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语文教育的行走方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教学即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育方式。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 “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股强劲东风冲击之下,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学科,更是与多媒体技术相见恨晚。多媒体技术不光是现代科技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大发现,也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改革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并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再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够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新的科技成果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先说“少”
   小学生阅读量信息量少,学校报纸、书籍有限,因此可让其在网上阅读或了解相关信息,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它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像是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就可在不经意间学会更多的字词,加强语感,达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效果。有一次让学生网上阅读书籍,那动画式、图文并茂还带有朗读伴奏的内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个个像春天刚发芽的幼苗一样,贪婪地汲取着春雨的甘甜,连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都不曾引得他们的兴趣了。我不禁暗自高兴,这真是扩大他们知识面的一个好方法!
   二、“慢”
   小学生接触面少,视野不开阔,课本上讲的许多风景名胜都无法真切的体验,对他们来说,没有真正体验过,单凭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介绍,感受形象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是他们上课体会文章表达思想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种情况:老师在台上叨叨不休,讲得口干舌燥,台下的学生去毫无反应,一头雾水。由此,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迅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第九册《莫高窟》一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教学第一课时让先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大体内容,找学生起来谈体会,结果只有一个字:好。问为什么觉得好?生讲不出。于是我感觉到了,学生只看课内插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第二课时我先播放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结果学生不仅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在背诵时也格外快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平时不太认真的男生,看了图片之后由衷地说了一句:哇!真想去看看啊!我知道,他已经喜欢这篇课文了。
   三、作文水平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小学生作文教学要求我们转变过去“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探索适合新时期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方法。过去的课堂上,语文教学一以贯之地要求学生学习、理解、背诵教材的范文,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毫无兴趣,而且效果也并不明显。现在可以用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写作兴趣。只有最大限度的活跃气氛,使其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行动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兴趣。我们如今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从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例如我校在组织学生游览古大街、学习古文化等教育活动中,就利用数码像机或摄像机将这一过程等摄录,回校在电脑上剪辑、配上文字解说词和儿童音乐以及片头片花,制作成作文教学的课件播放。学生在观看电脑课件中,发现自己和同学都在其间,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老师提出作文写作要求:“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通过自己耳濡目染的场景活动,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这种生动活泼而又新颖的电教形式,学生思路清晰、文思活跃,就能写出一篇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汲取材料。要让引导他们学会分类梳理:既能根据话题或题目收集、归纳多个素材,又能从一则材料中生发、概括出若干话题或主题。  比如,学习了《兰亭集序》,可从指导学生从以下话题(主题)积累梳理写作素材:  1、生命永恒。“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
期刊
前段时间上了《触摸春天》一课,感受颇多。《触摸春天》这是个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备课时,我反复品读,文中那个能拢住蝴蝶的盲女孩安静,一遍遍地感动着我。可我的学生,那些刚刚十岁的孩子们,他们能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吗?我陷入了沉思。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最好的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引领。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用语言文字的魅力
期刊
问题的意义及提出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便是一种书面的表达和交际。但是,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在渐渐地走入一种困境,学生“望文生畏”、“望文止步”,出于逃避和应付的心理,文章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抄袭他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语文的交际性便很难实现。为此,我们进行了“循序自主作文”实验,试图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探寻可行的路子,以求大面积提高作文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阅读,既要钻进去读,又要跳出来读。   一篇文章,精读,即“熟读精思”,追根溯源,该咬的咬,该嚼的嚼,细细品味,心领神会,即所谓“钻进去”。但人脑不比电脑,不能过目不忘,人脑也不是简单的记忆,还要创新,单单精读是远不够的,泛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精读,是解剖麻雀;泛读,是漫天撒网。泛读,相对“精读”而言,即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从文本中走出来,所谓“跳出来”。   要
期刊
每当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课桌上,只是摆着一本书,既没有本子,也没有笔,更有甚者,有的同学干脆只用一只手按着书,另一只手还在干别的事情。这样阅读,只是文字从眼前过一遍而已,可谓水过地皮湿,收效是非常低微。这样下去,即使时间再长,又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呢?为了改变这种阅读习惯,要学生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我思索了很久,决定采取措施,尝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期刊
学讲课堂模式已经在全徐州得到迅速的推广,各地围绕学讲课堂模式开展各种研讨、实践探索都得到几乎一致的肯定。用一种模板去建构另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学习形式,如果创新的教学方式适合自己,那这种模板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模板不会被复制。   “学讲方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
期刊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求知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讲《扁鹊见蔡桓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语文复习模式呈现多格化的趋势,但总的来说,仍属于考练和讲析相结合的流线型思路。面对这种命题思路,复习中常常出现的讲得精、练得多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导致广大师生陷入困惑的境地。2016年中考即将来临,新的《考试大纲》表明今年语文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又将出现变化,对此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采取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要先得有“米”。尤其是写景作文,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好景物。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只有从人体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观察去发现和感知,抓住景物特征,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一、抓住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   不同的时候,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观
期刊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老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学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
期刊