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元教育能力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步探讨了教师元教育能力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元教育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研究意义;元教育能力训练的理论依据;元教育能力训练的目的、途径与方法。该领域的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师;元教育能力;教学效能感
  作者简介:陈春梅(1976-),女,河南驻马店人,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公共教研室,讲师;赵艳君(1965-),女,北京人,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公共教研室,讲师。(北京 10007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046-02
  
  一、元教育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所谓元教育能力,就是教师建立在元教育知识基础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及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的能力,它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意识性。根据这一定义,元教育能力的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元教育知识、元教育监测和元教育控制三个有机联系的方面。
  元教育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知识和信念,包括对自己教育能力及特征、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认识,对教育规律及教学策略的掌握等。上述知识和信念不是教育过程本身,也不是指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全部的关于教育的知识和信念,而是专指教师本人所拥有的,并能指导其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和信念。
  元教育监测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及相应的内心体验,它可以发生于具体的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以一节课的教学监测为例来说明,课前的监测如:我的备课充分吗?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清楚和突出吗?课堂教学中的监测如:此时我的精力饱满吗?我的讲授清楚吗?这些监测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随时发生,并影响到教师本人的心态和导致对课堂教学的临时性调整。课后的监测如:这一节课的总体效果怎么样?达到预期目标了吗?可见,元教育监测是一种主动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对象进行认知的过程,这种认知及相应的体验会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态,并使其自觉地调整教育教学过程。
  元教育控制是指教师本人在元教育监测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组织和调节的过程,它是教师元教育能力的集中体现。就课堂教学来说,它包括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选择、言语表达的方式与速度、自我情绪的控制、如何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由此可见,对教师进行元教育能力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其元教育方面的知识,为其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能力和知识基础,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监视和控制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元教育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之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成长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二、元教育能力训练的理论根据
  从理论上讲,对教师进行元教育能力的训练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1.教师的教学特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不同。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能通过接收学生的反馈、自我反思和研究同行专家的教学风格,不断取长补短,形成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中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育要靠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主要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解决教师科学地教、学生科学地学的问题。有的教师不讲究策略,只管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接受,这种一味地灌输知识的行为很难使学生乐学、好学。《学记》上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可见,教师不仅应该知道教什么,而且应该知道怎样教,(即运用教学策略)。这一点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由于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在同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比较关心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内容,这样会使教学更有趣、更生动,学生学得更快乐,教学效果会更好。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现代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培养教师的元教育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知和思考,就成了亟待解决的教育课题。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Ashton & Webb,1986;Gibson & Dembo,1984)
  这一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的概念。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就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种成分: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的一种推测;后者则是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Ashton等人提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及对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功效的一般看法和判断;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如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活动更投入,也更易于采取民主的方式,从而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其学习成绩。
  由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它已成为近年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对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进行元教育能力的训练,使之掌握一定的元教育知识,例如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理论知识,以此来增强对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有效性的体验或信念,为将来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3.主体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主体性教育的要点包括: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自我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特点,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潜能,这与元认知训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教育中。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在心理和课业负担过重的双重压力下,每天像一只拧紧了发条的闹钟,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知识、看不完的复习资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整个身心和时间都已不属于自己,脑海中萦绕的观念和耳畔响起声音只有一个:我要拼命努力,我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个小学生说:“下辈子我宁愿做大熊猫也不再做学生了!大熊猫还是国宝呢,每天无忧无虑地吃吃睡睡,可我不仅什么宝也不是,每天还要背着沉重的书包提心吊胆地去上学!”据估计,一个小学生的书包已经达七八斤之重。为了背起这沉重的书包,孩子们在家长、教师和社会等诸方面的殷切期望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主体精神得不到培养,成长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加无从谈起。
  对教师进行元教育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使教师具备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的能力,以此不断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自身的主人。
  三、对教师进行元教育能力训练的方法
  1.教学方法或认识策略的教学
  要想使学生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校中通常有三种途径:第一,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自发地学习;第二,通过教学活动无形获得,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能十分科学地组织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内隐地逐步学到恰当的学习策略;第三,通过专门的训练明确地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教师或心理咨询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之外专门进行的学习方法训练。学习方法训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在训练结束后,能在通常的学习活动中使用这些方法,即所谓的迁移。
