具备丰富的情感。思想品德老师除了要具有高尚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外,还要对学生负责,用心教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使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2.2 善于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讲透教材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敢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设必要的课堂情境。
2.3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
2.4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注重以情育人。学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建立情感教育、德育教学、课外活动三大模式,实现学生人格完善,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4.1 设计情感教育咨询站,对学生进行辅导。针对目前青少年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由学生组织、教师指导或者专程聘请心理医生设立心理咨询站,活动的原则是“真诚、热情、耐心、保密”,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且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实现对症下药。
2.4.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课外活动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组织学生办好政治小报。政治小报是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的窗口,教师要加强指导,即时制订办报计划,审阅稿件。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第二,组织学生调查采访,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形式的课外活动。
第三,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要求和指导学生留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及时撰写小论文进行交流。
第四,组织郊游,造访名人,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特定情境,培养起积极、稳定的情感。总之,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有一种对学校的向往和归宿感。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1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品德课自身特点决定其要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是兼有传授知识和教育思想品德双重任务的。也就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那么思想品德课的这些性质和任务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是解决“知——信——行”的过程。让学生“知”,即懂得知识原理等;让学生“信”,即信仰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行”,即使认知能导行。其中,“知”是开端、基础,“信”是关键、关节点,“行”是最终目的。
那么,解决学生的“信”的问题,也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了。而要解决“信”,那就务必要动学生的“情”。只有知识“内化”成了学生本身的东西,才能使学生运用到言行中。要“内化”,那就务必使传授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认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或积极的道德体验。那么,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行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它也就务必要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情”是该课达到最终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它本身的要求。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渗透情感教育。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少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奉行“唯理智教育”。他们为了让学生考个高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他们看来,该课本来就枯燥无味,没什么好学的,是不可能上得生动的。
因此,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教学的目标只定在传授知识这一层次上。至于学生的思想是否越来越进步,道德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他们从来不关心。他们认为只要传授完知识即可,“信与不信”只是学生的事。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缺少了点“人情味”,上课也没语文那样形象、生动。由于教师没有进行情感投资,当然,也不可能有情感的收获。这一门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显然是低沉的了。再加上有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表现出对某些思想、理论持怀疑态度,并且该教师的言行举止又常常与所言不符,这样,学生就更不信自己所学的知识了。显然,培养出来的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了。因此,喜爱政治课的人甚少。要使政治课成为一门学生爱听的课,务必让情感教育来加盟,让“情感”来唤醒沉闷的课堂,唤发课堂的生命力,使学生从“厌学之”转化为“好学之”。
最后,当代学生本身的情感淡化,要求思想品德课育情。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侵蚀,也由于现在的单亲家庭越来越来多,现代的中学生的亲情淡化,友情薄弱,感情出现了“真空”。不少学生存在“情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只有“金钱”和“权力”才有用的思想。他们对老师的情感也不深,有的连尊重也不懂。个别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早已把中国传统中的“尊师重道”、“师生情重”忘记了。虽然本人加入教师的行列颇短,但已深深地体会到:中学生确确实实需要老师重新给他们种下“情感”的种子,并努力去浇水、施肥——否则,将来在社会上行走的将是一些只有躯体,没有血肉的,让人发指的青年。而思想品德课作为情感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阵地,怎能不渗透“情”呢?
当然,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以上的原因,但从这三大原因中,我们也看到了渗透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寓情感教育于寓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呢?如何使情感与智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呢?
2 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遵循情感教育规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策略,探索有特色的情感教育模式,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知、情、意、行的统一。
2.1 情感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求思想品德老师,具备丰富的情感。思想品德老师除了要具有高尚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外,还要对学生负责,用心教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使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2.2 善于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讲透教材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敢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设必要的课堂情境。
2.3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
2.4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注重以情育人。学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建立情感教育、德育教学、课外活动三大模式,实现学生人格完善,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4.1 设计情感教育咨询站,对学生进行辅导。针对目前青少年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由学生组织、教师指导或者专程聘请心理医生设立心理咨询站,活动的原则是“真诚、热情、耐心、保密”,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且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实现对症下药。
2.4.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课外活动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组织学生办好政治小报。政治小报是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的窗口,教师要加强指导,即时制订办报计划,审阅稿件。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第二,组织学生调查采访,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形式的课外活动。
第三,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要求和指导学生留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及时撰写小论文进行交流。
第四,组织郊游,造访名人,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特定情境,培养起积极、稳定的情感。总之,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有一种对学校的向往和归宿感。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