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地理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经验和基本理论。尤其引人深思的是其中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善喻、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以其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这些教学原则与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对当今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学原则;地理新课改
  作者简介:王晓(1985-),女,山东青岛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翟禄新(1970-),男,甘肃礼县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第七届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专项立项项目、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110-02
  
  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师活动和学生认识活动性质的基本原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新《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定位,中学地理教学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先秦的教学论专著《学记》逐渐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经验和基本理论,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尤其引人深思的是,它提出的教学原则以其独到深刻的见解和精深的内容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当前的地理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继承和发扬其精华,特别是将这些教学原则与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主动地投身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教学原则并联系地理教学实际谈谈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相长原则——准确定位、互动反思
  《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是教学相长原则。就是说,虽有可口的菜肴,不吃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高深的道理,不学也不明白它的好处。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再不断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1]
  教学相长这一宝贵原则对今天的地理教学活动仍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既强调教学实践,又重视师生的互动反思。“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并且在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初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课程标准则提出: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些都是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摒弃了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理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继承《学记》的正确理念,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首先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思考,能讨论交流、表达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强调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使地理教学活动真正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长善救失原则——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学记》发展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出了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不足,或是因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是蜻蜓点水、知识面窄,或是避重就轻、态度轻率,或是浅尝辄止、畏难而退。这四种缺点是由学生的不同心智引起的,教师只有懂得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扬长避短。
  “长善救失”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既包含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了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今天的地理教育中仍有很强的指导性。新《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高中地理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各种的缺点和偏向。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扬长避短,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潜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善教善喻原则——启发诱导、授人以渔
  “启发”二字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继承发展了这种启发教学的思想,并进一步概括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所说的“善喻”就是通晓事理、启发诱导的意思。君子的教学重在启发。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开而弗达,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使善于诱导了。这些思想极为精辟,至今仍熠熠生辉。[3]
  在现代教学中,启发诱导通称为启发性原则,仍然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新课改背景下,新地理课程标准继承了《学记》的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而这种启发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能上的点拨,还是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鼓励。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培养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总之,新课程标准突破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获取体验和知识,提高技能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理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地理课堂效果。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设疑提问、图示多媒体、表格情境启发等多种方式,各种启发式教学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运用假设启发,因势利导,层层启发,体验地理思维过程;运用问题启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实践启发,验证地理知识的形成,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演示启发,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综合、概括、联想、对比等多种认知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4]
  四、藏息相辅原则——劳逸结合、寓教于乐
  《学记》主张课内外相结合,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要相互补充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息焉,息焉游焉。夫然,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意思是说,大学的教育活动要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学习,课外休息的时间,有课外作业。所以,善教的人一定要使学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友爱学友并且坚强信念,即使日后离开师友也不会违反所学的道理。
  藏息相辅原则就是课内外相结合原则,这一精辟论述在现实与理论上对当前的地理新课改都有其独特意义。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统一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学生在课外教育中有高度的自主性,在判断、见解、鉴别力等方面的独立性将比课堂上表现得更加充分,因此,让学生拥有较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课内外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最大潜能,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进行独立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两种基本教学活动形式。地理新课标中的实施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地理课内外教学交替进行有利于缩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个性品格的转化过程。坚持这一原则,教师要充分认识地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特点,课堂多以认识为主,课外多以实践为主,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两者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5]
  五、小结
  《学记》通篇言简意赅,全文只有1229个字,却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任务、教学原则、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精辟的理念,揭示了教育领域内的基本规律。其教学原则虽然提出于两千多年前,但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十分深远,其中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教善喻、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对于当前地理新课改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只有正确运用教学原则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有效地完成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万增花.《学记》对语文教育在教学原则上的启示[J].语文教学,2009,(1):109.
  [3]杨小平.试论《学记》的教学原则[J].教育教学研究,2007,(45):4.
  [4]李洪.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单良,刘丹丹,李曼.论地理教学过程实质与教学原则[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教师资源的紧缺敲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警钟。兼职教师的加入充实了高校师资队伍,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实践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究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兼职教师;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李博超(1985-),女,山东淄博人,江西师范
期刊
摘要:针对工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从专业需求、讲授方法、讲课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机械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实践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自动控制课程的学术内涵。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程广贵(1979-),男,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凌智勇(1957-)
期刊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理工科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必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对象。然而在实践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却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家庭等诸多环体因素的影响。研究和审视这些问题,探讨和分析这些现象,对于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推进创新人才
期刊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运用专业知识广等特点,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改变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学习,改革传统考试方式,突出考题的应用性等教学改革方法,以培养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许超(1978-),男,湖南长沙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种云霄(1974
期刊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针对湖南省某本科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师资力量、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英语能力等几个影响因素入手,找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行教学模式多元化、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等途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会计学  作者简介:郑
期刊
摘要: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热能专业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采用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工程实践在本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全日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现状,数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更新,以及数学教师自身的观念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增强教育与实践的互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软件;整合技术;教学互动  作者简介:刘春新(1968-),女,河南太康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张静(1982-),女,河南灵宝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开封475
期刊
摘要:面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困惑,积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优化数学课程,数学建模渗透教学中;挖掘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中;更新教师理念,学科前沿渗透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软件渗透教学中;考试制度多样,过程渗透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作者简介:金环(1969-),女,回族,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孔凡清(1966-),男,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进只是新课改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方法同时改革来配合地理新课程改革。该文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金剑(1986-),女,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恬(1980-),女,山东金乡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后。(广西桂林541004)
期刊
摘要:文章以“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教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胡凯光(1964-),男,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教授;王永东(1980-),男,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讲师。(湖南衡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