  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对教师进行认知策略的训练。在一项研究中,(Mortin & Ramsden,1986)以历史系一年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对比组运用传统的讲课方法并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实验组以元认知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验组里,学生之间互相比较,观察别人是如何讲课的,运用了什么策略,并相互交流讲课的心得体会;对比组的学生只注重自己是如何完成讲课任务的,不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结果,传统教学组开始时热情挺高,但到第二学期末,教学效果明显不好;而实验组的学生,开始时进步很慢,但到学习结束时,由于他们比传统教学组采用了更多的教学策略,教学热情反而更高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教师进行这种训练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这种训练要使获得的策略具有迁移性和持久性;二是必须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而有效的训练,以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元教育能力。
  2.对教师进行主体意识性训练
  训练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样这也是提高教师元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有效地训练在校教师和新任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方面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改进创新;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科研论文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教师可各抒己见,对自己或别人的论文发表见解;还可以从别的教师那里借鉴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取长补短,改进自身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又可以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促进其元教育能力的发展。
  3.利用新任教师培训训练教师的元教育能力
  新任教师的教育培训是教师在工作实习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一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对教师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然而,还有非常重要,但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就是通过新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元教育能力。
  新任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观摩课,即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由新教师讲课,而由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的活动。根据听课者的反馈、评价及自己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讲课者重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板书形式等进行调整,然后再讲、再评、再调整。通过这样多次讲课与评课(包括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活动,教师不仅能不断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教师元教育能力的训练作了粗略论述。正如元认知研究者弗拉维尔所说的“在这个领域还有许多事情值得去做”,教师元教育能力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有着直接而自然的联系。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强人们对元认知、元教育的深入理解,丰富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而且为人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李斌.论“因教而学”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4]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热能专业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采用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工程实践在本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全日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现状,数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更新,以及数学教师自身的观念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增强教育与实践的互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软件;整合技术;教学互动  作者简介:刘春新(1968-),女,河南太康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张静(1982-),女,河南灵宝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开封475
期刊
摘要:面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困惑,积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优化数学课程,数学建模渗透教学中;挖掘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中;更新教师理念,学科前沿渗透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软件渗透教学中;考试制度多样,过程渗透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作者简介:金环(1969-),女,回族,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孔凡清(1966-),男,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进只是新课改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方法同时改革来配合地理新课程改革。该文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金剑(1986-),女,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恬(1980-),女,山东金乡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后。(广西桂林541004)
期刊
摘要:文章以“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教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胡凯光(1964-),男,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教授;王永东(1980-),男,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讲师。(湖南衡阳
期刊
摘要:《学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经验和基本理论。尤其引人深思的是其中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善喻、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以其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这些教学原则与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对当今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学原则;地理新课改  作者简介:王晓(1985-),女,山东青岛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
期刊
摘要:“DSP技术及应用”是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拓展。目前人们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各不相同,且都主要局限于基本概念的讲授上,没有突出各个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特别是对于商科院校而言,缺乏与商科背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阻碍了高校特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对商科特色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当前DSP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从DSP教学内容、具有商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农林院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分析目前综合性实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调研,就改善物流实验课程的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和创新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林院校;物流工程;综合性实验课  作者简介:叶勇(198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讲师;张友华(1966-),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
期刊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一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的水利类高职教育正蓬勃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材建设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水利类高职教材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抓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优化教材内容,突出水利行业的特点,提高水利类职业技能型人才
期刊
摘要: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极大地束缚了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以高校为依托,结合成人学习特点,重新架构成人教学模式,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工程”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达到在有限时间内培养更全面、更合格的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